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宏富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多变量
  • 2篇形态分析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麻蜥
  • 2篇密点麻蜥
  • 2篇复合体
  • 1篇色斑
  • 1篇头骨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蜥蜴
  • 1篇系统学
  • 1篇两性异形
  • 1篇科属
  • 1篇骨骼
  • 1篇骨骼系统
  • 1篇核型
  • 1篇腹部
  • 1篇成体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作者

  • 6篇万宏富
  • 5篇郭宪光
  • 5篇王跃招
  • 1篇陈达丽
  • 1篇齐银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西部动物...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密点麻蜥复合体多变量形态分析
对物种变异特征的研究在种及种下分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鳞被特征是有鳞目蜥蜴亚目物种重要的鉴别特征。密点麻蜥复合体(Eremias multiocellata speciescomplex)指麻蜥属中的卵胎生种组,其分类...
万宏富郭宪光Daniel AMELNIKOVNatalia B.ANANJEVA王跃招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文献传递
荒漠麻蜥的染色体核型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采自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荒漠麻蜥染色体核型为2n=38=36I+2m,具18对大型端部着丝粒型和1对微小染色体,属丽斑麻蜥型,与蜥蜴科和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一致。系统整理已报道的麻蜥属核型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麻蜥属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演化。
万宏富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麻蜥属Eremias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由于各种原因,麻蜥属的分类仍较混乱。本文对麻蜥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做了系统回顾,从属、亚属、种等各级分类水平叙述了其研究历史,包括属的建立与订正、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特征,总结了通过外部形态和分子等研究手段,在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等研究层次上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入研究麻蜥属的系统发育、谱系地理和物种形成机制等,包括该属分布格局与青藏高原隆升、天山隆升及中亚荒漠化和第四纪冰期的关系。
郭宪光陈达丽万宏富王跃招
关键词:系统学
密点麻蜥复合体多变量形态分析
种变异特征的研究在种及种下分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鳞被特征是有鳞目蜥蜴亚目物种重要的鉴别特征.密点麻蜥复合体(Eremias multiocellata species complex)指麻蜥属中的卵胎生种组,其分类一...
万宏富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荒漠麻蜥骨骼系统的解剖及与相近科属蜥蜴骨骼特征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透明骨骼染色法,观测了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skii比较完整的骨骼系统,对其各部分骨骼组成、形态和位置作了详细的描述,为麻蜥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骨骼方面的基础资料。其骨骼可分为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肩带、腰带、前肢骨和后肢骨)。其头骨呈三角形,眼窝与颞窝相通,不完整。颈椎8枚,胸椎5枚,腰椎13枚,荐椎2枚,尾椎44~45枚。与已报道的蜥蜴物种骨骼特征相比较,发现其前肢腕骨部位、尺骨和桡骨远端中间具1枚骨化不完全的籽骨——介间骨;在前肢腕骨与掌骨的腹面,有2块平面不规整四方形的掌籽骨,位于连接腕骨与各掌骨的韧带中间;在后肢股骨远端的关节内侧与髌骨相对的位置存在1粒籽骨,为股腓侧豆状骨;跗骨腹面下方有1枚三角形籽骨——跗籽骨。
万宏富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骨骼系统头骨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两性异形与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生境中的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的两性异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份(繁殖季节),雄性腹部色斑显著大于雌性(t41,74=-2.309,P=0.023),而尾尖腹面色斑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Z=-0.939,P=0.347)。雄性在非繁殖季节(4月初)腹部色斑显著大于繁殖季节(5月份)(t38,41=5.312,P<0.000),而尾尖腹面色斑在4、5月间无显著变化(t38,41=-1.734,P=0.087)。成体腹部色斑大小与体重(r=-0.07,P=0.39,n=154)和肥满度(r=-0.05,P=0.53,n=154)无显著相关性,尾尖腹面色斑与体重(r=0.09,P=0.27,n=154)和肥满度(r=0.1,P=0.24,n=154)也无显著相关性。气象资料表明若尔盖4月份气温低于5月份,推测雄性青海沙蜥红原亚种腹部色斑大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对温度适应的结果,而雄性尾尖腹面色斑大小随季节无显著变化,推测该特征可能与环境变化关系不大。
万宏富齐银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两性异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