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华

作品数:271 被引量:1,804H指数:20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9篇轻工技术与工...
  • 42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9篇化学工程
  • 9篇医药卫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3篇淀粉
  • 25篇玉米
  • 22篇糊化
  • 21篇响应面
  • 19篇发酵
  • 14篇乳酸
  • 13篇乳酸菌
  • 13篇抗性淀粉
  • 12篇米淀粉
  • 12篇抗性
  • 11篇玉米淀粉
  • 11篇食品
  • 11篇响应面法
  • 11篇酶解
  • 11篇黄酮
  • 10篇色素
  • 10篇抗氧化
  • 9篇饮料
  • 8篇活性
  • 7篇响应面法优化

机构

  • 26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5篇辽宁医学院
  • 14篇沈阳师范大学
  • 1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1篇河南科技学院
  • 8篇辽宁农业职业...
  • 8篇沈阳工学院
  • 6篇沈阳产品质量...
  • 5篇中国食品发酵...
  • 4篇锦州医学院
  • 4篇辽宁大学
  • 4篇沈阳医学院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国家蔬菜工程...
  • 3篇辽宁省农业科...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国家粮食局科...
  • 2篇大连大学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268篇李新华
  • 18篇郑煜焱
  • 16篇曾洁
  • 14篇杨强
  • 14篇赵前程
  • 13篇于济洋
  • 12篇薛博
  • 11篇张春红
  • 11篇李光磊
  • 11篇于新
  • 11篇胡林子
  • 10篇朱旻鹏
  • 10篇金嫘
  • 9篇马永全
  • 9篇高海燕
  • 8篇王琳
  • 7篇张莉力
  • 7篇朱宇旌
  • 7篇谢宏
  • 6篇张勇

传媒

  • 36篇沈阳农业大学...
  • 29篇食品工业科技
  • 26篇食品科学
  • 24篇食品科技
  • 13篇粮油加工
  • 1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1篇食品与发酵工...
  • 8篇粮油食品科技
  • 8篇食品工业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6篇粮食与饲料工...
  • 6篇粮食加工
  • 5篇粮油加工与食...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粮食与油脂
  • 4篇食品与生物技...
  • 3篇中国油脂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农产品加工(...
  • 3篇农业科技与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16篇2013
  • 19篇2012
  • 19篇2011
  • 25篇2010
  • 22篇2009
  • 27篇2008
  • 20篇2007
  • 22篇2006
  • 19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2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基因及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ATP和L-甲硫氨酸合成腺苷甲硫氨酸,在不同生物体和不同组织中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存在形式和编码酶的基因都有差别,本文综述了不同生物的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基因、酶结构、酶反应动力学及应用前景。
张建国李新华袁中一
关键词:酶结构反应动力学编码基因生物学功能
山毛豆油磷酸辅助脱胶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酸种类、酸添加量、加水量、脱胶温度、搅拌时间对山毛豆毛油脱胶率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毛豆毛油脱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得到山毛豆酸辅助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添加量2.47g/kg、加水量4.1%、脱胶温度62℃、搅拌时间45min。该条件下山毛豆毛油脱胶率为92.48%,与模型预测值91.5256%接近,脱胶山毛豆油中磷脂含量为0.095%。结论:磷酸辅助脱胶技术可对山毛豆毛油中的磷脂进行有效脱除。
胡林子李新华马永全于新
关键词:非洲山毛豆磷酸脱胶响应面法
不同碳源对黑曲霉产糖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2
2008年
碳源对黑曲霉产糖化酶活力有很大影响。研究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β-环糊精为碳源时,分别对黑曲霉产糖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酶活力最高,最高可达350.34±14.06U/ml;其次是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乳糖为碳源时酶活力低于蔗糖和麦芽糖;β-环糊精的酶活力最低。不同碳源发酵培养基中生物量研究表明,黑曲霉能充分利用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乳糖的利用较差,几乎不能利用β-环糊精。
孙俊良李新华梁新红赵瑞香
关键词:碳源黑曲霉糖化酶
不同品种大米粉对大米面包感官及质构特性影响的比较
米粉面包的开发不仅能解决消费者对新产品、新口味的需求,而且对大米的深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5种品种(辽粳294、辽河五、香糯1号、软糯、千米糯)的米粉为主要原料,对制成的大米面包的感官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同...
路飞马涛李新华任文涛肖志刚
关键词:米粉面包感官特性质构特性
酶解-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对玉米淀粉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和α -淀粉酶水解处理 ,研究了玉米淀粉的酶解 -氧化复合变性工艺以及对其应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酶浓度为 0 0 15 %以下 ,温度为 6 0~ 6 5℃ ,酶反应时间为 0~ 8min时可以得粉状颗粒产品 ;这种复合变性使玉米淀粉的透明度、抗凝沉性以及抗老化性质得到了极大改善。
曾洁高海燕李新华
关键词:水解
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的培养条件及絮凝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酸浆是我国传统的鲜薯(或绿豆)淀粉生产工艺中用于淀粉分离净化的生物絮凝剂。本实验对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的、对甘薯淀粉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的培养条件和絮凝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为兼性厌氧菌,在改良TJA培养基初始pH为7.0,在25℃培养48~60h时,菌体的生长状况和絮凝活性最好;Na+、K+对L1的絮凝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高温和胰蛋白酶敏感。
张莉力许云贺李新华
关键词:甘薯淀粉微生物絮凝剂
一种新的番鸭MSTN基因转录本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RT-PCR扩增MSTN cDNA全序列,然后进行克隆、测序;将重组质粒pEGFP-N1-MSTN-2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番鸭成纤维细胞,用RT-PCR和SDS-PAGE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番鸭体内存在2种MSTN基因转录本,MSTN-1(EU336991)和MSTN-2(EU336992),大小分别为1128 bp和754 bp,同源性为94%;且MSTN-2是一个全新的MSTN转录本,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24个氨基酸.将pEGFP-N1-MSTN-2转染番鸭成纤维细胞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蛋白大小约为14 kDa.这对于进一步研究MSTN基因功能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郝文博杨晓宇李新华谷文峰胡兰
关键词:克隆真核表达
较小粒径淀粉微球最佳合成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色拉油为油相,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合成较小粒径淀粉微球的条件。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对淀粉微球粒径影响最大,较小粒径淀粉微球合成的最佳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2%,水相用量5mL,乳化剂用量0.6g,交联剂用量3mL。并在最佳条件下利用超声波配合乳化,以得到粒径更小更均匀的淀粉微球。
王女华李新华
关键词:可溶性淀粉大豆色拉油淀粉微球超声波
香蕉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以青香蕉为试材,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采用了干法工艺提取香蕉淀粉,测定了其透明度、持水性、淀粉糊黏度等性质并与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香蕉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较低,持水性、透明度和抗老化性均较好,作为一种新的淀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刘兰英李新华范媛媛
较小粒径阴离子淀粉微球合成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环氧氯丙烷交联淀粉微球,加入三聚磷酸钠进行二次交联聚合合成阴离子淀粉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反应时间、三聚磷酸钠用量4个主要因素对阴离子平均粒径的影响,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了合成阴离子淀粉微球最小粒径的最佳工艺条件,每3g可溶性淀粉(烘干水分)的乳化剂用量为0.5g,交联剂用量为4.0ml,反应时间为1.008h,三聚磷酸钠用量为0.6g,经验证试验,最小阴离子淀粉平均粒径为30.27μm。
薛博李新华朱旻鹏
关键词:交联合成工艺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