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移植
  • 4篇细胞
  • 3篇移植胰岛
  • 3篇存活
  • 2篇单用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电凝
  • 2篇动脉灌注
  • 2篇动脉灌注化疗
  • 2篇断肝
  • 2篇双极电凝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小鼠
  • 2篇同基因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潘龙
  • 12篇杜成友
  • 5篇廖锐
  • 4篇刘定志
  • 4篇肖衡
  • 3篇罗诗樵
  • 3篇黄平
  • 3篇李德卫
  • 2篇贺强
  • 1篇吴乔
  • 1篇史政荣
  • 1篇李明
  • 1篇李茂萍
  • 1篇周宝勇
  • 1篇唐成佳
  • 1篇王霆
  • 1篇李彬
  • 1篇彭聪
  • 1篇范凯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植部位对移植胰岛长期存活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移植部位对糖尿病小鼠移植胰岛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P溶液胰管灌注和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法获取供体小鼠胰岛。受体糖尿病小鼠分别接受同基因和异基因肾被膜下、小网膜囊和腋窝胰岛移植,监测受体移植后的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取移植胰岛排斥标本,观察不同部位移植胰岛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成功分离、纯化供体小鼠胰岛,纯度为(94±5)%或(90±5)%,存活率为(92±3)%。胰岛移植后均能使受体小鼠高血糖逆转至正常。同基因或异基因胰岛移植短期存活状态:肾被膜组与小网膜囊组的血糖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被膜组血糖值显著低于小网膜囊组(P<0.05);腋窝组血糖降低值和血糖值与肾被膜组和小网膜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基因或异基因胰岛移植长期存活状态:肾被膜组与小网膜囊组血糖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被膜组血糖值较低,移植胰岛存活率较高;腋窝组移植胰岛不能达到长期存活;在同一部位,同基因与异基因胰岛移植受体的血糖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肾被膜组和小网膜组胰岛完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腋窝组胰岛细胞被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肾被膜下胰岛移植降血糖效果迅速、稳定,能达到长期存活的目的,可视为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
刘定志罗诗樵杜成友肖衡潘龙
关键词:胰岛移植同基因异基因存活时间
单用双极电凝断肝法与钳夹法在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中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与经典的钳夹法断肝比较,探讨单用双极电凝断肝法在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1例行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离断肝实质方法的不同,分为钳夹法组及双极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吲哚菁绿15 min清除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min,ICGR15)、合并肝硬化情况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488.89±268.76)ml vs.(390.00±209.82)ml,P=0.041)]、术中输血率(25.92%vs.8.51%,P=0.023)、术后第一日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25.69±4.27)ml vs.(27.57±4.11)ml,P=0.026]及术后24 h腹引量[60.00(10.00,135.00)ml vs.50.00(30.00,80.00)ml P=0.03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使用双极电凝断肝能够减少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术后白蛋白水平更高,渗出更少。单用双极电凝断肝应用于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较传统钳夹法断肝更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潘龙黄平杜成友李德卫
关键词:双极电凝钳夹法肝切除术
新鲜与短期培养胰岛细胞移植对移植胰岛存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新鲜和短期培养后的小鼠胰岛细胞对移植后胰岛的再血管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作为胰腺供体,胆总管灌注胶原酶P溶液消化胰腺,Ficoll 400不连续梯度纯化获得胰岛细胞。接受不同胰岛细胞肾被膜下移植的受体糖尿病C57小鼠随机分成三组(n=10):A组接受新鲜胰岛细胞移植,B、C组分别接受培养1、3 d的胰岛细胞移植。术后观察血糖变化并于移植后第14天取移植胰岛,分别进行HE染色和胰岛素、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胰岛细胞移植后3 d内,三组小鼠的随机血糖浓度均<11.0 mmol/L。A组小鼠在移植后第14天时的血糖浓度仍<11.0 mmol/L,而B、C组小鼠血糖浓度在移植3 d后呈现持续上升,此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胰岛素染色结果显示:A组小鼠肾被膜下成团的细胞被染成棕褐色,B、C组类似细胞团仅有少量着色。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发现,A组小鼠肾被膜下移植细胞团内部有大量细胞胞质被染成棕黄色,而B组和C组仅有少量细胞着色;A组肾被膜下胰岛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小鼠新鲜胰岛细胞移植较短期培养后胰岛细胞移植更有利于移植胰岛的再血管化及存活。
唐成佳杜成友刘定志潘龙
关键词:胰岛移植糖尿病小鼠
肝切除术中单用双极电凝断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大出血和输血不仅是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还有研究发现其对肿瘤术后早期复发和患者长期生存也有不利影响[1-2].随着肝脏外科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在肝切除手术中,新的断肝方法不断涌现,包括超声吸引刀、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射频辅助断肝法等[3-4].目前,超声吸引刀联合双极电凝法是最常使用的断肝方法之一[5].双极电凝作为协助超声吸引刀的止血装置,由于其出色的止血效果和对周围组织较低的热损伤,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自2011年12月开始,我们在部分患者肝切除过程中采用单独双极电凝法断肝,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郭剑洋杜成友李德卫廖锐潘龙周宝勇李明史政荣
关键词: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吸引刀单用
