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毅

作品数:88 被引量:72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流层
  • 28篇平流层
  • 15篇气溶胶
  • 14篇臭氧
  • 13篇遥感
  • 13篇卫星遥感
  • 11篇增温
  • 11篇卫星
  • 11篇爆发性增温
  • 10篇极涡
  • 9篇平流层爆发性...
  • 8篇对流层
  • 8篇平流层臭氧
  • 8篇环流
  • 7篇反演
  • 7篇
  • 6篇行星波
  • 6篇数值模拟
  • 6篇气溶胶光学
  • 6篇温室气体

机构

  • 8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科学院空...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生态环境部卫...
  • 3篇中国科学院微...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湖南省气象科...

作者

  • 88篇刘毅
  • 24篇杨东旭
  • 22篇蔡兆男
  • 10篇刘传熙
  • 9篇管兆勇
  • 8篇王永
  • 7篇陆春晖
  • 5篇周明煜
  • 4篇陈月娟
  • 4篇吕达仁
  • 4篇卢乃锰
  • 4篇张华
  • 3篇董海鹰
  • 3篇陈文忠
  • 3篇赵燕华
  • 3篇江飞
  • 3篇王勇
  • 2篇何金海
  • 2篇居为民
  • 2篇任荣彩

传媒

  • 8篇遥感技术与应...
  • 7篇大气科学
  • 6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科学通报
  • 4篇遥感学报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气象学报
  • 2篇第二届高分辨...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0
  • 4篇199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入海通量的研究被引量:34
1999年
根据中国东部海域气溶胶浓度及分级采样资料,计算得出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沙尘气溶胶的代表元素铝(Al)每月干沉降通量分别为42.8、18.3、5.2mg/m2;其中各海域春季的干沉降通量均占全年干沉降通量的40%以上.相应每月总沉降通量分别为54.1、29.8、10.5mg/m2.渤海、黄海、东海及日本以南海域每年沙尘气溶胶总沉降通量分别为26.4、9.3、5.1、1.8g/m2.东海污染元素总沉降通量以春季最大,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日本以南海域锑(Sb)元素总沉降通量的季节分布为冬季最大,夏、秋季次之,秋季最小;硒(Se)元素总沉降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他季节分布比较均匀.
刘毅周明煜
关键词:气溶胶干沉降速度沉降通量入海通量
极涡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8年
极涡是北极地区的一个深厚系统,它以极地为活动中心,最能体现高纬大气活动特征,属大气环流最主要的系统之一,通常与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等环流系统相互配合,在全球天气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极涡的气候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变化机理及数值模拟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行星波破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平流层对流层的动力耦合等过程中,极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极涡对HNO3、臭氧等大气化学成分渗吸和输送过程的影响显著,而这些化学成分的再分布对极涡有较强的反馈作用;极涡还受到海温、冰雪、植被甚至太阳活动等的影响。前人已经关于极涡做了不少研究,但在气候动力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张恒德高守亭刘毅
关键词:极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O3
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前沿与重要性被引量:37
2009年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预警预测,以臭氧洞出现和臭氧层变化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监测预测,以及对临近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引起大气科学界对处于对流层大气以上的平流层大气过程的重要关注。扼要介绍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前沿和重要应用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加强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建议。
吕达仁卞建春陈洪滨陈月娟陈泽宇胡永云刘毅刘煜任荣彩田文寿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层气候变化
中国碳卫星数据的应用现状被引量:9
2022年
中国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空间CO_(2)监测能力的国家。TanSat搭载了超高光谱大气CO_(2)光栅光谱仪和云与气溶胶偏振成像仪,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大气CO_(2)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和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产品。目前,TanSat卫星数据产品已通过中国碳卫星数据服务平台公开发布,在全球CO_(2)排放动态监测、碳通量估算及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毅姚璐王靖杨东旭蔡兆男卢乃锰吕达仁
关键词:卫星数据光栅光谱仪数据产品动态监测数据服务平台叶绿素荧光
大气环境卫星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观测综述被引量:8
2022年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大气环境卫星遥感的核心探测目标。与传统的单一探测目标卫星相比,实现同平台的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监测,对于提高温室气体卫星反演精度、改善“自上而下”碳源汇估算、提升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人为/自然源区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各国航天机构积极发展的空间探测手段。本文对欧、日、中、美等具备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监测能力的卫星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卫星平台、传感器、处理算法和质控验证。按照卫星监测任务和传感器用途,将其分为大气综合探测卫星和温室气体监测卫星两大类,并从碳中和行动和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等需求出发,提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协同观测星座(GACOC)的概念及其发展方向,包括主被动卫星组网观测、温室气体和气溶胶高精度联合反演算法、人为排放源识别和定量监测等应用。
李正强谢一凇石玉胜厉青Cohen Jason张羽中韩颖慧熊伟刘毅
关键词:温室气体气溶胶卫星遥感
一次SSW过程对平流层臭氧及UTLS臭氧垂直通量的模拟分析
2003/04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发生了50年来罕见的强爆发性增温事件,增温同期又遭遇了强烈的太阳风暴事件,太阳风暴带来的大量高能粒子可以在高层大气中产生异常高浓度的NOx,这对于中间层和平流层高层臭氧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刘传熙刘毅王海平铁学熙高守亭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臭氧极涡
文献传递
南海地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南海地区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为平流层飞艇寻找合适的运行区域及时段。南海地区Q...
陈柏青刘毅刘靓珂沈新勇张玉李
关键词:平流层飞艇WEIBULL分布
文献传递
LM以及CIA效应对TanSat 3个波段吸收光谱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分析了Line Mixing(LM)以及Collision-Induced Absorption(CIA)效应对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反演CO2所用的CO2的1.61、2.06μm以及O20.76μm 3个波段气体吸收的影响。LM效应对CO2的1.61、2.06μm气体吸收截面的影响约2%,LM以及CIA效应对O20.76μm波段的影响,在翼部达到75%,在中心区域约2%。LM效应使谱线线型变窄,使谱线中心吸收波数处吸收截面增大,翼部区域吸收截面减小。考虑LM以及CIA效应后,减小采用传统Voigt线型计算截面存在的结构性误差。分析了气体吸收截面以及LM效应随温度、气压的变化情况,LM效应在压强较大以及温度较低时对吸收截面影响较大。最后,在3个波段选择合理的气压、温度以及波数间隔,建立三维吸收截面查找表,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同时节约时间,满足卫星大量观测反演的需要。
王婧刘毅张华蔡兆男杨东旭
关键词:MIXINGCIA
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大气温室气体观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大气温室气体柱浓度地基遥感观测是碳监测卫星验证和校正的有效手段,目前主要依赖于昂贵且移动困难的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20/125 HR)。采用便携式较低光谱分辨率(0.5cm-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EM27/SUN)进行温室气体柱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便捷手段。EM27/SUN通过自带的太阳跟踪器记录太阳直射辐射光谱,根据温室气体在短波红外波段存在明显吸收线的原理,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PROFFIT和GGG反演柱气体平均干空气摩尔分数Xgas。通过高精度反演算法反演后得到的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和高稳定度,具备进行科学应用的条件。EM27/SUN在国际上的科学应用主要总结为3类:烟羽成分浓度测量、卫星验证以及城市尺度源汇估算。重点讨论了EM27/SUN相比于其他观测手段的优势及带来的创新性结果。展望了未来EM27/SUN可以用于国内外各种特殊点的气体羽流分析、卫星数据验证和城市源汇分析工作,还可以用于不同TCCON站点的传递定标。
车轲刘毅蔡兆男蔡兆男王海波杨东旭
中国东部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永刘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