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英 作品数:71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化学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黄鳝体表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2010年 研究首次报道从患体表溃疡病黄鳝的肝脏、肾脏、脾脏等分离到1株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鉴定其为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证实该病原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其对鲤鱼和泥鳅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钠、丙氟哌酸、洛美沙星、甲氧苄啶、氟哌酸、壮观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任红梅 何智 杨德英 杨光友 古小彬 王淑贤关键词:黄鳝 温和气单胞菌 一种豆状带绦虫18kDa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生物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豆状带绦虫18 kDa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激活豆状带绦虫六钩蚴,并进行总RNA提取;以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扩增Tp18编码区,并进行Tp18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T... 杨光友 杨德英 彭雪蓉 古小彬文献传递 豆状带绦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将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protein,FAB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BL-21(DE3)型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 杨德英 付彦 聂华明 谢跃 陈林 农向 古小彬 王淑贤 杨光友文献传递 豆状带绦虫Tp18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为评价豆状带绦虫Tp18重组蛋白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免疫保护效果和诊断应用价值,从豆状带绦虫成虫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到Tp18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和反应原。免疫保护试验设计了重组蛋白组、佐剂组和PBS组,共免疫2次(间隔14d),二免后的第7天用5 000个豆状带绦虫虫卵攻虫;攻虫后的第49天屠宰实验兔,统计兔体内豆状囊尾蚴的数量。整个试验过程中每周采血,分离血清进行IgG和IgA水平检测。同时,设计了Tp18重组蛋白和PBS重复组,试验程序和检测指标均与第一次试验相同。此外,采用Tp18重组蛋白建立了诊断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Dot-ELISA方法,对169份家兔血清进行分析,评估其诊断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表达的Tp18基因成熟肽的重组蛋白约为32ku,Western blotting证明该重组蛋白与豆状带绦虫感染兔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Tp18重组蛋白组的减虫率为95.59%(重复组为97.38%),极显著高于佐剂组和PBS组(P<0.01);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为IgG。以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Tp18重组蛋白建立的DotELISA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49/54,90.74%)和特异性(111/115,96.52%)。研究结果表明,Tp18重组蛋白可作为豆状带绦虫的疫苗抗原和诊断抗原,为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杨德英 陈林 古小彬 赖松家 孙家刚 杨光友关键词:原核表达 免疫保护 基于线粒体12S基因对青藏高原细粒棘球蚴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细粒棘球蚴的种群遗传结构,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采自青藏高原来自不同地区(青海、西藏、四川)不同宿主(人、绵羊、牛)的58株细粒棘球蚴进行了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合已报道的青海地区42个细粒棘球蚴绵羊株的12S全序列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56个分离株鉴定为Echino-coccus.granulosus sensu stricto(基因型G1–G3);分析98个青藏高原地区分离株12S序列,包含1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ES1~ES13),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381、0.00092。3个地域种群中,四川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01353),种群内遗传距离最大(0.00135)。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构建单倍型NJ树和贝叶斯树显示,ES10和ES11形成一个有别于其他单倍型的单倍型类群。单倍型网络显示,单倍型ES1是优势单倍型,其它单倍型围绕它成辐射状,未发现有地理聚类。基因流(Nm值)和遗传分化指数(FST值)显示各地域种群间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为G1-G3型;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种群内及种群间都存遗传多样性,其中四川种群的遗传变异性最大;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种群内变异是种群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未形成地理聚类,遗传分化不明显。 延宁 聂华明 蒋忠荣 邓世金 余华 严玉宝 达瓦次仁 孔维淑 谢跃 付彦 杨德英 古小彬 杨光友关键词:细粒棘球蚴 青藏高原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对四川省豆状囊尾蚴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是犬和兔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中绦期幼虫--豆状囊尾蚴严重危害家兔养殖业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讨中国四川省8 个不同地理区域(雅安、成都、攀枝花、乐山、广元、泸州、广安和阿... 杨德英 付彦 聂华明 谢跃 古小彬 王淑贤 彭雪蓉 杨光友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新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08年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的常用方法有加州乳房炎试验(CMT),乳汁体细胞计数(SCC)等,但在常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奶牛乳汁中一些酶活性和急性期蛋白量的变化是监测隐性乳房炎很有价值的指标,可用于泌乳早期感染乳区的检测和选择感染奶牛进行干乳期治疗。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奶牛最为敏感的急性期蛋白,它们在急性炎症时大量增加。概述了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德英 曹随忠 刘长松 赵兴绪关键词:隐性乳房炎 乳酸脱氢酶 急性期蛋白 奶牛 基于注释转录组数据的豆状带绦虫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8118个注释重构的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成虫转录组序列,首次分析了豆状带绦虫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情况.重构基因的平均GC含量为49.48%.32个密码子被认定为豆状带绦虫的偏好密码子,其中有17个... 陈林 杨光友 刘天飞 杨德英 农向 谢跃 付彦 吴徐行 黄兴 古小彬奶牛多形核白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与乳腺免疫 被引量:4 2010年 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leukocytes,PMN)在奶牛乳腺防御病原菌感染中充当首要防线,而PMN的凋亡在解除奶牛乳腺的炎性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作者综述了PMN凋亡的分子调控及其在奶牛乳腺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姚学萍 曹随忠 杨德英 刘宗平关键词:奶牛 多形核白细胞 细胞凋亡 乳房炎 豆状带绦虫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 是犬科动物体内最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本研究采用从头合成短片段技术和Solexa/Illumina 测序平台,进行了豆状带绦虫成虫的转录组测序研究,得到72 957 个独立基因... 杨德英 古小彬 王淑贤 杨光友关键词:TAENIA TRANSCRIPTOME GENE SEQ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