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友

作品数:468 被引量:1,0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2篇期刊文章
  • 94篇会议论文
  • 88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34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0篇寄生
  • 55篇绦虫
  • 55篇寄生虫
  • 54篇虫病
  • 53篇免疫
  • 39篇大熊猫
  • 38篇动物
  • 35篇基因
  • 33篇球虫
  • 33篇细粒棘球绦虫
  • 33篇棘球绦虫
  • 31篇痒螨
  • 28篇蛋白
  • 28篇多头蚴
  • 28篇反应原性
  • 27篇蛔虫
  • 25篇吸虫
  • 25篇疥螨
  • 24篇原核表达
  • 22篇疫苗

机构

  • 45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0篇成都动物园
  • 17篇攀枝花市农林...
  • 17篇四川养麝研究...
  • 16篇四川省畜牧科...
  • 14篇四川省动物疫...
  • 13篇四川出入境检...
  • 12篇西昌学院
  • 10篇成都市动物园
  • 9篇雅安市卫生防...
  • 6篇甘孜州畜牧业...
  • 5篇中国保护大熊...
  • 5篇雅安市雨城区...
  • 5篇眉山市畜牧局
  • 4篇成都农业科技...
  • 4篇苍溪县畜牧食...
  • 4篇荥经县畜牧局
  • 4篇四川逢春制药...
  • 3篇四川省兽医防...
  • 2篇贵州大学

作者

  • 465篇杨光友
  • 174篇古小彬
  • 71篇谢跃
  • 64篇王淑贤
  • 50篇彭雪蓉
  • 32篇杨德英
  • 28篇付彦
  • 27篇赖为民
  • 26篇汪涛
  • 26篇郝桂英
  • 21篇聂华明
  • 21篇王强
  • 19篇农向
  • 19篇赖松家
  • 17篇贾小勇
  • 17篇牛李丽
  • 17篇余星明
  • 16篇张晓谦
  • 16篇赵波
  • 15篇杨彩明

