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玄英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吗啡
  • 2篇导水管
  • 2篇导水管周围灰...
  • 2篇镇痛
  • 2篇受体
  • 2篇中脑
  • 2篇中脑导水管
  • 2篇中脑导水管周...
  • 2篇周围灰质
  • 2篇麻醉
  • 2篇吗啡耐受
  • 2篇吗啡镇痛
  • 2篇吗啡镇痛耐受
  • 2篇耐受
  • 2篇脑导水管
  • 2篇灰质
  • 2篇Μ受体
  • 2篇大鼠中脑
  • 2篇大鼠中脑导水...
  • 1篇药物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孙莉
  • 6篇李玄英
  • 3篇刘若杉
  • 3篇刘晓艳
  • 2篇徐磊
  • 2篇承耀中
  • 1篇齐军
  • 1篇王猛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第一届全国临...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κ阿片受体mRNA表达下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μ、δ、κ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进一步探索吗啡镇痛耐受中DRG阿片受体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0)和吗啡组(MS组,n=10)。采用盲法进行给药和疼痛行为测定。每天早、晚两次皮下注射(sc)药物,并于上午注射药物前、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FL)作为痛阈指标。NS组sc生理盐水1 ml.kg-1,MS组sc吗啡10mg.kg-1,连续注射7 d,d8早晨各组分别取5只处死,剩余大鼠(分别记为NSN亚组和MSN亚组)d8早晚两次sc纳洛酮0.4 mg.kg-1,并在d9处死。以TFL恢复至基础水平作为出现吗啡耐受的标准。大鼠处死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L4-S4节段DRG中3种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观察期两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大鼠每天注射前测定的TFL差异无显著性。MS组大鼠在d1 sc吗啡后,TFL明显升高(P<0.05);d2注射吗啡后TFL达到最高,且明显高于d1用药后水平(P<0.01),随着吗啡用药次数增加,MS组用药后的TFL逐渐下降,d7应用吗啡后TFL降至基础水平(P>0.05),d8应用纳洛酮后,MSN亚组和NSN亚组的TFL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的2-ΔΔCt方法计算DRG中阿片受体的表达,MS组大鼠L4-S4节段DRG中μ受体和δ受体的mRNA表达与NS组差异无显著性,而κ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NS组;应用纳洛酮前、后,3种阿片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DRG中κ受体的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
李玄英孙莉刘晓艳刘若杉承耀中
关键词:吗啡镇痛耐受背根神经节Κ阿片受体MRNA表达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BAL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TIV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5 min时、切皮后1 h、切皮后2 h、术后第1天测定血清IL-6、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DR)的浓度和血压、心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清IL-6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术后第1天血清IL-6浓度均增高(P<0.05)。BAL组手术中和术后第1天血清ADR、NADR浓度升高,而TIV组切皮后2 h的血清ADR浓度降低,切皮5min时的血清NADR浓度降低(P均<0.05)。与BAL组相比,TIV组手术中血清ADR浓度和NADR浓度降低,切皮5 min时的心率降低(P均<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更有效地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ADR、NADR浓度的升高,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
承耀中孙莉李玄英齐军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应激白细胞介素6肾上腺素
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0)g,随机分为5组(n=8):NS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kg2次,间隔30min;M组(慢性吗啡耐受组):皮下注射吗啡10mg/kg,30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注射吗啡30min后分别皮下注射芬太尼3、6、12μg/kg。各实验组每日给药2次,连续9d,给药后进行痛阈测定。断头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组织(PA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μ受体、p-arrestin2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测定斗受体、β—arrestin2的蛋白表达。结果注射吗啡后,M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高于NS组(P〈0.01),连续给药9天后,痛阈值降至给药前水平。与M组比较,MF2组与MF3组大鼠痛阈值下降趋缓,第7、9天,MF2组与MF3组痛阈值均高于M组(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M组比较,MF2组和MF3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β-arrestin2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1);MF2组和MF3组β—arrestin2mRNA及其蛋白表达高于M组(P〈0.05或0.01),而MF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6、12μg/kg通过上调慢性吗啡耐受大鼠PAG部位μ受体与IS-arrestin2表达,可增强吗啡镇痛作用,部分延缓慢性吗啡耐受产生。
刘若杉孙莉刘晓艳李玄英徐磊
关键词:吗啡耐受芬太尼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
慢性疼痛患者的阿片类药物成瘾
对于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来讲,由于传统方法(理疗、非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有限,阿片类药物亦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随着阿片类药物医疗用量的增加,成瘾问题又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阐明了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究...
李玄英孙莉
关键词:慢性疼痛阿片类药物药物成瘾
文献传递
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的麻醉管理
2007年
气管(隆突)切除和重建手术对于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来讲.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均很高.近年来,随着麻醉与气管外科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文对前人5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述.旨在为气管切除和重建手术提供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案。
李玄英孙莉
关键词:气管隆突麻醉
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和δ受体协同表达下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测定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索吗啡耐受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6)和吗啡组(MS组,n=16)。采用盲法进行给药和疼痛行为测定。每天早、晚两次皮下注射(sc)药物并于上午注射前、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FL)作为痛阈指标。NS组和MS组分别sc生理盐水1 ml·kg-1和吗啡10 mg·kg-1,连续注射7 d,d8早晨各组分别取8只处死,剩余大鼠(分别记为NSN组和MSN组)d8早、晚两次sc纳洛酮0.4 mg·kg-1,并在d9处死。以TFL恢复至基础水平作为出现吗啡耐受的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AG中μ和δ受体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结果:观察期两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大鼠每天注射前测定的TFL差异无显著性。MS组在d1 sc吗啡后TFL明显升高(P<0.05);在d2应用吗啡后,TFL升高达到最高值,且明显高于d1用药后水平(P<0.05),随后该组应用吗啡后的TFL逐渐降低,直至d7用药后TFL降至基础水平(P>0.05)。应用纳洛酮后,MSN亚组的TFL与NS组、NSN亚组以及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连续应用吗啡7 d后,MS组PAG中μ和δ受体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较N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共同参与了吗啡耐受机制,而且吗啡耐受大鼠PAG中μ受体和δ受体发生了协同表达下调。
李玄英孙莉刘晓艳刘若杉徐磊王猛
关键词:吗啡耐受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Δ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