FK506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移植物功能及再血管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小鼠胰岛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FK506)对胰岛移植物生物学功能及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小鼠胰腺经胶原酶P灌注消化后,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并培养制备供体胰岛。1型糖尿病受体小鼠接受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并分成两组:单纯同系基因胰岛移植组(PIT组)和同系基因胰岛移植后加用FK506组(PIT+FK506组)。监测受体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观察移植物组织学形态、胰岛素分泌功能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两组小鼠各时间点血糖浓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两组小鼠胰岛移植物均存活良好,无明显差别。移植后第3~5天和第20天,PIT+FK506组移植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表达均较PIT组有所降低;PIT组肾被膜下移植物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6.6±1.3和96.7±2.3,PIT+FK506组分别为9.3±1.0和61.0±2.7,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剂量的FK506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胰岛移植物的再血管化,但不会直接影响胰岛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莫玲斐杜成友潘龙王霆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移植再血管化FK506小鼠
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情况及激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MTT法检测普通培养液、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普通培养液以及肿瘤细胞上清液组成的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VEGF-A的表达。结果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含TGF-β1的普通培养液比普通培养液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且能维持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但是二者均不表达VEGF-A;条件培养液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稳定表达α-SMA和VEGF-A,二者在培养后第1天均开始表达,第3天表达量达到峰值,第3天以后表达稳定。结论肿瘤细胞上清液能够有效、稳定地激活成纤维细胞为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程度影响VEGF-A的表达,二者均具有最佳的激活时间点,并且最佳时间点相一致,最佳激活点的成纤维细胞有望成为一种可用于移植的促进血管重建的细胞。
肖衡杜成友罗诗樵刘定志潘龙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基激活ERK1/2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HSC)对肝癌细胞(H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Hep G2肝癌细胞和LX-2 HSC,采用LX-2 HSC条件培养基(LX2-CM)、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肝癌细胞,TranswellTM小室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两种肝癌细胞磷酸化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ERK1/2、c-Myc、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LX2-CM能促进SMMC-7721细胞和Hep G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可被U0126阻断。LX2-CM可以上调p-ERK1/2、c-Myc、vimentin的水平,下调E-cadherin的水平;U0126处理细胞后,p-ERK1/2、c-Myc、vimentin的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LX2-CM能通过ERK1/2通路激活c-Myc,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上皮间质转化。
谢雨潇廖锐潘龙范凯彭聪杜成友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ERK1/2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
肝移植治疗肝门胆管癌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肝门胆管癌长期以来作为肝移植禁忌症,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改变了这一观点。本文通过检索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肝移植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资料,探讨目前该领域的成果及发展方向。肝移植治疗肝门胆管癌已经有了较系统的研究,肝移植已经成为可选的肝门胆管癌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同时肝移植方案亦存在许多不足,尚需深入研究。
潘龙杜成友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移植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全世界第3位。由于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大部分病人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笔者报道1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病人肿瘤及癌栓明显消退,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曹洪祥廖锐贺强潘龙赵益王永琛黄俊杰吴晨锐孙锐睿黄平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吲哚菁绿排泄实验在门静脉高压症择期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实验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择期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择期联合断流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ICG 15 min排泄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 minute,ICGR15)水平将患者分为ICGR15≤10%(A组),10%30%(C组)3组。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将患者分为轻度肝功能受损组(M组),重度肝功能损害组(S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A、B、C 3组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相当、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相似,以上各组P>0.05;而术后最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P=0.002)、术后最高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P=0.012)、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P=0.002)及术后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23)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组与S组间仅术前ICGR15水平明显不同(P=0.027)。结论:对于择期联合断流术患者,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主要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相关,而非手术麻醉打击;术前ICGR15较之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的反应患者肝功能储备,能够更准确的预测术后重度肝功能损害;恢复患者肝功能储备亦应是术前保肝治疗的目标之一。
潘龙杜成友李德卫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储备吲哚菁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