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52 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1篇精神分裂症
  • 31篇分裂症
  • 20篇儿童
  • 15篇精神分裂症患...
  • 9篇首发
  • 9篇首发精神分裂...
  • 9篇躯体
  • 8篇少年
  • 8篇氯氮
  • 8篇氯氮平
  • 7篇利培酮
  • 7篇脑室
  • 6篇抑郁
  • 6篇微小躯体异常
  • 6篇儿童精神
  • 6篇儿童精神分裂...
  • 5篇首发精神分裂...
  • 5篇细胞
  • 5篇焦虑
  • 4篇血清

机构

  • 46篇新乡医学院第...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河南省精神病...
  • 2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三门峡市人民...
  • 1篇新乡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市儿童医...

作者

  • 52篇李强
  • 29篇郭素芹
  • 22篇郭敬华
  • 21篇杜海霞
  • 14篇郭芳
  • 11篇耿彩虹
  • 9篇王章元
  • 9篇成军
  • 8篇苏林雁
  • 8篇王翠鹏
  • 8篇潘伟盟
  • 7篇张朝辉
  • 7篇欧阳华
  • 6篇吕路线
  • 6篇李予春
  • 5篇常克萍
  • 5篇陈娓
  • 5篇张清清
  • 3篇赵晶媛
  • 3篇石玉中

传媒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6篇临床心身疾病...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健康心理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程序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程序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年5月开始使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程序,并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应用前、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应用后的公共危险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与应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程序前相比,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程序应用后的公共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性精神疾病治疗程序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李强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
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少年急性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儿童少年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儿童少年急性躁狂发作分别给予奥卡西平和碳酸锂治疗,其中奥卡西平34例,碳酸锂34例。疗效评定采用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6周。结果:奥卡西平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6764%、7941%,碳酸锂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7058%、8529%,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碳酸锂组震颤、流涎、EKG异常多见。结论:奥卡西平和碳酸锂能有效治疗儿童少年急性躁狂发作,奥卡西平依从性较好。
郭敬华郭素芹李强郭芳杜海霞
关键词:急性躁狂发作儿童少年奥卡西平碳酸锂
问题导向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戒断综合征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戒断综合征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70例酒依赖戒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均予以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替代治疗,并辅以B族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问题导向团体心理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4%,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P〈0.05).结论 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问题导向团体心理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临床效果更显著,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李予春李强平军辉
关键词:酒精戒断综合征酒依赖焦虑焦虑自评量表
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儿童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儿童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均持续升高,治疗1w、2w末研究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937,3.030,P<0.01),4w、6w末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等。结论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但文拉法辛起效更快。
杜海霞郭芳郭素芹李强郭敬华潘伟盟
关键词:儿童抑郁症文拉法辛氟西汀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小躯体异常与脑室扩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小躯体异常(MPAs)与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躯体异常量表(WS)评定,并将患者分为 MPAs 明显组(WS总分≥4分,85例)和 MPAs 不明显组(WS 总分≤3分,83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的精神症状;用 CT 测量患者的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并与4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1)患者组哈氏值[(5.37±0.53)cm]和三脑室宽度[(3.83±1.21cm)]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4.94±0.34)cm和(3.16±0.41)cm],脑室指数(1.55±0.18)和前角指数(3.52±0.31)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65±0.22和3.77±0.34),均 P<0.01。(2)MPAs 明显组哈氏值[(5.50±0.54)cm]和三脑室宽度[(4.10±1.32)cm]大于 MPAs 不明显组[分别为(5.24±0.49)cm 和(3.55±1.01)cm]和对照组,前角指数(3.47±0.30)小于 MPAs 不明显组(3.57±0.31)和对照组,脑室指数(1.55±0.18)小于对照组。(3)MPAs 不明显组哈氏值大于对照组,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小于对照组,均 P<0.01和 P<0.05。(4)患者组 WS 总分与哈氏值(r=0.263)及三脑室宽度(r=0.287)存在正相关,与前角指数存在负相关(r=-0.178);患者组的 WS 总分与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247);患者组的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r=0.375)和三脑室宽度(r=0.161)呈正相关,与脑室指数(r=-0.159)和前角指数(r=-0.191)呈负相关(均 P<0.01和 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显著的 MPAs 和脑室扩大,MPAs 与脑室扩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郭素芹苏林雁杜海霞郭芳郭敬华李强潘伟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脑室X线计算机微小躯体异常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米氮平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程度,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AMD及WCST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6周,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2周时(P<0.05);治疗6周,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4周,2组患者持续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完成分类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2组患者完成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持续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时WCST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观察组患者完成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时,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1%(34/43)、86.0%(37/4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47,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及米氮平单药治疗均可改善抑郁症状,但米氮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纯米氮平。
李予春李强冯砚国程德君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认知行为治疗米氮平
16例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具分裂样症状表现及锥体外系反应 ,极易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及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的锥体外系反应相混 ,本文通过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全面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 1 0年住院具有分裂样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  3 8例患者中 ,1 6例患者入院均被误诊或疑为精神分裂症 ,后经临床表现、治疗观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结论 对具有分裂样症状的患者 ,若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精神科医生应开拓思路 ,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 。
赵晶媛李强张冬红
关键词:锥体外系反应肝豆状核变性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 -6( IL-6)的影响及 IL-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41例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 IL-6血浆水平 ,用健康儿童少年作对照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血浆 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后 4、8周末 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4周末 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呈正相关 ,治疗后 4、8周末一般病理分减分率、治疗后 8周末 PANSS总分减分率与 IL-6减分率呈正相关。结论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免疫抑制作用 ,血浆 IL-6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李强郭敬华郭素芹成军杜海霞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6
儿童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对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UMB)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躯体化障碍组的EPQ-E和EPQ-N分、EPQ-L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躯体化障碍组父母有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P<0.01),母亲有更少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和偏爱被试(P<0.05);(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与EPQ-E呈正相关(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EPQ-N呈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与EPQ-N呈正相关(P<0.05);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与EPQ-L呈正相关(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的人格问题,表现为外倾、神经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有关,个体童年时期经历过多父母对其情感上的忽视、被拒绝、压抑与躯体化障碍人格的形成有关。
李强张朝辉宋景贵穆俊林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儿神经营养素-3基因甘氨酸/谷氨酸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儿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甘氨酸(Gly)/谷氨酸(Glu)多态性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MPA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218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和210例健康儿童NT-3基因Gly/Glu多态性;采用CT测量患儿的脑室参数(计算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采用waldrop编制的躯体异常量表(WS)修改版评定MPAs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NT-3不同基因型(Gly/Gly、Gly/Glu、Glu/Glu)患儿之间脑室值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及t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患儿之间的WS评分差异,脑室值与WS评分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研究组NT-3基因Gly/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vs64.3%,χ2=6.86,P<0.05),等位基因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vs81.0%,χ2=4.37,P<0.05)。2.不同基因型患儿之间各脑室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3.Glu/Glu基因型患儿头部WS评分显著高于Gly/Gly和Gly/Glu型患儿(Z=2.237,2.728,Pa<0.05)。4.WS总分与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均呈正相关(r=0.26、0.29,Pa<0.01),与前角指数呈负相关(r=-0.17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NT-3基因Gly/Glu多态性与微小躯体异常有关,与脑室扩大之间无显著关系。
吉明安郭素芹郭敬华郭芳李强张红梅李玉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营养素-3脑室扩大微小躯体异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