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梅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肾综合征
  • 5篇肾综合征出血...
  • 5篇综合征
  • 5篇综合征出血热
  • 5篇出血热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脑炎
  • 3篇乙型脑炎病毒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乙型脑...
  • 3篇流行性乙型脑...
  • 3篇脑炎
  • 3篇脑炎病毒
  • 3篇汉坦病毒
  • 2篇疫苗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分子

机构

  • 9篇云南省地方病...
  • 8篇大理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9篇张海林
  • 9篇李金梅
  • 7篇邓淑珍
  • 2篇梁国栋
  • 2篇王静林
  • 2篇杨卫红
  • 2篇章域震
  • 1篇李铭华
  • 1篇王丕玉
  • 1篇王环宇
  • 1篇付士红
  • 1篇周涛
  • 1篇刘晓强
  • 1篇冯云
  • 1篇周济华
  • 1篇靳寿华

传媒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7年云南省汉坦病毒宿主动物及其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点、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及基因型分布,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居民区采用笼夜法捕鼠,野外采用夹夜法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及分型。结果2007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14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7.1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和楚雄州。2007年在泸西、五华、祥云、玉龙、古城、河口、麻栗坡、泸水和隆阳区(县)捕获鼠类21种1 39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HV总带病毒率为4.17%,阳性鼠种为大林姬鼠、褐家鼠、大绒鼠、高山姬鼠、黄胸鼠、中华姬鼠和卡氏小鼠,带病毒率依次为9.09%(1/11),7.52%(10/133),7.35%(23/313),5.71%(2/35),2.57%(13/505),2.38%(2/84),2.22%(2/9);用RT-PCR法检测HV抗原阳性鼠肺标本58份,阳性29份,其中汉城型阳性16份,汉滩型阳性13份;汉城型主要带毒鼠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汉滩型带毒鼠种主要为大绒鼠、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结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存在汉城型和汉滩型病毒的流行,汉滩型病毒具有多种宿主动物的特点,在国内具有特殊性。
李金梅张海林杨卫红周济华王静林章域震邓淑珍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宿主动物基因分型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8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分布广,危害大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引起HFRS的汉坦病毒至少有10个基因型/血清型,由于汉坦病毒型别和宿主动物的不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防制措施也有差异。本文就HFRS的流行特征、汉坦病毒型别及其宿主动物、传播途经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金梅张海林邓淑珍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流行病学
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7年云南省共报告HFRS发病771例,死亡48例,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38/10万,病死率为6.23%。1985-1986年和2000-2004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近几年病死率明显下降。全省14个州、市的67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昆明、红河、楚雄和大理州(市)病例数占全省的84.21%,其中昆明市占全省发病数的40.17%。全年均有发病,春季为流行高峰。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结论本病在云南省广泛分布,但主要流行地区为滇中和滇西地区,应加强高发地区的HFRS监测和防治工作。
李金梅张海林刘晓强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8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死率较高,后遗症严重,在亚洲地区危害较大。本文就乙脑病毒的分类、抗原特性、对细胞和动物敏感性、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毒力基因、基因分型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邓淑珍张海林李金梅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分子特征疫苗
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其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毒的关系,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农村居民区住房、畜圈和野外竹林等生境捕蚊。结果采获成年雌蚊10属88种158909只,以库蚊、按蚊和伊蚊属蚊虫数量最多,分别占56.66%、25.35%和13.88%。在捕蚊总数中,居民区夜间捕获成蚊7属63种13208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最高(42.12%);其次为中华按蚊(23.31%);野外白天捕获成蚊5属48种26828只,白纹伊蚊构成比最高(31.89%),其次为圆斑伊蚊(20.21%)。对8属29种3957批131538只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5属1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乙脑病毒81株,以库蚊分离出的毒株最多(59株),占72.84%;其次为按蚊8株(9.88%)和伊蚊9株(占11.11%);曼蚊和阿蚊均为2株(各占2.47%)。分离到乙脑病毒最多的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7株),占分离毒株总数的33.33%。结论居民区夜间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白天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骚扰阿蚊和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云南省乙脑和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邓淑珍张海林李金梅
关键词:蚊虫生态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云南省1976-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HFRS病例资料并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HFRS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的地理、季节、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方差分析应用于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发病率差异,线性相关分析用于比较不同人群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976—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HFRS患者876例,死亡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042/10万,病死率为5.71%。1984—1987年和1998—2006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全省14个州(市)的75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各州(市)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流行地区为昆明市及红河、楚雄和大理州,占全省病例数的80.48%,其中昆明市占全省发病数的35.50%。从地理特点分析,疫区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海拔1500~2500m的地区。西南部低海拔(〈1500m)地区和海拔〉2500m的山区几乎无病例报告。全年均有发病,春夏季为流行高峰;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结论HFRS在云南省分布较广,主要流行区为中部和西北部海拔在1600~2000m的盆地地区,应加强主要疫区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靳寿华张海林杨卫红章域震李金梅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
云南省新分离蚊浓核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对云南省新分离的14株浓核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以了解浓核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特性.用浓核病毒基因组扩增引物(DNV3F,DNV3R),RT-PCR扩增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基因序列.通过Clustal X(1.8)、DNAStar、GeneDoc (3.2) 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7~8月,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地区采获蚊虫4属29种54 673只,分离到14株浓核病毒,其中来自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10株,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伪杂鳞库蚊Culex pseudovishnui、环带库蚊Culex annul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各1株.新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省市的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很高,在99.9%~10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9.7%~100%之间.基于NS1和NS2基因进行进化分析显示,云南新分离的14株浓核病毒与以往中国分离株进化关系最接近.
冯云付士红张海林李铭华周涛王丕玉邓淑珍李金梅王静林王环宇梁国栋
关键词:浓核病毒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和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李金梅张海林邓淑珍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疫苗汉坦病毒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布尼亚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自然界的保存与扩散及传播媒介被引量:7
2008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是由蚊虫等吸血昆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而且后遗症严重,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乙脑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1,2],
邓淑珍张海林李金梅梁国栋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自然界扩散乙脑病毒人类健康危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