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强
-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内江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内江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做好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内江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江市2008-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7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79/10万;1~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6.71%;以农村散居儿童为主,1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37.00%;发病年龄为28天~37岁;181例麻疹病例中,无麻疹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18.78%,存在免疫空白。结论 2008-2013年内江市麻疹发病率逐年降低,目前已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
- 余华刘宣辰王明强于雪岚罗素清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 2016年内江市蝇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内江市蝇类种群、季节消长规律及密度分布情况,为蝇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密度监测。结果 2016年共捕获蝇2 303只,平均密度为8.69只/笼;优势蝇种为铜绿蝇,占28.79%;绿化带蝇密度最高,为17.91只/笼;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主高峰在4月。结论内江市的蝇类优势种为铜绿蝇;4月和8月为蝇类防治重点月份,重点防治区域为绿化带。
- 于雪岚徐勇王明强刘鹃
- 关键词:蝇密度
- 内江市2016年主要媒介生物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内江市蚊、蝇、鼠、蟑螂的种群、密度及其季节消长状况,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笼诱法、夹夜和粘捕法对蚊、蝇、蟑、鼠进行调查。结果 2016年共捕获成蚊5种22 223只,优势种为致倦库蚊,构成比为56.63%;捕获成蝇12种2 303只,优势种为铜绿蝇、丝光绿蝇、家蝇,构成比分别为28.79%、18.71%、16.41%;捕获鼠110只,优势种为褐家鼠,构成比为73.64%;捕获蟑螂11 823只,优势种为德国小蠊,构成比为96.74%。结论内江市蚊、蝇、鼠、蟑螂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消长趋势,其优势种分别为致倦库蚊、铜绿蝇、丝光绿蝇、家蝇、褐家鼠、德国小蠊。
- 徐勇刘鹃于雪岚王明强
- 关键词:病媒生物种群
- 2015—2017年内江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 2020年
- 目的通过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掌握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双层叠帐法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内江市布雷图指数(BI)为9.17~59.17,平均数为31.44,容器指数(CI)为3.96~25.48,平均数为10.98,房屋指数(HI)指数为8.33~35.33,平均数为20.28,叮咬指数为3.00~16.50,平均数为7.31。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达65.22%,其次为树洞和竹头37.50%,再次为闲置容器(碗、瓶、缸、罐)等。结论内江地区白纹伊蚊整体密度较高,因此一旦输入性病例处置不当将存在较大的传播扩散风险。
- 徐勇李静刘鹃王明强谭爱
-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
- 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28例,其中男性3602例,女性2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26,P〈0.05)。结论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 徐勇林利君于雪岚刘鹃王明强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 内江市2012-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内江市2012-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促进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内江市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江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58例,确认AFP病例50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3.89/10万。报告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1.17∶1,各项监测指标均在90%以上。结论内江市2012-2013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生部的要求,今后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高效运转,强化预防接种与工作管理。
- 刘宣辰余华王明强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 内江市建成区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内江市建成区白纹伊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科学指导防蚊灭蚊工作。方法在内江市建成区人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幼虫浸渍法进行半数致死浓度(LC50)测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提供的敏感种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内江市建成区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双硫磷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6.44、38.44、63.37、1.91、4.36。结论建议在登革热防控或卫生城市创建中应加强蚊类孳生地清理。
- 王明强徐勇刘鹃于雪岚王升力应俊强
-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杀虫剂
- 2009-2015年内江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内江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5年内江市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内江市共报告乙肝病例17 277例,报告发病率范围为39.52/10万~84.34/10万,年均发病率为63.85/10万,其中2009-2015年乙肝发病率分别是:76.52/10万、79.02/10万、84.34/10万、71.13/10万、51.76/10万、39.52/10万和41.36/10万,呈总体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20~60岁占报告病例的88.45%;男女报告发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全市报告病例中,农民占63.34%;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89.28%、10.72%;急性乙肝病例、慢性乙肝病例、未分类乙肝病例分别占5.43%、87.34%和7.24%。结论 2009-2015年内江市乙肝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病例以男性、农民和青壮年为主。
- 余华谢丹王明强李显勇刘春王升力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 内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处置现状及思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描述内江市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疫情处置过程,思考存在的不足,为该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例的临床就诊、暴露史及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展整理分析。结果 密切接触者经最长潜伏期全部解除医学观察,内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处置及时,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 内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感染来源与活禽接触高度相关,但诊断不能完全依据禽流感疫情存在与否;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挥,整合资源,实施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开展宣传教育是科学、高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关键。
- 刘鹃徐勇余世林王明强应俊强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防控对策
- 内江市2016年蟑螂种群密度及侵害现状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内江市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分布、侵害现状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开展蟑螂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内江市2016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选取监测点,采用粘捕法对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5类生境开展种群、密度、侵害率和季节消长调查。结果 2016年内江市蟑螂侵害率为22.88%,平均密度为2.81只/张;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6.74%;农贸市场的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最高,分别为9.49只/张和38.36%;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4—6月达到高峰,峰值为5.60只/张;侵害率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月和8月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29.67%和29.72%。结论内江市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是防治的重要生境,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治理。
- 于雪岚徐勇王明强刘鹃
- 关键词:蟑螂侵害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