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来震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廊坊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腰椎
  • 8篇退变
  • 8篇退变性
  • 7篇退变性腰椎
  • 7篇侧凸
  • 6篇腰椎侧凸
  • 6篇退变性腰椎侧...
  • 5篇椎间盘
  • 5篇颈椎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髓型
  • 4篇椎管
  • 4篇椎管狭窄
  • 4篇颈椎病
  • 4篇脊髓
  • 4篇脊髓型
  • 4篇脊髓型颈椎病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机构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曹来震
  • 13篇丁文元
  • 11篇申勇
  • 8篇郭金库
  • 6篇张为
  • 6篇孙亚澎
  • 6篇吴海龙
  • 5篇李宝俊
  • 3篇王林峰
  • 3篇张英泽
  • 2篇杨大龙
  • 2篇李鹏飞
  • 2篇王辉
  • 1篇马雷
  • 1篇安志辉
  • 1篇贺延雷
  • 1篇梁昌凡
  • 1篇杨少坤
  • 1篇刘西斌
  • 1篇张卫超

传媒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四届中华骨...
  • 1篇第二届首都骨...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影像学表现以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先天性颈椎管狭窄(cervical spinal stenosis,CSS)与颈椎MRI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286例CSM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CSS将患者分为两组,在MRI T2加权像上评价脊髓高信号的等级以及脊髓受压程度.记录患者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分、病程和体征,包括感觉减退或者消失、Hoffman征、Babinski征、腱反射.结果 在CSM患者中CSS的发生率为33.6%,先天性CSS组的年龄、JOA评分、病程均大于无CSS组,术后临床改善率小于无CSS组.两组之间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1.00),两组之间的颈椎MRI 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96,P<0.001),CSS组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为70.8%,无CSS组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为22.6%.先天性CSS组脊髓受压程度相对于无CSS组严重,且先天性CSS组患者体征的数目相对较多.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出术后改善率与CSS、病程、临床体征的数目和年龄有关(R2=0.565).结论 先天性CSS患者出现CSM时往往脊髓受压程度较重、MRI T2加权像脊髓内高信号出现的概率大,病程长且预后较差.
丁文元曹来震申勇张为王林峰张英泽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
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观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椎侧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组共包括84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为64.1±5.3岁),在X线片上测量其顶椎间盘(如顶椎为椎体则取该椎体下位椎间盘)及其相邻上下椎间盘(共252个椎间盘)的不对称指数,MRIT2加权像上测量椎间盘内髓核与脑脊液的平均相对信号强度。应用Spearmann相关性分析研究椎间盘不对称指数与腰椎侧凸角的相关性、平均相对信号强度与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结果:84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凸侧三个椎间盘的高度平均为40.1±1.8mm;凹侧平均为38.3±1.1mm,凸凹侧椎间盘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间盘不对称指数的平均值为0.042±0.018,经Spearman相关分析椎间盘不对称指数与侧凸Cobb角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T2加权像上退变性腰椎侧凸髓核平均相对信号强度Ⅰ级8例,Ⅱ级27例,Ⅲ级32例,Ⅳ级17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该平均相对信号强度与腰椎前凸Cobb角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侧凸角与椎间盘退变的不对称性程度存在正相关,腰椎前凸角减少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相关性。
丁文元申勇曹来震李宝俊孙亚澎郭金库吴海龙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腰椎前凸椎间盘退变
脊髓型颈椎病MRI-T_2WI高信号形成影像学表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颈髓受压节段与MRI-T2WI脊髓高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2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颈椎MRI。结果脊髓高信号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为36.2%,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35.6%;无高信号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为21.4%,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26.8%,经过χ2检验二组间颈椎不稳和颈椎管狭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内高信号组共174例,其中单节段受压24例,双节段受压72例,三个或者以上节段受压78例;无脊髓高信号组共112例,其中单节段受压42例,双节段受压57例,三个或者以上节段受压13例;脊髓高信号组脊髓压迫程度平均为44.7%。无脊髓高信号组脊髓压迫程度平均为38.7%;经非参数比较的秩和检验二组间的颈髓受压程度、颈髓受压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重、颈髓多节段受压是影响脊髓高信号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重、颈髓多节段受压是脊髓高信号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脊髓高信号形成,进而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满意率。
魏鹤新丁文元曹来震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颈椎不稳高信号
人工生物膜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用不同方法处理椎间盘纤维环,观察人工生物膜对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成年山羊8只,雌雄各4只,对每只羊的腰椎(腰2/3、腰3/4、腰4/5)椎间盘纤维环进行随机处理,处理方法包括:(1)暴露出椎间盘纤维环,不作任何处理 (2)暴露出椎间盘纤维环后,将其切开,用人下生物膜填充缺口 (3)暴露出椎间盘纤维环,尖刀将其切开,作为对照组.12周后,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核磁共振(MRI)及脱钙病理切片染色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效果.结果 12周后,测试纤维环承受最大压力,单纯暴露组为(4.92±0.17)MPa,纤维环单纯切开组为(2.48±0.39)MPa,人工生物膜修复组为(3.76±1.56)MPa.人工生物膜修复组与单纯切开组,椎间盘纤维环完整性及生物强度均不如单纯暴露组,人工生物膜修复组优于单纯切开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生物膜可与椎间盘纤维环的胶原纤维良好融合.结论 人工生物膜可对椎间盘纤维环缺口起到修复作用,能使其生物力学强度平均恢复76.4%,人工生物膜可以促进椎间盘结构完整性的恢复.
