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晓丽

作品数:2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血管
  • 7篇细胞
  • 6篇新生血管
  • 6篇血管靶向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肿瘤
  • 6篇靶向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特异性结合
  • 5篇特异性结合肽
  • 5篇胃癌
  • 5篇结合肽
  • 4篇血管生成
  • 4篇脂肪
  • 4篇视网膜
  • 4篇肿瘤血管
  • 4篇网膜
  • 4篇瘤血管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451...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3篇惠晓丽
  • 7篇吴开春
  • 6篇崔巍
  • 5篇殷继鹏
  • 5篇刘惊涛
  • 4篇李明
  • 4篇刘洋
  • 3篇许静
  • 3篇方如塘
  • 3篇王惠芳
  • 2篇梁树辉
  • 2篇聂勇战
  • 2篇刘靖芳
  • 2篇张海萍
  • 1篇康建琴
  • 1篇窦维佳
  • 1篇任牡丹
  • 1篇和水祥
  • 1篇梁淑丽
  • 1篇幺立萍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2012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消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以雨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期间在消化内科实习的本校2015级临床本科学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新教学模式组(41人)实施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组(30人)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科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对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对比,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估两组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出科时新教学模式组的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教学模式组学员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实施以雨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整体教学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张志勇惠晓丽赵倩任牡丹卢桂芳殷燕卢新兰和水祥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消化内科教学模式
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抑制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罗莹莹刘惊涛雷志杰张海萍邰千慧崔巍吴开春惠晓丽
关键词:胃癌抗血管生成
β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被引量:10
2005年
2型糖尿病 β细胞凋亡增加。首先 β细胞内胰淀素沉积 ,通过细胞膜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其次高血糖通过调节β细胞Βcl家族水平、白介素 (IL) 1β/核因子 κΒ和己糖胺介导的路径 ,游离脂肪酸通过神经酰胺、Caspase、Βcl 2、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介导的路径诱导 β细胞凋亡。此外 ,高糖和游离脂肪酸还存在共同通路———氧化应激 ,且二者具有协同效应。了解 2型糖尿病胰岛 β细胞凋亡的机制 ,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 ,更好地防治 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惠晓丽王惠芳姚孝礼
关键词:Β细胞凋亡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胰淀素高血糖
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显像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的显像差异,探讨GX1在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荷人结肠癌、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99Tcm直接法制备99Tcm-GX1,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荷人结肠癌、肺癌小鼠体内,SPECT显像连续追踪24h,观察99Tcm-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显像差异,计算机勾划肿瘤及心脏感兴趣区,比较两组T/NT比值差异。结果:99Tcm直接法标记GX1,所得标记率在90%以上,无需纯化,比活度大于200Ci/mmol,满足显像要求。结肠癌组荷瘤小鼠自8h起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即可见放射性浓聚,并高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18h显影最清晰,随时间延长T/NT比值总体呈递增趋势;肺癌组荷瘤小鼠8h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无明显显影,自12h起肿瘤部位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并高于心血池本底,18h显影最清晰,T/NT比值随时间延长亦呈递增趋势。比较两组T/NT比值,自8h至24h,结肠癌组比值持续高于肺癌组。结论:GX1可靶向到结肠癌与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并具有肿瘤标志物的影像学特征,与肺癌相比,GX1在结肠癌成像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体内肿瘤组织滞留率和更高的T/NT比率。结合早期胃癌中研究结果,GX1在胃肠道肿瘤早期时相探测方面较肺癌具有更多优势。
惠晓丽刘惊涛刘洋殷继鹏方如塘李明吴开春
关键词:肿瘤血管靶向结肠癌肺癌
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为:①浓度梯度组,将0.125、0.250、.5 mmol/L软脂酸(PA)和油酸(OA)分别与胰岛细胞共培养48 h;②时间梯度组,将0.25 mmol/L软脂酸、油酸及二者的混合物与胰岛细胞共培养24、487、2 h,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①浓度梯度组,不同浓度PA和O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浓度越高胰岛素分泌越少,高浓度时(0.5 mmol/L),高糖刺激下OA组胰岛素分泌高于PA组;②时间梯度组,PA、OA及混合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随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逐渐减低;相同时间段,各组胰岛素分泌无差异(P>0.05)。结论PA和OA对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A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高浓度时PA抑制程度大于OA;OA对PA诱导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损伤无保护及协同效应。
