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流层
  • 5篇臭氧
  • 3篇对流层
  • 3篇时空分布特征
  • 3篇平流层
  • 2篇遥感
  • 2篇探空
  • 2篇平流层臭氧
  • 2篇准两年振荡
  • 2篇卫星
  • 2篇卫星遥感
  • 2篇夏季
  • 2篇GOME
  • 2篇臭氧总量
  • 1篇低值
  • 1篇对流层顶
  • 1篇正交函数
  • 1篇中国东部夏季...
  • 1篇探空资料
  • 1篇青藏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9篇王永
  • 8篇刘毅
  • 2篇蔡兆男
  • 1篇舒斯
  • 1篇陆春晖
  • 1篇何金海
  • 1篇陈海山
  • 1篇刘传熙
  • 1篇孙照渤
  • 1篇郑向东
  • 1篇田文寿
  • 1篇贾建颖
  • 1篇商林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永刘毅
夏季青藏高原O_3低值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O3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O3廓线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南亚高压偏西型和偏东型条件下青藏高原地区O3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与青藏高原O3分布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西(东)部型南亚高压条件下,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O3柱总量低值中心均偏西(东),位于青藏高原西(东)部,尤其是在南亚高压最强的对流层顶附近,O3低值中心位于南亚高压中心。在西部型南亚高压条件下,低纬度地区含低浓度O3的空气不易到达高原上空,青藏高原上空的O3低值较弱。在东部型南亚高压条件下,从低纬度经中南半岛西北方向孟加拉湾带来的低纬地区低浓度O3,在青藏高原上空堆积,形成O3低值中心。因此,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是影响青藏高原上空O3低值中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对理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机制及提高我国气候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舒斯何金海刘毅王永蔡兆男LIU Xiong
关键词:青藏高原
基于探空资料的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2002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地区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大气臭氧的垂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对流层顶附近区域臭氧的季节变化与变率。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为随高度递增的特征;臭氧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相当,各季节的臭氧浓度在不同高度范围内略有差别。在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下层(8—15 km),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与平均浓度受对流层顶高度的影响显著。基于对流层顶相对高度坐标的分析表明,对流层顶下方1—3 km高度的臭氧仍保持了对流层臭氧的垂直分布特征;而在对流层顶高度附近,各季节臭氧浓度均随高度显著增加;由于垂直增速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导致臭氧平均浓度在对流层顶上方1—3 km出现明显变化。臭氧浓度归一化标准差表明:在对流层低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变率在冬季最强,秋季、春季和夏季臭氧浓度的变率依次减弱;在对流层顶附近,大气臭氧浓度的变率在春季最强,冬季、秋季和夏季臭氧浓度的变率依次减弱,其中冬季和春季的强臭氧变率可能与对流层顶附近活跃的大气波动及对流层顶高度的频繁扰动密切联系。
刘传熙刘毅王永
关键词:对流层顶平流层
中国地区卫星遥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GOME卫星观测对流层臭氧资料(1996—2003),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EOF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总量的空间分布型式比较统一,主要表现...
王永刘毅XiongLiu
关键词:卫星遥感对流层臭氧总量小波变换
文献传递
利用探空资料验证GOME卫星臭氧数据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1996年3月—2003年6月部分时段拉萨、西宁、北京3个站的臭氧探空资料验证了GOME(Global Ozone Monitoring Experiment)卫星臭氧廓线及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对比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下层,拉萨和西宁两地GOME与探空的平均偏差小于5%,北京地区平均偏差小于10%;在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下层,拉萨和西宁平均偏差小于10%,北京小于20%;在平流层中上层3个站的平均偏差均小于5%。在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下层区域, GOME与臭氧探空的平均偏差在北京明显高于拉萨和西宁。3个地区对流层柱总量的平均偏差都在10%以内,表明该资料可用于研究我国对流层臭氧总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段的GOME最低层(0~2.5km)月平均臭氧浓度对比结果显示,GOME结果同地面臭氧观测值有很好的相关性,GOME臭氧浓度反映了拉萨、瓦里关、临安地面臭氧浓度的主要变化特征。
蔡兆男王永LiuXiong郑向东KellyChance刘毅
关键词:GOME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空间分布及背景场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 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是主要的降水期并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特征,中国东部地区是降水TBO方差变化最大的区域.(2)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存在两个主要的空间模态,第1模态以27°N为界南北成反位相的变化关系,降水振幅较大;第2模态降水振幅相对较小,大值中心位于河套华北地区.(3)形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环流背景场明显不同.第1模态与西太平洋海温成正相关,与东太平洋海温成负相关.第2模态则主要与日本海附近的海温成正相关.当夏季降水TBO以江淮偏多时(第1模态),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东太平洋海温偏低,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850 hPa有异常反气旋,500 hPa高度相关场东亚上空呈"正负正"波列特征,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当夏季降水TBO降水位置偏北时(第2模态),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有异常气旋,2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风急流位置偏北.