丁文元申勇郭金库贺延雷吴海龙曹来震李鹏飞
关键词:椎间盘
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患者行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术中通过使用深螺纹螺钉、增大螺钉的外展角度、钉道内植骨等方法,术前进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改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使用深螺纹螺钉、增大螺钉的外展角度、钉道内植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赵梦东张子会丁文元曹来震康永民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骨质疏松
退变性腰椎侧凸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间盘的不对称指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骨密度降低对侧凸角的影响。为临床上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因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传统上认为退变性腰椎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冠状面上cobb角大于10度...
曹来震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骨质疏松症
文献传递
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间高度及关节突矢状角参数特点及其对侧凸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骨性结构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终板退变的相关性,探讨骨性结构参数对腰椎侧凸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为病例组,同时期、同年龄段及同性别比例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除外腰椎侧凸)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椎体和椎间两侧高度及两侧关节突矢状角,计算椎体和两侧椎间平均高度及两侧关节突平均矢状角作为骨性结构参数。测量病例组患者的腰椎侧凸角及前凸角。采用pffirman及Modic分级评分法对各个椎间盘及邻近终板退变程度进行量化。比较两组的骨性结构参数,分析骨性结构参数与椎间盘-终板退变、腰椎侧凸角及前凸角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凸凹侧骨性结构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不对称分布;对照组两侧骨性结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椎间盘-终板退变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性结构参数不对称度与椎间盘-终板退变评分有相关性(P<0.05),与腰椎侧凸角呈正相关(0
吴海龙丁文元申勇郭金库曹来震杨少坤安志辉
关键词:腰椎侧凸
胸腰椎骨折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价和临床疗效
2017年
目的:评价伤椎固定和传统四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伤椎固定,45例)和B组(传统四钉固定,53例),比较两组椎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伤椎楔变角度、伤椎高度以及术后下腰痛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椎间盘退变等级、伤椎高度、伤椎楔变角度、术后下腰痛JOA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椎固定比传统四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骨折复位满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张卫超胡劲松曹来震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间接减压术后轴性症状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间接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轴性症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1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32.1个月。患者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切除组,19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扩大成形组,33例)、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组,24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颈椎X线片检查,术后对3组患者颈椎曲度指数(CCI)的丢失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改善率、轴性症状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SNK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1±5)个月,椎板切除组、扩大成形组及内固定组的CCI的丢失程度分别为4.2%±1.7%、2.9%±2.2%及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5,P〈0.01);椎板切除组与扩大成形组、内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4和4.23,P〈0.01)。JOA评分改善率椎板切除组为58.3%、扩大成形组为64.3%、内固定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切除组、扩大成形组及内固定组早期(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19、30.3%及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19、12.1%及8.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2,P〈0.01);椎板切除组与扩大成形组、内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68和11.481,P〈0.01)。末次随访时椎板切除组患者未发生明显后凸畸形,扩大成形组患者无“关门”现象出现,内固定组患者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脱出及相关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颈椎间接�
王辉丁文元申勇张英泽张为杨大龙孙亚澎王林峰曹来震马雷
关键词:颈椎椎板切除术
退变性脊柱侧凸椎间盘-终板退变与骨性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及意义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椎间盘-终板退变与骨性结构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诊治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病例组)的影像学资料,选取41例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做为对照。所有患者以主弯内的椎体及附件为观测对象,分别测量椎体和椎间两侧高度及两侧关节突关节面矢状角角度,分别计算椎体和椎间两侧平均高度及两侧关节突关节面平均矢状角作为骨性结构参数。采用分级评分法对各个椎间盘及邻近终板退变程度进行量化,其分值代表椎间盘-终板退变的程度。组内比较各骨性结构参数,分析骨性结构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一终板退变和侧凸Cobb角的关系。结果经配对t检验比较,病例组的椎间高度、椎体高度及关节面矢状角凸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1,2.623和2.085,P〈0.05);对照组的椎间高度凸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6,P〈0.01),椎体高度及关节面矢状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和1.493,P〉0.05)。直线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各骨性结构参数不对称度与椎间盘-终板退变有显著相关性(-1〈r〈1,P〈0.05),与腰椎侧凸Cobb角呈正相关(0〈r〈1,P〈0.05),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F=427.342,P〈0.01),其回归方程为Cobb角=-8.904+8.136×椎间不对称度+3.274X椎体不对称度-0.713×关节突不对称度。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两侧骨性结构呈不对称改变,其不对称性与椎间盘.终板退变和脊柱侧凸相互关联;不对称骨性结构改变可能是侧凸渐进性发展的生物力学动力因素,而椎间盘-终板不对称退变可能有病因学意义。
丁文元吴海龙申勇张为李宝俊孙亚澎郭金库曹来震
关键词:脊柱侧凸椎间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