惠晓丽王惠芳刘惊涛刘靖芳徐利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软脂酸油酸胰岛细胞
3c型糖尿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3c型糖尿病(type 3c diabetes,T3cD)又称胰源性糖尿病(根据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分类),是指继发于胰腺受损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炎、胰腺外伤、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等,主要特征为胰腺内分泌腺及外分泌腺均受损[1-2]。近年来诊断为T3cD的患者越来越多,但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易漏诊误治。本文回顾并总结国内外对T3cD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筛查、诊断标准及治疗的最新研究文献,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促进临床诊治水平提升。
王璐惠晓丽许静崔巍
关键词:胰源性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胰腺炎胰腺外伤
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与NGR在胃癌中显像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与NGR在胃癌中显像差异。方法:构建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99Tcm直接法制备99Tcm-GX1、99Tcm-NGR,由尾静脉分别注入荷瘤小鼠体内,SPECT显像连续追踪24h,观察两组小肽在胃癌中显像差异,计算机勾划肿瘤及心脏感兴趣区,比较两组T/NT比值差异。结果:99Tcm直接法标记NGR,所得标记率在90%以上,无需纯化,比活度大于200Ci/mmol,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两组荷瘤小鼠自8h起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均可见放射性浓聚,T/NT比值随时间延长总体呈递增趋势。99Tcm-GX1组自8h起,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即高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99Tcm-NGR组8h-18h肿瘤部位放射性分布均低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至24h其肿瘤部位放射性明显浓聚,并超过心血池本底,T/NT比值增高至1.34。比较两组T/NT比值,自8h至18h,99Tcm-GX1组其比值持续高于99Tcm-NGR组,但至24h小时,99Tcm-NGR组比值迅速升高并高于99Tcm-GX1组。结论:99Tcm直接法标记NGR,标记率大于90%,比活度高,体内外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完全可以满足SPECT显像的要求。99TcmGX1、99Tcm-NGR均能够靶向到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具有肿瘤标志物的影像学特征,与99Tcm-NGR相比,99Tcm-GX1灵敏度更高,适合早期实时探测,而99Tcm-NGR在晚期实时探测方面具有更多优势。
刘惊涛惠晓丽刘秦元刘洋方如塘李明殷继鹏吴开春
关键词:肿瘤血管靶向胃癌NGR
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要素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解析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要素,为如何有效提高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提供策略。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平台,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研能力"为主题词,应用文献分析法,提炼筛选出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要素的权重指数。结果共筛选出十要素,按其权重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导师制、系统科研训练、独立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团队管理、培养科研兴趣、关注临床研究、考核目标/保障、发表论文、科研奖励。结论导师制对加强我国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系统科研训练、独立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团队管理、提高科研兴趣是提升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研究更适合于全科规培医师,制定考核目标,保障考核顺利实施,鼓励发表论文并给以奖励可进一步促进科研能力提升。
罗莹莹刘惊涛惠晓丽崔巍
关键词:全科医师科研能力培养
肿瘤血管治疗新模式:131I-GEBP11用于胃癌血管靶向放射受体治疗的实验探索
目的代偿通路活化是当前抗血管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发生的重要原因。肿瘤血管受体介导的靶向性核素内放射治疗,将血管靶向与杀伤作用相结合,有望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新模式。本研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胃癌血管特异短肽GEBP11为靶...
梁树辉惠晓丽徐健吕艳香王莉聂勇战王飙落吴开春丁杰樊代明
文献传递
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抑制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通过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RM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阴性对照组相比,100-200μM GX1二聚体及单体均可抑制RMEC增殖(P<0.05),且随着GX1二聚体及单体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GX1二聚体均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明显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对细胞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及阴性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罗莹莹刘惊涛张海萍雷志杰崔巍吴开春惠晓丽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