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凌鑫

作品数:24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针刺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4篇面瘫
  • 4篇脑卒中
  • 4篇合谷穴
  • 3篇血性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中枢性
  • 3篇中枢性面瘫
  • 3篇细胞
  • 3篇脑缺血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细胞
  • 2篇穴位
  • 2篇中动脉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卒中后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量效

机构

  • 1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2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郑州市第一人...
  • 2篇天津市针灸研...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24篇李凌鑫
  • 9篇石学敏
  • 9篇孟智宏
  • 7篇樊小农
  • 4篇田光
  • 3篇陈建飞
  • 2篇何竟
  • 1篇张春红
  • 1篇罗伟贤
  • 1篇张亚男
  • 1篇何成奇
  • 1篇鄢波
  • 1篇任连军
  • 1篇孙红红
  • 1篇李利娟
  • 1篇罗才贵
  • 1篇钱宇斐
  • 1篇刘艳梅
  • 1篇郭海燕
  • 1篇卢红朵

传媒

  • 3篇中国针灸
  • 3篇新中医
  • 2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World ...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8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量效关系及其最优针刺方案。方法:将50例患者依据针刺时间和针刺方向构成的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合谷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合谷1~4组采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并加迎香、地仓、颊车、颧髎四穴为面瘫针刺处方,同时取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法为脑卒中针刺处方及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针刺合谷穴外,其他治疗同合谷针刺组,疗程14天。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量表(H-B)、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和面部残疾指数问卷表(F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合谷1~4组治疗后H-B评分、TFGS评分、DFNP评分、FDI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②合谷1~4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2组TFG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1组、合谷2组DFNP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P〈0.05),而合谷1~4组间各量表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合谷2组各量表评分差值改善最明显;③合谷1~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10)、100.0%(10/10)、90.0%(9/10)、80.0%(8/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6/10,均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并且采用逆经脉方向斜刺、捻转行针5s的针刺方案,临床疗效最佳。
李凌鑫田光孟智宏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
关键词:中枢性面瘫量效关系合谷穴随机对照试验
初探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刮痧量学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总结笔者临床经验并查询20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综述,初步探讨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刮痧量学。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找出刮痧量学中各具体参数的最集中趋势,从而得到刮痧量学各个最准确的参数。结果:刮痧治疗颈椎病相关参数如下,①夹角:刮痧板与皮肤呈45°;②移动方向:从上往下,从内到外进行刮拭;③移动速度:缓慢为每秒1~2次;快速为每秒3~4次;④力度:轻度为刮痧板放置皮肤上,仅用刮痧板的自然重力大小;中度为在轻度的基础上施加轻度的力量,以刮痧板接触皮肤的边缘下压皮肤0.5~2 mm为准;重度为在轻度的基础上施加中度的力量,以刮痧板接触皮肤的边缘下压皮肤3~5 mm为准;⑤作用部位:督脉为风府—身柱;胆经为风池—肩井;膀胱经为天柱—膈俞;⑥作用时间:每条线10~15 min或者20~25次;⑦间隔时间:4~5天1次;⑧疗程:6~7次1个疗程,做1~2个疗程,以上刮痧量学参数是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规范和标准。结论:刮痧量学六要素为夹角、速度、力度、作用部位、作用时间、疗程;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最佳刮痧量学参数为:采用45°夹角,选用中度力度(刮痧板接触皮肤的边缘下压皮肤0.5~2 mm),以缓慢的移动速度(每秒1~2次),从上往下及从内到外刮拭的移动方向,依次作用督脉线、胆经线、膀胱经3个部位,每个部位刮拭10~15 min或20~25次,4~5天1次,6~7次1个疗程,共1~2个疗程。
陈建飞李凌鑫
关键词:颈椎病刮痧疗法
栀子甙对慢性脑缺血认知障碍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调节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栀子甙对慢性脑缺血认知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在手术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符合痴呆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栀子甙低剂量〔50 mg/(kg·d)〕治疗组及栀子甙高剂量〔100 mg/(kg·d)〕治疗组。按其分组连续灌胃干预4周后,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皮层海马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额叶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核转录因子kapa B(nuclear factor-kapa B,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额叶和海马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的水平。