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晓峰

作品数:41 被引量:39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肾病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血液
  • 15篇血液透析
  • 11篇透析患者
  • 10篇血浆
  • 7篇血液透析患者
  • 7篇细胞
  • 5篇血透
  • 5篇腹膜
  • 5篇腹膜透析
  • 4篇肾病
  • 4篇肾功能
  • 4篇肾功能衰竭
  • 4篇尿毒
  • 4篇尿毒症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功能衰竭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机构

  • 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营养源...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铁路局羊...

作者

  • 40篇段晓峰
  • 36篇刘惠兰
  • 18篇李国刚
  • 8篇姚英
  • 8篇周亦伦
  • 8篇张晓洁
  • 4篇孙懿
  • 4篇刘群
  • 4篇赵砚池
  • 4篇张坤英
  • 3篇陈新德
  • 2篇徐丰博
  • 2篇殷东斌
  • 2篇易明
  • 2篇王英
  • 2篇刘惠兰
  • 2篇李晓忠
  • 1篇李效忠
  • 1篇张香玲
  • 1篇崔太根

传媒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国血液净化
  • 4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9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NI/D)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MHD患者65例、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患者(CKD-non-HD)25例和健康对照者24例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血,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计数CEC数目。用CD3-PerCP和CD146-PE进行标记,确定CD3-CD146+的细胞为CEC。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有关临床参数。对CEC与IMT及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MHD组透前和CKD-non-HD组CEC数目[(151.52±98.24)和(183.00±81.38)个/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6.50±24.14)个/ml](分别为P〈0.05和P〈0.01),但MHD组和CKD-non-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和CKD-non-HD组CCA-IMT[(0.94±0.36)和(1.02±0.37)mm]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75±0.15)mm](分别为P〈0.05和P〈0.01)。MHD组透前血CEC数目和CCA-IMT呈正相关(r=0.328,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HD组CE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C是MH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MH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新指标。
张坤英刘惠兰李国刚段晓峰徐丰博
关键词:内皮细胞血液透析颈动脉血管中膜动脉粥样硬化
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51
2003年
段晓峰王开颜刘惠兰
关键词:尿毒症瘙痒发病机制血液透析
血透患者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5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根据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刘惠兰张晓洁姚英段晓峰
文献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状况的评价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评价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状况。方法 选取52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取血测定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在透析后取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C)。结果 Hb 9.67±1.75g/d1,HCT 29.15±5.23%,RC 1.290±0.763%,SF 307.56±226.81ng/ml,TSAT 0.225±0.097%。绝对性缺铁占48.1%,功能性缺铁占15.4%。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口服补铁的患者铁缺乏占55.3%,不用EPO及铁剂患者铁缺乏占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补充元素铁达到每天200mg的患者铁缺乏占41.7%,达不到200mg的患者铁缺乏占61.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较为普遍,口服补铁效果欠佳。
周亦伦刘惠兰段晓峰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铁缺乏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两种不同类型腹透液对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乳酸腹透液和葡萄糖-丙酮酸腹透液对单个核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比较他们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6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不同的液体共同孵育:(1)对照组:RPMI 1640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2)1.5%葡萄糖-乳酸腹透液(3)2.5%葡萄糖-乳酸腹透液(4)4.25%葡萄糖-乳酸腹透液(5)1.5%葡萄糖-丙酮酸腹透液(6)4.25%葡萄糖-丙酮酸腹透液。在37℃、5%CO_2培养箱内分别孵育10分钟、30分钟后,用MTT(亚甲基四唑蓝)法检测单个核细胞活性。并加入10ng/ml的内毒素(LPS)刺激20小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白细胞介素8(I。-8)、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I)的浓度。结果PBMC与不同组腹透液共同孵育后,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内毒素刺激下产生TNFα、IL-8、sTNFR1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4.25%葡萄糖-乳酸腹透液组抑制作用最显著,1.5%葡萄糖-丙酮酸腹透液组对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抑制显著轻于乳酸腹透液组。在同样的缓冲条件下,葡萄糖浓度越高,对PBMC的抑制作用越强。结论 以葡萄糖为渗透剂。
