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志卿

作品数:60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文学
  • 9篇小说
  • 8篇主题
  • 8篇莫里森
  • 6篇英语
  • 5篇叙事
  • 5篇《瓦解》
  • 4篇黑人
  • 4篇《秀拉》
  • 3篇叙事艺术
  • 3篇译介
  • 3篇英语文学
  • 3篇语文
  • 3篇语文学
  • 3篇殖民
  • 3篇生态批评
  • 3篇品钦
  • 3篇重读
  • 3篇爵士乐
  • 3篇后殖民

机构

  • 60篇华侨大学
  • 2篇仰恩大学
  • 1篇黎明职业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工程学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泉州泰山航海...

作者

  • 60篇杜志卿
  • 16篇张燕
  • 4篇陈瑜明
  • 2篇曾阳萍
  • 2篇张新新
  • 1篇姜淑芹
  • 1篇顾弘
  • 1篇余国兴
  • 1篇陈天然
  • 1篇陈伟强
  • 1篇刘晓琳
  • 1篇张武
  • 1篇张圣妮
  • 1篇苏婷婷
  • 1篇程晓蓉

传媒

  • 13篇华侨大学学报...
  • 4篇外国文学
  • 4篇当代外国文学
  • 4篇外国语言文学
  • 4篇浙江外国语学...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翻译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时偕行”的希利斯·米勒——评张旭《多维视野下的希利斯·米勒文论研究》
2022年
一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2021)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21年2月,米勒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噩耗传来,多位中国学者如王逢振、郭英剑立即撰文悼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国内学界常把米勒的名字与解构主义批评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他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见证者,其批评生涯始于新批评和意识批评阐释学,后转向解构主义批评和文学言语批评及后现代伦理批评。
陈书平杜志卿
关键词:文论研究解构主义批评新批评文学言语后现代伦理
重审尼日利亚内战:阿契贝的绝笔《曾经有一个国家》被引量:3
2014年
《曾经有一个国家》是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的绝笔。作家以生动和沉稳的笔调再现了尼日利亚内战期间(1967—1970)他本人或是听闻或是亲历的那些或许已被世人遗忘的人和事。该书糅文学家的诗意柔情和历史学家的辩证思维为一体,检视了内战发生的背景原因、战争进程及其对民众尤其是"比尔弗拉"平民的肉体与精神戕害,充分体现了作家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曾经有一个国家》的出版再次说明,这场曾让无数生命凋零的惨剧是当代尼日利亚知识分子心中的一个巨痛,也是他们在思考其国家和民族命运时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杜志卿
解读维奥莉特的悲剧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199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评论界认为她是继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1994)之后美国最优秀的黑人小说家...
杜志卿
文献传递
后现代叙事中的现实与历史——读托马斯·品钦的《Ⅴ.》
《V.》是品钦的长篇处女作。该书为读者描绘了现实与历史两个画面,前者精彩、生动,富有现实感,后者朦胧、神秘而不乏历史的真实。这两个画面里的场景常常共时并置,互为参照,平行推进,偶有交叠,各显其妙。小说是作家对二十世纪以来...
杜志卿
关键词:《V.》艺术手法
文献传递
爱情与艺术人生的思索——狄金森《我的生命——一把上膛的枪》主题论析被引量:2
2010年
以《我的生命——一把上膛的枪》这部狄金森较具争议的诗歌作品的文本为据,从意象分析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及其创作体验,对该诗多重的思想主题作一评析。指出诗中的核心意象"枪"是诗人爱情与艺术人生的隐喻,它折射了狄金森的婚恋观及其对女性包括她本人从事文艺创作之困境的思索。对狄金森而言,爱意味着孤独,而文艺创作则是一种"殉美"体验,一种应该远离世俗物质诱惑的精神活动。
张燕杜志卿
关键词:狄金森意象主题
沉默中的反抗——空间批评理论视域下的《我站在这儿熨烫》被引量:1
2014年
从空间批评的理论视角来看,空间不仅是再现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场所。蒂莉·奥尔森的短篇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中,女主人公(母亲)和她女儿艾米莉所属的社会空间为其建构了身份,但她们在其被设定的规训空间里并没有成为被动的牺牲品,相反,她们以沉默为武器,对赋予她们身份属性的规训空间进行反抗,充分体现了美国中下阶层女性勇于追求生命主体性的精神。
程晓蓉杜志卿
关键词:身份沉默
《目的地比亚弗拉》对尼日利亚内战史的重构
2023年
艾米契塔的《目的地比亚弗拉》是一部糅宏观战争政治和微观战时生活体验为一体、旨在重构尼日利亚内战史的历史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以及相关场景描写体现了作家的历史观和性别立场及其新历史主义写作意图。一方面,小说通过对一些真实历史事件的重构颠覆了男性内战书写中的传统英雄形象;另一方面,作品通过描写内战中妇女的创伤及成长经历赋予其主体性地位,表明女性也能在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另外,小说还通过塑造一位性格模糊的英国白人形象格雷来喻指独立后尤其是内战期间英国人对待尼日利亚的立场和态度,彰显了作家自觉的后殖民批评意识。
杜志卿
艾丽斯·沃克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被引量:1
2016年
艾丽斯·沃克是近年来国内非裔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983年,苏光在中国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篇介绍沃克的文章。之后国内学者对她作品的译介逐渐增多,并经历了两次小高潮,所译介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文类。文章对1980年代以来国内沃克作品的译介情况作一梳理,指出译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张燕杜志卿
关键词:非裔美国文学译介
“地方”的记忆与想象:劳伦斯诗歌再论被引量:1
2019年
"地方"这一概念在劳伦斯的诗歌中指涉的不仅是瑰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带给人类温情的家园记忆符号。劳氏的地方意识与其童年记忆以及长期远离故土的特殊经历密切相关。他半生漂泊的异域游走都源于其孩提时期对归家梦想的向往与追求。在诗歌创作中,劳伦斯把人类和环境共存的生态理念与对个体身份认同的思考融合在一起,寓丰富的想象于不同的地域书写中;在唤醒人类重拾地方、家园意识的同时,诗人亦最终弥合了自己因家园失落而带来的个体创伤,实现了自我的身份建构与精神救赎。
陈瑜明杜志卿
关键词:D.H.劳伦斯诗歌生态批评
《恩主》的元小说叙事艺术被引量:1
2010年
桑塔格的《恩主》是一部写得别具匠心,但却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的自我反映式的实验小说。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暴露叙述和虚构的痕迹以及滑稽模仿等元小说叙述手法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自我意识。该艺术表现手法是探讨桑塔格小说风格的重要基点。
曾阳萍杜志卿
关键词:元小说《恩主》虚构滑稽模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