结果连续干预4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大鼠在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延长以及目标象限活动减少(P<0.05),且行为学测试成绩差于干预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和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延长以及目标象限活动也减少(P<0.05),但是相应成绩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与干预前成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化明显,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排列松散,层次减少紊乱,深染细胞多见;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和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相应病理损害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及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大鼠海马和额叶GFAP、iNOS、NF-κB的表达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均增加(P<0.05),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栀子甙低剂量治疗组及栀子甙高剂量治疗组相应值均减少(P<0.05)。结论栀子甙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少iNOS、NF-κB的表达及炎性因子TNF-
李利娟韩志芬李凌鑫鄢波
关键词:慢性脑缺血血管性认知障碍栀子甙星形胶质细胞
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非针刺组、非穴组、内关组,后两者又按60次/分钟、120次/分钟、180次/分钟各分3组。针刺每次行针5秒钟,每天2次,共3天。观察指标为脑血流量、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和脑组织微血管数。结果:针刺内关穴比非穴能明显提高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关120次/分钟组、180次/分钟组与60次/分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能提高MCAo大鼠局部脑血流量且其提高脑血流量作用可能与扩张软脑膜微循管径,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有关。与非穴相比,针刺内关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作用具有特异性且与不同针刺频率有关,在行针时间为5秒前提下,120次/分钟、180次/分钟比60次/分钟频率针刺更能提高其脑血流量。
李凌鑫樊小农孟智宏石学敏
关键词:内关非穴MCAO大鼠脑血流量
关于针刺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回顾文献和针灸经典的方法,对针刺手法、针刺刺激量和针刺补泻等几个针刺研究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观点,以期与相关研究者商榷。
李凌鑫孟智宏石学敏
关键词:针刺研究针刺手法针刺补泻
醒脑开窍法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针刺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时间180、60、5s不同组合的针刺干预,以Zausinger六分法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人中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180次/min,5s。结论: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李凌鑫樊小农石学敏
关键词:人中穴正交设计
针刺合谷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谷组和对照组。合谷组治疗方案为针刺合谷穴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疗效指标依据House-Brackmann量表、多伦多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及面部残疾指数量表制定。结果:合谷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量表评分及总体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合谷穴对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李凌鑫田光孟智宏
关键词:针刺合谷穴中枢性面瘫
腰痛的临床特征与针刺治疗效应探讨
目的:探讨腰痛的临床特征和针刺治疗方式选择,为腰痛的临证施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对腰痛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结合其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一步思考不同致病机制作用下腰痛针刺治疗方案的相对优化。结果:由于发病机制...
刘沂潍李竹李凌鑫何竟
关键词:腰痛针刺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均治疗两周。于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疼痛(VAS)评分、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指标(Treg细胞、Th17细胞、Treg/Th17细胞),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中医证候关节肿胀、冷痛、压痛、晨僵、屈伸不利评分分别为(0.72±0.18)分、(0.70±0.20)分、(0.81±0.22)分、(0.68±0.15)分、(0.77±0.1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3±0.24)分、(0.96±0.23)分、(1.14±0.26)分、(0.91±0.21)分、(1.0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DAS28、VAS评分分别为(2.18±0.33)分、(2.46±0.2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0.47)分、(2.89±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ESR、抗CCP抗体、RF、CRP、TNF-α水平分别为(16.23±2.29) mm/h、(172.30±30.14) IU/mL、(130.85±15.42) IU/mL、(10.20±1.68) mg/L、(18.95±4.38) 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84±3.41) mm/h、(205.68±36.77) IU/mL、(157.62±24.10) IU/mL、(13.65±2.06) mg/L、(24.51±6.0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分别为(2.61±0.35)%、2.44±0.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17±0.28)%、1.68±0.32,Th17细胞百分比
陈建飞武慧群李凌鑫罗伟贤任连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甲氨蝶呤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许多国家占全死因的第1—3位,而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占其中60%-70%,在深入开展脑卒中病理、治疗方法等基础实验研究中,关键环节是复制高度模拟人类脑梗死特征且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的动物模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缺血性脑卒中科研项目普遍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模拟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特征。我们对该模型的动物选择、造模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科学、规范地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凌鑫樊小农石学敏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