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川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原子
  • 2篇原子核
  • 2篇子核
  • 1篇订书机
  • 1篇在束Γ谱学
  • 1篇数字化
  • 1篇衰变
  • 1篇推转模型
  • 1篇中子
  • 1篇析出相
  • 1篇离子辐照
  • 1篇离子束
  • 1篇膜厚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析出相
  • 1篇静电加速器
  • 1篇抗辐照
  • 1篇幻数
  • 1篇加速器
  • 1篇丰中子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7篇徐川
  • 4篇李智焕
  • 4篇李湘庆
  • 4篇华辉
  • 3篇吴鸿毅
  • 1篇杨彦云
  • 1篇江栋兴
  • 1篇何超
  • 1篇胡正国
  • 1篇王建松
  • 1篇王恩宏
  • 1篇王赫
  • 1篇程奕源
  • 1篇叶沿林
  • 1篇孙君杰
  • 1篇宋玉收
  • 1篇刘辉兰
  • 1篇张双全
  • 1篇楼建玲
  • 1篇陈志强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实验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丰中子区近^(132)Sn原子核的壳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弱束缚区原子核传统幻数的消失和新幻数的产生一直是放射性核束物理的前沿研究方向.近年来,基于世界各地大科学装置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在远离稳定线的轻丰中子区,人们已经发现8,20,28传统中子幻数的消失和新中子幻数14,16,34等的出现.在中重丰中子区,已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显示,50和82传统中子闭壳随着中质比的增大,有减弱直至消失的趋势.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装置,我们开展了对^(123)Pd和^(125)Pd核的β衰变实验研究,在衰变子核^(123)Ag和^(125)Ag的低激发能区发现了具有β放射性的同核异能态.利用新发现的同核异能态,讨论了奇质量Ag同位素核中由πg9/2和πp1/2两个轨道形成的Z=40亚闭壳能隙在N=82附近的演化,发现在N=82处,Z=40亚闭壳能隙可能存在明显的减小.为进一步了解壳演化的微观机制,使用包含张量力的壳模型计算了这个质量区单粒子轨道的演化.结果显示,相比于N=50处,Z=40亚闭壳能隙在N=82处存在明显的减小,张量力对Ag同位素中πg9/2和πp1/2轨道以及Z=40亚闭壳能隙在接近N=82时的演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志强李智焕吴婧吴鸿毅李湘庆徐川华辉
关键词:幻数
基于数字化的通用获取系统及波形分析算法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核物理实验研究对象向远离稳定性核区拓展,传统的模拟电子学获取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短寿命、低产额、高本底实验的需求.近年来,数字化获取系统在核物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显示出相对于模拟电子学系统的显著优势.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组近年来开发的一套通用数字化获取系统及波形分析算法.该获取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南非iThemba LABS等国内外单位的实验终端上开展的多个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鸿毅李智焕吴婧华辉王翔李湘庆徐川
关键词:触发参数优化波形分析
A-60和A-80质量区原子核磁转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人们在很多原子核中发现了具有强M1跃迁、较弱E2跃迁的磁转动结构,这已经成为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研究热点.通过在束γ谱学实验,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和南非iThemba国家实验室回旋加速器上先后开展了对A-80和A-60质量区原子核磁转动结构的研究.在^(75)As、^(79)Se和^(62)Cu核中发现了高激发磁偶极带结构,利用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倾斜轴推转模型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75)As和^(79)Se核中磁偶极带的角动量形成机制不同于传统的磁转动剪刀机制,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加,它们只有中子角动量J_(ν)向总角动量方向出现了较大角度的闭合,而质子角动量J_(π)基本上保持不动,总角动量的倾斜角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向x轴方向闭合).这种只有一个剪刀片闭合的角动量形成机制被形象地称为订书机机制.
罗迪雯徐川吴鸿毅张双全李湘庆李智焕华辉
关键词:在束Γ谱学
北京大学静电加速器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加速器在核物理、材料科学、考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有3台静电加速器投入运行,分别是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4.5 MV单级静电加速器和6 MV串列静电加速器.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配备有高频电荷交换负离子源和铯溅射负离子源,可引出从H到Au之间大部分元素的离子,离子能量从几百keV到若干MeV,主要开展室温及高温离子辐照实验、背散射和沟道分析等离子束分析工作.近年,利用离子辐照束线在核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4.5 MV静电加速器端电压在0.7~3.8 MV连续可调,主要加速氢/氦同位素离子,并可通过辐照靶材料产生准单能直流/脉冲中子场.该中子场主要应用于(n,α)核反应截面的测量.近年,基于4.5 MV静电加速器建立了综合离子束分析系统,可进行卢瑟福背散射、核反应分析和粒子诱发X射线分析3种离子束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利用该方法,对Fe合金样品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和部分元素的深度分布进行了测量.6 MV EN串列加速器是牛津大学赠于北京大学,为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支持,其主要用于加速器质谱、离子辐照以及离子束分析工作,也可以用来对探测器进行刻度.随着现代离子束分析技术和多束离子辐照装置的发展,3台加速器将为科研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徐川付恩刚高原任晓堂
关键词:静电加速器离子辐照
基于界面和纳米析出相材料的抗辐照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核能是重要的清洁、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核能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的核反应堆结构材料,这些结构材料在高温、高剂量辐照的环境下长时间服役,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反应堆的使用寿命.载能粒子轰击会在材料中引入大量缺陷,这些缺陷随时间的演变往往造成材料组织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材料性能的下降,甚至失效.具有更苛刻服役条件的先进反应堆急需具有更优异抗辐照损伤性能的结构材料.抗辐照损伤材料设计的本质就是通过成分和微观结构等设计来提高材料中载能粒子辐照所引入缺陷的湮灭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抗辐照性能.基于界面的抗辐照损伤设计是近几十年抗辐照损伤材料设计的主要思路.本文从抗辐照损伤机理研究存在的挑战出发,主要综述了基于界面的抗辐照材料结构、成分设计及特点,已经提出的抗辐照损伤设计方案及相关机理,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技术应用团队基于界面以及提出的循环溶解再析出的纳米析出相的抗辐照损伤材料设计及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基于界面和纳米析出相抗辐照损伤设计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杜进隆徐川徐川
关键词:纳米析出相
连续束模式下β衰变研究的实验装置
2012年
为开展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实验研究,我们研制了一套新的粒子注入和β探测装置.这套探测装置具有能量覆盖范围大、能量分辨好和工作稳定等特点.在束实验结果显示这套探测装置可以精确给出衰变母核和β电子之间的时间关系和位置关联信息,使我们可以在连续束工作模式下对衰变出射β电子进行准确的归属判定,大大减少了衰变谱的本底,确保了实验数据的精度,为我们在极低流强下开展衰变谱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何超李湘庆华辉江栋兴叶沿林李智焕徐川王恩宏程奕源孙君杰田正阳王硕王赫宋玉收刘辉兰王建松胡正国杨彦云徐瑚珊
关键词:Β衰变
背散射方法测薄膜厚度和杂质分布被引量:1
2022年
背散射分析是一种定量的、对重元素敏感的离子束分析技术,用于分析固体材料的近表面区域.简述了背散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及具体实验过程,详述了SIMNRA软件在背散射能谱分析中的使用方法.以具体的实验为例,描述了测定薄膜样品的成分及厚度,以及离子注入掺杂样品的杂质浓度及深度分布的测量方法,利用SIMNRA软件对背散射谱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实验表明,背散射分析可精确测量薄膜样品的厚度和掺杂样品中的杂质分布.
徐川付恩刚楼建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