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宪光

作品数:34 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物种
  • 6篇基因
  • 5篇鱼类
  • 5篇系统发育
  • 4篇生物地理
  • 4篇谱系
  • 4篇麻蜥
  • 3篇遗传分化
  • 3篇沙蜥
  • 3篇生物地理学
  • 3篇爬行动物
  • 3篇物种有效性
  • 3篇复合体
  • 2篇地理结构
  • 2篇有效性
  • 2篇中华蟾蜍
  • 2篇生境
  • 2篇主要组织相容...
  • 2篇主要组织相容...
  • 2篇组织相容性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成...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作者

  • 34篇郭宪光
  • 11篇王跃招
  • 9篇刘金龙
  • 6篇张耀光
  • 5篇万宏富
  • 5篇周天和
  • 3篇曾晓茂
  • 3篇王志坚
  • 2篇陈达丽
  • 2篇黄勇
  • 2篇张贤芳
  • 2篇杨萍
  • 2篇丁利
  • 2篇唐业忠
  • 2篇蔡波
  • 2篇何舜平
  • 2篇李大江
  • 2篇李俊
  • 1篇车静
  • 1篇刘莉

传媒

  • 9篇四川动物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Zoolog...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西部动物...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石爬鮡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石爬属鱼类的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采用形态判别和线粒体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研究分析了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划分、地理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 :(1)区别青石爬和黄石爬的重要特征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是否大于至鳃孔下角的距离 ,腹鳍相对位置 ,头部相对大小与上颌须的须状延长部分等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 ,而是有较大的重叠 ,难以区分 ;(2 )从地埋分布看 ,金沙江不同支流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 ,但是没有发现青衣江的样本与其他支流的样本有截然的界限和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 ;(3) 5 4 8bp序列中 ,检测出 2个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的比例为 0 .36 5 % ;(4)青石爬和黄石爬间的遗传差异极小 ,平均遗传距离仅为 0 .0 75 % ;(5 )石爬属鱼类个体间也无明显差异 ,遗传距离为 0— 0 .381% ,平均为 0 .0 6 9%。因此石爬属鱼类划分为一个种更为客观 。
郭宪光张耀光何舜平
关键词:鱼类物种有效性线粒体16S鲇形目
吐鲁番花条蛇发现之旅
2023年
我是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研究员郭宪光,我们团队在西北地区研究爬行类动物已有十余年。本文的主角--花条蛇属的蛇类是历经第四纪冰期的古老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少数种类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中东和亚洲大陆。在本文所述研究发表之前,人们已知分布在中国的花条蛇仅有一种,分布在西北地区荒漠、半荒漠区域。吐鲁番盆地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盆地四面环山。其中,北部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而盆地中心最低处--艾丁湖海拔-154.31米,被称为“世界内陆最低点”,其海拔仅高于死海,故又有“世界第二低地”之称),是一个潜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我们在这里开展爬行动物科考,竟意外发现了花条蛇属新种。
郭宪光郭宪光(图)陈敏莉(图)任金龙(图)陈达丽(图)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吐鲁番盆地
新疆天山以北发现爬行动物虫纹麻蜥被引量:2
2014年
2013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察中,采集到麻蜥属(Eremias)标本20余号,经鉴定其中4号为虫纹麻蜥(E.vermiculata),为该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增加了其在国内的分布点。此发现能为研究虫纹麻蜥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地理格局提供基础资料。
刘金龙原秀云周天和李大江Tatjana N.Dujsebayeva郭宪光
爬行动物MHC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有颌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编码免疫球蛋白受体的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因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脊椎动物不同支系间MHC的结构和演化差异较大。尽管MHC基因特征在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鱼类中已被较好地描述,但对爬行动物MHC的了解仍较少。鉴于爬行动物对于理解MHC基因的演化占据很重要的系统发育位置,研究其MHC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爬行动物MHC的分子结构、多态性维持机制、功能和主要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原秀云刘金龙李大江郭宪光
关键词:基因爬行类
虫纹麻蜥谱系地理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研究
新生代以来剧烈的地质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反复交错对现代生物区系的地理分布格局和遗传结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随地区不同而不同,随物种不同而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体的适应性(比如环境耐受性...
郭宪光
荒漠麻蜥的染色体核型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采自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荒漠麻蜥染色体核型为2n=38=36I+2m,具18对大型端部着丝粒型和1对微小染色体,属丽斑麻蜥型,与蜥蜴科和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一致。系统整理已报道的麻蜥属核型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演化。
万宏富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小鳖的有效性——基于分子和形态的分析
鳖属小鳖的有效性一直没有得到确定。本研究结合了分子和形态学数据探讨小鳖的新种有效性。通过五个线粒体基因(5308 bp的12S rRNA,16S rRNA,ND4,CO1和cyt b)的最大似然,最大简约和贝叶斯分析方法...
杨萍唐业忠丁利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物种有效性
文献传递
若尔盖湿地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分布于四川若尔盖辖曼(XM)、红原(HY)和甘肃玛曲(MQ)这3个地理单元7个居群的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72个序列比对得到785bp的片断,含变异位点7个,定义了9种单倍型。结果显示7个居群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231±0.00016),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806±0.024);就单个居群而言,MQa、MQb、XMb的遗传多样性低,XMc相对较高。各居群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小(0.001—0.005),最大遗传距离出现在MQa和XMa之间,XM单元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但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3个单元间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理单元间,占62.61%。除MQ单元形成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没有显示出单倍型和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XM各居群以及HY混杂在一起。XM单元单倍型的不配对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为明显左移的单峰,同时Fu’sFstest得到负值(Fs=-2.21937),这都暗示XM单元可能经历了近期种群扩张,这是其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的原因。MQ单元遗传多样性低而与其他单元显著分化,推测与黄河在若尔盖玛曲之间贯通有关。近期沼泽的形成对XMb的隔离时间短,使得其遗传多样性低但还不足以形成大的遗传差异。
刘莉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
麻蜥属Eremias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由于各种原因,麻蜥属的分类仍较混乱。本文对麻蜥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做了系统回顾,从属、亚属、种等各级分类水平叙述了其研究历史,包括属的建立与订正、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特征,总结了通过外部形态和分子等研究手段,在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等研究层次上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入研究麻蜥属的系统发育、谱系地理和物种形成机制等,包括该属分布格局与青藏高原隆升、天山隆升及中亚荒漠化和第四纪冰期的关系。
郭宪光陈达丽万宏富王跃招
关键词:系统学
沙蜥属Phrynocephalus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沙蜥属Phrynocephalus作为鬣蜥科Agamidae中的古北界类群,分布区复杂的地质、地理历史对该属物种形成、分化及分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沙蜥属的生物地理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基于沙蜥属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李俊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沙蜥属生物地理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