传媒

  • 41篇畜牧兽医学报
  • 22篇四川动物
  • 22篇中国兽医科学
  • 18篇动物医学进展
  • 13篇中国畜牧兽医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1篇四川畜牧兽医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0篇中国动物检疫
  • 9篇中国西部动物...
  • 7篇中国养兔
  • 7篇中国兽医科技
  • 7篇中国兽医寄生...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6篇畜禽业
  • 6篇经济动物学报
  • 6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4篇2024
  • 22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8篇2020
  • 15篇2019
  • 22篇2018
  • 14篇2017
  • 31篇2016
  • 22篇2015
  • 14篇2014
  • 29篇2013
  • 22篇2012
  • 34篇2011
  • 14篇2010
  • 32篇2009
  • 15篇2008
  • 10篇2007
  • 29篇2006
  • 4篇2005
4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某养麝场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林麝为我国一级保护的珍贵药用动物。2004年8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抽样检查了林麝209头(其中:仔麝43头,育成62头,成年104头),检查结果为:仔麝绦虫感染率9.30%(4/43)、线虫感染率9.30%(4/43)、...
杨光友房春林蔡永华付文龙付春梅
文献传递
中国大耳白肉兔IFN-γ、IL-2和IL-4基因的克隆测序与进化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实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在国内首次从ConA诱导培养的中国大耳白肉兔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FN-γ、IL-2和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经克隆得到的IFN-γ基因(序列号:DQ852341),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FN-γ基因(序列号:AB010386)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3.0%(鼠)~77.6%(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1.7%(鼠)~65.7%(人)之间;②扩增得到的IL-2基因(序列号:DQ852342),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2基因(序列号:AF068057)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4.8%(鼠)~86.0%(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55.7%(鼠)~80.1%(人)之间;③扩增得到的IL-4基因(序列号:DQ852343),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4基因(序列号:AF169169)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57.0%(大熊猫)~69.8%(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3.0%(鼠)~53.6%(人)之间。用这3个基因分别构建的进化树结果都表明,兔与人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鼠的亲缘关系最远,这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即兔与鼠应分别归为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
黄道超杨光友赖松家
关键词:家兔IFN-ΓIL-2IL-4测序进化分析
基于注释转录组数据的豆状带绦虫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8118个注释重构的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成虫转录组序列,首次分析了豆状带绦虫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情况.重构基因的平均GC含量为49.48%.32个密码子被认定为豆状带绦虫的偏好密码子,其中有17个...
陈林杨光友刘天飞杨德英农向谢跃付彦吴徐行黄兴古小彬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对33株细颈囊尾蚴的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囊尾蚴是带科taeniidae 带属taenia 的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 的中绦期幼虫(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寄生于猪、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骆驼、马...
郝桂英杨光友古小彬阳爱国杨应东王淑贤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
四川某实验兔场兔球虫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本文报告了四川某实验兔场兔球虫感染状况。共检查兔124只,球虫总感染率为97.58%(121/124),其中3月龄以下、3~6月龄的兔感染率均为100%,从粪样中共鉴定出8种球虫。成年兔、3~6月龄的兔、3月龄以下的兔,平均克粪卵囊数(OPG)分别为385个、333062个、119143个。文中对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杨光友沙国润李英蒋增木
关键词:兔球虫虫种感染率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珍稀动物蛔虫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蛔虫;寄生在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的蛔虫为蛔属蛔虫。分析结果提示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何光志牛李丽杨光友邓家波王帅余星明汪涛古小彬陈维刚
关键词:大熊猫蛔虫协同进化
基于线粒体cox2基因的33株细颈囊尾蚴分离株种系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PCR方法从细颈囊尾蚴四川和云南两省的分离株中扩增出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亚基(COⅡ)的基因片段(pcox2),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6种带属绦虫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细颈囊尾蚴与其他带属绦虫的亲缘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自猪、山羊和绵羊的33株细颈囊尾蚴的pcox2长度均为523bp,序列间无插入、缺失,A、T、C、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9%、41.4%、10.5%、20.1%,其中A+T含量(69.3%)明显高于G+C含量(30.6%),碱基组成存在明显偏倚。测定的33个细颈囊尾蚴分离株pcox2序列相似性较高(97.3%~100%);而与带科带属其他6种绦虫分离株的相似性均在90%以下。在构建的NJ树中,分布于我国四川和云南两省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细颈囊尾蚴聚为一支,且与地理区域、宿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表明细颈囊尾蚴pcox2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细颈囊尾蚴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郝桂英杨光友古小彬阳爱国杨应东王淑贤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线粒体DNA
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分子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探索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变异特点与系统发生关系,为该地区细粒棘球蚴病的分子诊断、流行病学和防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3株细粒棘球蚴的线粒体ND5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及分析,共鉴定出42个分离株属于细粒棘球绦虫G1型,1个西藏绵羊分离株属于细粒棘球绦虫G6型。G1型分离株中,共有43个变异位点,分为2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40±0.02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93±0.001 14,单倍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 6。单倍型网络图以H9为优势单倍型,其余单倍型围绕它呈辐射状。单倍型歧点分布分析呈单峰,中性检验得到显著的负值。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G1型,且种内变异较小。
胡丹丹王凝钟秀琴王家海延宁阳爱国蒋忠荣郭莉邓世金达瓦次仁孔维淑刘天宇周旋谢跃古小彬杨光友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青藏高原分子鉴定
细粒棘球绦虫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细粒棘球绦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在制备检测细粒棘球蚴病的免疫抗原和/或试剂盒中的应用,其作为免疫抗原能够被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的绵羊阳性血清识别,应用于间接ELISA检测时,具备较高的特异性和...
杨光友宋星桔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涉及酶联免疫试剂盒测试技术领域。所述试剂盒中含有包被重组抗原构成的酶标板,酶标二抗,小鼠阴性对照血清,感染西氏贝蛔虫鼠阳性对照血清,底物溶液,洗涤液;其中,包被重...
杨光友谢跃古小彬汪涛赖为民彭雪蓉
文献传递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