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信用
  • 1篇信用评级
  • 1篇涉密人员
  • 1篇涉密人员管理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培训教育
  • 1篇评级
  • 1篇萃取
  • 1篇计算机
  • 1篇计算机模拟
  • 1篇多组分
  • 1篇PUREX流...
  • 1篇U

机构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篇王立京
  • 2篇唐洪彬
  • 2篇陈延鑫
  • 2篇何辉
  • 2篇彭力
  • 1篇朱礼洋
  • 1篇高巍
  • 1篇于婷
  • 1篇李斌

传媒

  • 2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商情

年份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模型及计算机模拟
2014年
在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对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切片"数学处理,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中添加了多组分共存分配比计算模块,编写完成了可用于模拟计算共去污单元脉冲萃取柱萃取HNO3、U(Ⅵ)、Pu(Ⅳ)稳态计算程序。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程序模拟计算的各组分稳态浓度剖面与实测值符合良好,程序可以实现共去污单元多组分共萃的模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程序对1A脉冲萃取柱工艺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脉冲萃取柱的萃取效率与处理料液组分浓度有关,以往一级混合澄清槽等于若干米脉冲柱的设计方法认识有所偏差,应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整体设计脉冲萃取柱。
于婷何辉陈延鑫唐洪彬彭力王立京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
Purex流程萃取体系下相关组分的分配比模型 Ⅰ.U(Ⅳ)分配比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文献报道的610组U(Ⅳ)分配比数据分别对美国、印度及日本提出的3种不同的U(Ⅳ)分配比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至少在20%以上,其中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U(1V)分配比模型计算效果最佳,但仍无法直接用于模拟计算U(IV)的分配比。因此,为得到相对偏差较低的U(Ⅳ)分配比模型,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为D(u(Ⅳ))=K*(U(IV))c^2(fTBP),其中K*(U(IV))=(1.4/(30×c(U(IV))+1))×K*(U(VI))×(0.0541+0.000658×c^2(NO3-)),该模型使用范围为:平衡水相硝酸浓度为0.4~4.0mol/L,U(Ⅳ)质量浓度为5~50g/L,U(VI)质量浓度为15~150g/L,Pu(Ⅲ)质量浓度为0.4~36.3g/L,肼浓度为7×10^-4~2mol/L,相对偏差在士15%以内。
陈延鑫何辉彭力高巍朱礼洋李斌唐洪彬王立京
关键词:数学模型
涉密人员管理的思考与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多角度、多维度来分析和研究涉密人员管理的要害点,提出管理的思路和想法,通过制度的建设和行为约束,降低涉密人员的窃密行为和泄密风险。
王立京
关键词:涉密人员培训教育信用评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