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9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新秧歌
  • 7篇秧歌
  • 6篇文化
  • 5篇新秧歌运动
  • 4篇文化阐释
  • 3篇学术
  • 3篇政治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文艺
  • 3篇教育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仪式
  • 2篇政治课
  • 2篇知识分子
  • 2篇治教
  • 2篇人文
  • 2篇思想政治课
  • 2篇品位
  • 2篇装帧
  • 2篇装帧设计

机构

  • 28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李静
  • 1篇郭洪纪

传媒

  • 18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成长
  • 1篇现代出版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秧歌运动中延安知识分子话语的消解与重塑被引量:2
2012年
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并在解放区广泛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不仅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动员、建构解放区革命文艺新秩序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也对改造民间社会及其民众思想,特别是整合知识分子的情感方式和价值观念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新秧歌运动的工农兵主体文艺指向,在使延安知识分子发挥自身职能专长参与革命文艺秩序建构的同时,开始了角色的转变与思想改造过程。特定政治权力和大众意识的双重趋迫下知识分子话语的缺失及其文化性格的重塑,在这场以改造置换乡土民间艺术使之适用于特定意识形态文化建构的文艺运动中得到了富有意味的呈示。
李静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知识分子话语文艺大众化
国家节日的仪式在场及规约——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
2014年
在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中,庆典或节日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表演,是基于一定文化传统对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加以程式化的表述性行为。但相对而言,前者具有一种阈限期娱神亦娱人的释放或调整功能,后者则强调特定话语场域政治目标指向中的节制与规范。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了这一特点。伴随新生共和国的建立,陕北秧歌从农村而及城市、从西北边地而及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成为代表共和国政治文化的红色仪典。新秧歌的这一发展轨迹及其作为国家仪式在一系列革命节日中的在场与规约,不仅凸显了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和民众节日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也深刻地反映了权威政治话语的力量和上层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影响,以及特定政党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理想。
李静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在场规约
编辑活动的近代转型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变革将会直接影响编辑活动的水平并形成其相应特点。现代新闻出版业的产生是编辑活动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有力契机。由于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我国自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期基本完成了编辑活动的近代转型。现代印刷技术的输入、近代意义出版机构的出现以及新式传媒报刊的产生,更新改变了古代编辑出版的传统模式,而传媒公共领域的建构,又从一个侧面为推进社会近代化过程发挥了一定作用。
李静
关键词:传播媒介职业化文化意义
杜亚泉与《东方杂志》被引量:9
2007年
在20世纪中国救亡图存和追逐"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杜亚泉的渐进启蒙思想与占据主流的激进主义相颉颃而被人误解,致使其主编《东方杂志》期间的笔政生涯及编辑实践活动所显示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旨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理解。然而作为成就卓著的一代学者和编辑家,他秉持的文化立场及苦心经营的《东方杂志》所蕴涵的文化品格却具有丰富的阐释意义,一方面他以稳健持中、超然独立、开放多元的编辑思想成就了《东方杂志》在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因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渐进启蒙文化主张而遭逢众议。其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命运令人深思。
李静
关键词:杜亚泉《东方杂志》公共领域启蒙思想
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与高校学报学术空间的拓展被引量:3
2003年
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高校学报长期延承的办刊理念和运营模式已逐渐显露出某些局限性,因此,当前高校学报应立足于编辑主体创新意识的建树,充分拓展期刊的学术利用空间,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报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李静
关键词:高校学报学术空间
语言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晋中市某中学为例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媒介,是实现三维目标、掌握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因此,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十分必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主...
李静
关键词:高中教育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被引量:2
2011年
延安整风运动和"讲话"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对思想文艺领域的规范和控制,也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领域所独具的地位及作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及其对民间传统艺术自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和利用,均使之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文艺形式实施文化革命的一种资源和策略。而文艺"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要求不仅规定了"新秧歌"创作的题材和主题,而且影响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总体表演风格和审美倾向。被赋予全新艺术职能和审美要求的"新秧歌",作为40年代革命文艺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所具有的范式意义,对之后共和国文艺新秩序的建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静
关键词:新秧歌创作主题表演风格审美倾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与高校学报规范化
2000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简称CAJ-CD)的出现,在我国期刊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充分体现了信息社会的时代特点,预示了期刊发展的未来趋势,并为纸质印刷版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此,高校学报应遵循严格的规范原则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
李静
深描的文化及其阐释——格尔兹文化研究方法论评析被引量:10
2007年
在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格尔兹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人物。在他的文化阐释学理论建构中,文化是体现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因此,文化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性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性科学。这种解释科学以民族志为基础,通过深入他者文化之中的深描,即特定化、情境化和具体化的文化描述以及对其中深层意义的解释,了解一定文化中的象征体系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界说,从而达到对地方性知识的观照、理解和阐释。
李静
关键词:格尔兹深描地方性知识
学术期刊的风格与创新
1999年
李静郭洪纪
关键词:装帧设计学术研究学术论文文化品位研究方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