贾建颖王永孙照渤刘毅陈海山
关键词:夏季降水环流海温
利用GOMOS卫星资料研究热带平流层臭氧、二氧化氮和三氧化氮的准两年和半年振荡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2002~2008年的GOMOS(Global Ozone Monitoring by Occultation of Stars)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热带平流层臭氧、二氧化氮和三氧化氮的准两年振荡(QBO)和半年振荡(SAO)特征.对赤道上空臭氧和剩余环流垂直速度的年际异常的诊断分析表明:动力输送是赤道平流层臭氧呈QBO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垂直输送作用下,平流层中层臭氧的QBO信号会随着剩余速度的异常向下传播.而在赤道外的平流层低层,动力输送在一些年中对臭氧形成QBO分布作用显著;在赤道外的平流层中层,动力输送只影响南半球的臭氧分布.此外,文中分析了热带平流层中二氧化氮的分布,它在赤道平流层中、高层表现出深厚且准静止的QBO特征,与同高度上垂直剩余速度的分布有关;在赤道外平流层中层,二氧化氮在南北半球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受赤道纬向风SAO的影响,三氧化氮的年际异常在赤道平流层上层表现出显著的SAO分布特征,在纬向风SAO的不同阶段,动力输送对三氧化氮的分布产生相反的作用结果.
刘毅陆春晖王永KYROLA Erkki
关键词:准两年振荡平流层臭氧
中国地区卫星遥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GOME卫星观测对流层臭氧资料(1996-2003),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EOF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总量的空间分布型式比较统一,主要表现...
王永刘毅Xiong Liu
关键词:卫星遥感GOME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文献传递
平流层臭氧和辐射场的季节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美国NCAR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温度场、风场、臭氧及辐射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宜飞艇长期驻留的准零风层高度20~22 km(对应大气压强范围为50~30 hPa,以下均采用气压值表征对应大气高度),7—8月风速小于5m·s^(-1)的风带可长期稳定在40°N以北.臭氧空间分布显示,在30hPa气压高度处中国地区臭氧浓度出现了带状分布,30 hPa高度以下低纬度地区臭氧浓度低于中纬度地区.平流层太阳加热率的时空变化表明,在平流层上层,太阳加热率可达100×10^(-6)K·s^(-1),而在平流层下层,只有10×10^(-6)K·s^(-1).6—8月中国区域的太阳加热率大于9月;在100~30 hPa高度内,中纬度地区太阳加热率高于低纬度地区,在30 hPa高度以上,低纬度地区太阳加热率高于中纬度地区;8—9月30~40 hPa高度处,太阳加热率的空间变化较小.在30 hPa高度上,太阳加热率在40°N昼夜变化最大;50 hPa高度处,太阳加热率的昼夜变化小于30 hPa高度处,而且白天太阳加热率出现极大值的纬度明显靠北.平流层低纬度地区的长波加热率小于中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由于地形特殊,其6—7月的臭氧浓度、太阳加热率和长波加热率均小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商林刘毅王永田文寿
关键词:风场臭氧辐射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