刘惠兰张晓洁文煜冰段晓峰
关键词:腹透液单个核细胞丙酮酸生物相容性
糖尿病肾病血浆过氧化脂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观察被引量:3
1997年
测定了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简称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过氧化脂质(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M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组(DKF)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KE)(P<0.01),DKF组腹透液中MDA及SOD含量极微。提示:糖尿病肾病各期存在着不同程度脂质过氧化反应,SOD含量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机理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陈新德刘惠兰李国刚易明段晓峰李晓忠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调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调素(OPN)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稳定透析的MHD患者共48例和健康对照28例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OPN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PTH、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数目及相关临床参数,收集基线资料。对OPN与iPTH及相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MHD组透析前血OPN水平f(137.4±80.8)ng/L比(31.6±6.7)ng/L,P〈0.01】和iPTH水平f(456.4±326.4)μg/L比(66.9±19.3)ng/L,P〈0.01较健康对照组高;MHD组颈动脉分又处钙化斑块数目也较对照组高(P〈0.01)。MHD组透前血OPN和iPTH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按颈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数目将患者三等分,钙化斑块数目越多的患者,血清OPN、iPTH水平越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OPN仍与iPTH呈正相关够=0.468,95%CI(0.036,0.195),t=2.936,P=0.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OPN和iPTH水平升高,且OPN和iPTH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均和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数目密切相关。提示OPN和iPTH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颈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张坤英刘惠兰段晓峰李国刚
关键词:血液透析骨调素甲状旁腺素颈动脉疾病
不同超滤模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容量及血压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超滤模式透析对血容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稳定血液透析患者12例,采用标准透析(SD)、线性超滤模式透析(UP1:起始超滤率为匀速超滤时的1.33倍,线性降低至透析结束)和阶梯状超滤模式透析(UP2:透析前1/3时间超滤率为匀速超滤的1.5倍,中间1/3时间超滤率等同于匀速超滤,后1/3时间超滤率为匀速超滤的0.5倍)各进行10次,在线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1)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及透析中脱水量在3种模式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2)透析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的UP1和UP2相对血容量低于SD(P<0.001),透析1小时、2小时时UP2低于UP1(P<0.05);(3)UP1在透析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MAP均低于SD(P<0.05)。UP2模式在透析中MAP均低于SD(P<0.05),UP2模式在透析2、3、4小时MAP低于UP1(P<0.05);(4)SD与UP1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比较无明显差异,UP2模式出现低血压次数多于SD和UP1,其中1人因6次透析中4次低血压,不得不提前终止此模式。结论单纯使用超滤模式,特别是阶梯状超滤模式透析,透析早期脱水速度过快,血容量变化大,易引起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孙懿刘惠兰段晓峰周亦伦姚英刘群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容量超滤模式低血压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段晓峰刘惠兰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症候群水肿高脂血症
免疫吸附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为了评价蛋白A免疫吸附和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吸附对免疫球蛋白 (主要为Ig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瑞典Excorim公司的Citem 10吸附 -洗脱环路系统 ,对 7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 3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 16例次免疫吸附治疗 ,并将治疗前后血浆免疫球蛋白或血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吸附治疗后血浆IgG、IgA、IgM均明显低于吸附前的水平 (P <0 .0 0 1) ,LDL、Lp(a)、甘油三脂、胆固醇分别下降了70 9%、5 3 3 %、19 7%、5 3 0 %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较吸附前增高 5 1 3 %。结论 蛋白A免疫吸附和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吸附可以选择性地、有效地清除血浆IgG及LDL ,缓解临床症状 ,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段晓峰刘惠兰
关键词:LDL血浆免疫吸附技术低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