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萍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物种
  • 2篇有效性
  • 2篇物种有效性
  • 2篇线粒体基因
  • 2篇分子
  • 1篇电压
  • 1篇因果
  • 1篇蛇类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蝮蛇
  • 1篇温度
  • 1篇物种识别
  • 1篇相关电位
  • 1篇脑电
  • 1篇控制装置
  • 1篇红外
  • 1篇POTENT...
  • 1篇GRANGE...
  • 1篇GRANGE...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6篇杨萍
  • 6篇唐业忠
  • 3篇王跃招
  • 2篇方光战
  • 2篇郭宪光
  • 2篇丁利
  • 1篇陈勤

传媒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仙琴蛙快速物种识别和个体识别的神经机制研究
方光战杨萍唐业忠
关键词:物种识别GRANGER因果分析脑电
蛇类红外感知研究进展
2013年
红外辐射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会向其所在的环境释放辐射能。红外辐射中包含了大量人类无法感知的信息,蝮蛇是迄今所知的能够有效感知并利用红外信息的动物类群之一。蝮亚科蛇类的红外感知的器官是位于蛇眼和吻端之间面颊部的窝状器官——颊窝,以及其后的神经系统。从蛇类红外感知的解剖基础、行为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蛇类红外感知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并通过部分感官屏蔽的实验证明红外与可见光2种成像功能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即当蝮蛇双眼看不到或颊窝被阻塞的时候,另一种感知系统也能有效地完成对目标的识别和定位。通过各自的传导通路,红外信息和视觉信息被汇集于中脑视顶盖区域。在这一区域有对2种信息分别响应的神经元和响应复合信号的细胞——双模神经元。蝮蛇红外觉与视觉间具有补偿、加成和抑制3种相互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蝮蛇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消减捕食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干扰,最大程度地提高对猎物的识别和定位成功率。
陈勤杨萍唐业忠
关键词:蝮蛇
小鳖的有效性——基于分子和形态的分析
鳖属小鳖的有效性一直没有得到确定。本研究结合了分子和形态学数据探讨小鳖的新种有效性。通过五个线粒体基因(5308 bp的12S rRNA,16S rRNA,ND4,CO1和cyt b)的最大似然,最大简约和贝叶斯分析方法...
杨萍唐业忠丁利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物种有效性
文献传递
一种红外刺激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刺激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和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红外发生单元;和温度调节单元,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温度调节单元以调节红外发生单元的输出温度。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设定所需要的温度,于是,控...
方光战杨萍唐业忠
文献传递
小鳖的有效性——基于分子和形态的分析
属小鳖的有效性一直没有得到确定.本研究结合了分子和形态学数据探讨小鳖的新种有效性.通过五个线粒体基因(5308 bp 的12S rRNA,16S rRNA,ND4,CO1 和cyt b)的最大似然,最大简约和贝叶斯分析方...
杨萍唐业忠丁利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物种有效性
中国鳖属的分类历史简述被引量:11
2011年
鳖属Pelodiscus隶属于鳖科Trionychidae,是我国分布较多的龟鳖类动物。现生龟鳖类物种繁多,中国已报道了鳖属动物4种,分别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东北鳖Pelodiscus maackii、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和小鳖Pel-odiscus parviformis。本文对中国鳖属的分类历史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以及分布范围的差异,分别讨论鳖科以及鳖属各物种的分类历史。针对发表的鳖属新种东北鳖、砂鳖和小鳖,归纳其有效性的争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杨萍唐业忠王跃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