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电涡流缓速器对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修正车辆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使之适用于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对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制动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且提出了增加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系数来提高装用缓速器后的车辆制动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对给定参数的车辆的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技术措施能扩大车辆同步附着系数的范围,降低车辆后轮先抱死的可能性,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 赵迎生何仁王永涛
- 关键词:车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制动稳定性
- 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被引量:22
- 2007年
- 考虑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滑移率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其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联合制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能够缩短制动距离,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在非紧急停车时,缓速器消耗了汽车的绝大部分运动能量,降低主制动器的负荷,减少其磨损;在一定坡度的坡道上持续制动时,能使汽车以稳定的车速行驶。
- 何仁王永涛赵迎生
- 关键词:机械学电涡流缓速器汽车仿真
- 客车联合制动系统的制动稳定性仿真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建立描述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制动稳定性的7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进行汽车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车辆模型很好地体现了车辆制动时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客车的辅助制动系统与整车性能匹配合理,联合制动对原车的制动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 何仁王永涛赵迎生
- 关键词:客车联合制动制动稳定性仿真
-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实时控制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使装有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在下坡时能以稳定的速度行驶,以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和励磁电流的关系为依据,应用脉宽调制(PWM)技术实现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无级调节.分析了车辆下坡运行的工况,以车辆的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作为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控制依据,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无级控制策略,并绘制了控制流程.利用实车的不同初始运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车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实时控制能使车辆在坡道上以稳定的目标速度行驶.
- 何仁赵迎生王永涛
- 关键词:电涡流缓速器车辆制动力矩实时控制
- 恒速下坡汽车联合制动系统制动力的模糊分配被引量:8
- 2008年
- 提出了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概念,建立了汽车下坡的动力学模型和主制动器与电涡流缓速器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汽车联合制动系统制动力的模糊分配器,根据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和主制动器的温度,将制动力在缓速器和主制动器之间进行动态分配。实际车辆在不同初始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联合制动系统比缓速器或主制动器单独作用时,能有效减轻缓速器转子盘和主制动器的温度负荷,证明了设计的模糊分配器能达到"控制制动装置温度上升,以保证制动效能"的目的。
- 赵迎生何仁王永涛
- 关键词:制动器电涡流缓速器温度
- 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
- 考虑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滑移率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其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联合制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能够减少制动距离,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
- 王永涛何仁赵迎生
- 关键词:电涡流缓速器汽车仿真
- 文献传递
- 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换热系数的试验求解被引量:1
- 2008年
-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的热平衡方程。设定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吸热和散热的平衡条件,推导出转子盘换热系数与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转速和转子盘稳定温度的关系。拟订试验条件,测试了不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情况下转子盘稳定温度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和汽车参数,拟合出了转子盘换热系数和车速的关系。结果表明,转子盘换热系数与车速的拟合关系简单明确,适合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 赵迎生何仁王永涛
- 关键词:电涡流缓速器温度
- 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
- 考虑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滑移率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汽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其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联合制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能够减少制动距离,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
- 王永涛何仁赵迎生
- 关键词:汽车数学模型制动性能
- 文献传递
- 利用电涡流缓速器调节车辆制动稳定性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可控的特点,将电涡流缓速器的力矩输出进行适当的控制并施加在后轮上,与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共同形成了复合制动力.建立了车辆制动力的调节模型,理论上确定了电涡流缓速器的通电电流是车辆前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函数.实车模拟结果表明,后轮的地面制动力随前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变化关系,能较好地贴近车辆的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车辆较好地利用了地面的附着能力,改善了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 赵迎生何仁王永涛董颖
- 关键词:车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