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作品数:36 被引量:16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调味香料麻椒及花椒属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 2021年 麻椒为我国特有且广泛应用的调味香料之一,其富含精油。文章首先着重比较了精油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从麻椒精油的生物活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其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并讨论了这两种活性各自的作用机理;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综述了麻椒精油在果蔬、肉制品、水产品、饮料、糖果及其他食品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虽然麻椒精油已应用于食品领域,但它的易挥发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其在应用时无法长时间保持防腐作用,而且精油的低溶解度又使其不易使用和添加。所以,未来可以针对麻椒精油的挥发性、稳定性和低溶解度进行微胶囊包埋等的研究,从而扩展其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范围。 王颖 王亮 李冬雪 袁庆 陈婷婷 李荣 姜子涛 谭津关键词:生物活性 食品保鲜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研究不同类型UHT牛奶的挥发性风味特征 被引量:7 2022年 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超高温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UHT)全脂、低脂和脱脂牛奶共36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UHT牛奶的香气特征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UHT牛奶中含有29种共同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丙酮、正丁醇和δ-癸内酯等,其中丙酮含量最高,癸醛含量最低。异丁醇、乙偶姻、1-戊醇、E-3-己烯醛和癸醛只在UHT全脂牛奶中存在;3-甲基庚烷、2,6-二甲基吡嗪、E-2-壬烯-1-醇是UHT低脂牛奶的特有成分;α-蒎烯、5-甲基糠醛、癸酸仅在UHT脱脂牛奶中被检出。UHT牛奶主要香气特征体现为蔬菜味、奶油味、草香味、水果味及麦芽味。其中蔬菜味、奶油味、麦芽味在UHT全脂牛奶中分布最广泛;水果味在UHT低脂牛奶中分布最广泛;青草味在UHT脱脂牛奶中分布最广泛。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品牌UHT牛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UHT牛奶种类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8.6%。 叶美霞 李荣 姜子涛 王颖 王颖 汤书华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用激酶抑制剂法筛选球等鞭金藻抗肿瘤活性物质 2011年 酪蛋白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已成为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靶点。实验采用激酶抑制剂法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乙酸乙酯、丙酮、正戊醇和水的溶剂萃取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戊醇萃取物有较明显的激酶抑制剂活性,抑制率为38.94%;对该萃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离,以丙酮-石油醚(1∶60,v/v)为展开系统,得到Rf值为0.6610的组分,该组分对PTKs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2.21%;对此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丙酮作为洗脱剂得到的分离组分对PTKs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6.09%,该组分同时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这个结果预示着该组分可能是球等鞭金藻中的目的活性物质;同时,激酶抑制剂法较细胞毒活性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通量筛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模型。 郭晓雪 王雪青 王颖 赵培关键词:酪蛋白激酶 激酶抑制剂 球等鞭金藻 抗肿瘤活性物质 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的快速测定及其色谱保留行为 被引量:2 2019年 建立基于钛胶反相色谱固定相快速测定食品中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结果表明,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90),线性范围分别为5~500、5~1000μg/mL和6~12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04、0.08μg/mL和0.03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0%~102.0%、96.7%~106.7%和99.4%~102.3%,相对标准偏差(n=9)小于0.23%.3种生物碱在HPLC上的保留行为由焓变ΔH0驱动,保留顺序与实验结果相符,依次为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建立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满足测定要求.用于食品中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聂吉语 李荣 王颖 汤书华 谭津 包荣 姜子涛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热力学 可可碱 茶碱 咖啡碱 TOPS Pro软件在液态乳品包装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无菌加工技术的纸质砖形包装液态奶因其方便携带、质量好和保质期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较高的包装价格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减少使用包装材料的考虑,通过数学计算,结合使用 TOPS Pro 包装设计软件的模拟分析,... 王颖 孔繁迪 刘美华 温芮 计宏伟文献传递 迷迭香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其β-环糊精钾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包结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迷迭香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及其β-环糊精钾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包结物(RF-K-CD-MOF)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微波辅助提取迷迭香黄酮的最佳条件;采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迷迭香黄酮,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评价;采用溶液包覆法制备RF-K-CD-MOF。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液料比40∶1 (m L∶g),微波温度77℃,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88%,黄酮的纯度为30%。纯化后的黄酮纯度由30%提高到70%。黄酮的包结率为87.9%。包埋后迷迭香黄酮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稳定性均有所改善,70℃贮存9 d后,总黄酮保存率从20.9%提高到60.6%;对中性环境下稳定性改善作用最显著,总黄酮保存率从41.69%提高到82.58%。结论:响应面法优化迷迭香黄酮提取工艺高效快捷,大孔树脂纯化迷迭香黄酮效果显著,RF-K-CD-MOF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明显优于迷迭香黄酮提取物。 聂吉语 姜子涛 李荣 王颖 常金涛 李逸凡关键词:微波辅助提取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白苏叶醇提物的鉴定及其对中式培根脂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通过对白苏叶醇提物进行成分鉴定及其在中式培根生产加工过程的应用研究,为白苏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利用大孔树脂及制备色谱对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的白苏叶醇提物进行了纯化,然后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白苏叶醇提物的添加对中式培根加工过程中的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苏叶醇提物共鉴定出了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迷迭香酸(74.94μg/mg)、野黄芩苷(50.08μg/mg)、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41.08μg/mg)。经白苏叶醇提物处理的中式培根的丙二醛值(MDA)和过氧化值(POV)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均不断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涂抹的提取物浓度越高,对脂质氧化的抑制程度也就越大,这证明了白苏叶醇提物可有效抑制中式培根的过度脂质氧化。 王颖 杜艳 李晨阳 李荣 姜子涛 孙璐关键词:黄酮 脂质氧化 大孔树脂(D301T)对合成食用色素胭脂红的动态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传质区的前移分析,计算胭脂红在D301T树脂上的传质区长度,并考察胭脂红初始浓度、流速及树脂柱横截面积对传质区长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浓度、流速与传质区长度正相关,树脂柱横截面积是通过改变流速来影响传质区长度的。4mol/L盐酸用于胭脂红的洗脱速度快、效率高,洗脱后的树脂再生可重复利用;分析了装柱高度对树脂利用率的影响,床层长度介于传质区的2到3倍之间,对操作和吸附剂的利用率都较为有利。 王颖 姜子涛 李荣关键词:胭脂红 洗脱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铃子滴丸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测定金铃子滴丸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色谱柱为依利特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值至6.0)(55∶45);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10μL。结果延胡索乙素在0.01~0.20mg.mL-1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n=7);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1.71%(n=6);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n=6)。结论该测定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并且简便、准确,可作为金铃子滴丸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张妍 王颖 梅耀军 郑平 王文忠关键词:延胡索乙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苏叶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六种不同的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包括细胞内活性氧清除能力(CAA)、总抗氧化活性(TA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SAR)、清除羟自由基(SHR)、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SDR)活性以及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ILLP)对白苏叶乙醇提取物(WPEE)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与抗坏血酸(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六种评价方法均证实WPEE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中TAA、SSAR和SDR活性顺序均为:VC>F2>WPEE>F1(F1和F2为WPEE的组分1和2),但SHR及ILLP活性顺序为F2>WPEE>VC>F1。此外,WPEE在浓度1~500μg/mL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是无毒性的,且具有良好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六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其评价的是抗氧化活性的不同方面;但除了ILLP与SSAR几乎没有相关性外,其他4种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抗氧化活性大小与WPEE的浓度正相关,说明WPEE是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广谱型天然抗氧化剂。 王颖 杜艳 李荣 姜子涛 柴冉 王娟娟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清除自由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