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燕
- 作品数:16 被引量:3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中国经济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呈现典型的渐进市场化改革特征,经济活动中资源的配置方式也由主要利用计划机制转向主要利用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市、...
- 牟燕
- 关键词:土地市场化
- 文献传递
-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一定会推高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吗?——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被引量:18
- 2018年
- 研究目的:在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对城市一级土地市场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测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化率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为弥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缺口的刚性需求,地方政府领导人会权变地选择一级土地市场上各类用地的出让方式和出让量。土地财政依赖度与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化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当土地财政依赖度与一级土地市场化率均较低时,地方政府会在一级土地市场上出让土地时适当增加"招拍挂"的比例,从而在提高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同时提升一级土地市场化率;当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但一级土地市场化率较低时,地方政府会增加一级土地市场上"招拍挂"的比例,在降低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同时提升一级土地市场化率。
- 牟燕钱忠好
- 关键词:土地经济面板数据模型
-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测度及分析被引量:104
- 2012年
- 本文综合考虑农地非农化市场及一级土地市场,采用加权平均法对2003~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变异系数和秦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下降的原因在于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下降。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要提高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就必须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力度,降低区域内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
- 钱忠好牟燕
- 关键词:泰尔指数
-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本文利用2003-2008年23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区域土地市场发展的应对之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却有所扩大。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变化的共同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对总体差异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要提升我国土地市场化的水平,一要加大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力度,尤其是要加快西部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改革步伐。二要强化农地非农化市场的建设,不断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力度。
- 钱忠好牟燕
- 关键词:泰尔指数
- 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59
- 2013年
- 本文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特征,揭示蕴含其中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事人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围绕外部利润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外部利润的产生又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性,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土地市场化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相关制度在边际上调整,并沿着不断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方向演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 钱忠好牟燕
- 关键词:土地市场化
- 农业政策调整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近年来,非农产业高收入产生的“拉力”和土地经营产生的“推力”使农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但是,随着农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土地流转的纠纷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家减免农业税和粮食、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
- 牟燕
- 关键词:农业税费农业补贴农地流转
- 文献传递
-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被引量:51
- 2020年
- 我国正处于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持续变迁,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乡村内部出发,寻找撬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实权"是要将农地产权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明确农地各项产权权能的内含、外延,要把农地产权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主体身上。"流动"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管控下,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市场流动。
- 钱忠好牟燕
- 关键词:农地制度农用地建设用地宅基地
-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失灵的博弈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作为农村市场瓶颈的农村土地市场还不成熟,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解决好农村土地市场问题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农村土地市场失灵问题,并结合目前的状况,从完善价格机制、合理分配利益、健全中介机构、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建议。
- 牟燕郭忠兴
- 关键词:农地市场博弈
- 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目的:测度2003—2008年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并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揭示提升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政策含义。研究方法:比例分析法、变异系数分析法、泰尔指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3—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6年平均值为18.50%,2003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20.69%,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11.45%;(2)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与最低的地区相差35.18%,2003—2008年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有所上升。研究结论:(1)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2)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3)要提高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就必须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力度,降低区域内市场化水平的差异。
- 牟燕钱忠好
- 关键词:土地经济泰尔指数
- 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为何举步维艰——基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本文揭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之间的行动逻辑,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测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加快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是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形成又与现行的行政分权和财政集权体制有关。要加快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需要地方政府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仅需要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且需要调整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 钱忠好牟燕
- 关键词:土地财政固定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