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道新

作品数:25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免疫
  • 8篇虫病
  • 7篇原虫
  • 6篇疟原虫
  • 6篇免疫抑制
  • 6篇抗体
  • 5篇单克隆
  • 5篇单克隆抗体
  • 5篇旋毛虫
  • 5篇疟疾
  • 5篇抗原
  • 5篇克隆
  • 4篇伯氏疟原虫
  • 3篇旋毛虫病
  • 3篇脂质体
  • 3篇细胞
  • 3篇免疫脂质体
  • 3篇弓形虫
  • 2篇血凝
  • 2篇血凝试验

机构

  • 21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承德医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洛阳医学高等...
  • 1篇解放军第26...
  • 1篇安徽省卫生干...

作者

  • 25篇程道新
  • 5篇安国顺
  • 4篇王述姮
  • 4篇徐大为
  • 3篇徐大为
  • 3篇黄美芳
  • 2篇徐建余
  • 2篇唐朝枢
  • 2篇罗勤
  • 1篇叶建平
  • 1篇王华
  • 1篇齐永芬
  • 1篇罗新华
  • 1篇吴光武
  • 1篇张健
  • 1篇廖力
  • 1篇吴伟
  • 1篇吴伟
  • 1篇曾桂超
  • 1篇方积乾

传媒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衡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4
  • 4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内期疟原虫生长规律的一个数学模型
1991年
由于引起疟疾临床症状的主要时期是红内期疟原虫,其发育规律的研究有助于疟疾的治疗。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疟原虫进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的全过程。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红内期变化规律,不仅定量地描述了红内期各阶段的转化过程,而且为进一步探索红内期发育过程与免疫、吞噬、营养等因素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胡志光方积乾程道新
关键词:红内期疟原虫数学模型
疟原虫抗原的免疫抑制效应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报道伯瓦疟原虫分离、提纯的四种抗原具免疫抑制效应。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四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疟原虫抗原可造成小鼠脾DC4T细胞和B细胞阳性百分数下降,CD8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四种抗原中具有免疫抑制性抗原组分,通过诱导、激活CD8T细胞而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起下调作用。四种抗原中,抗原提纯度高,免疫抑制效应随之增强。
徐大为王 星程道新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疟原虫抗原免疫抑制
疟疾诊断的新进展
1990年
迄今为止,诊断疟疾主要的还是依靠血片染色显微镜检查。这一方法能达到较高的敏感度,一个训练良好的技术人员可达到检出率0.001%的水平,而且能很容易地判断感染的虫种。但是,这一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防治运动中检出传染源的需要。
叶鑫生程道新
关键词:疟疾免疫学DNA探针
免疫脂质体导向的抗疟作用观察
1992年
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治疗某些寄生虫病以提高药物疗效,是很有前途的。为提高载药脂质体的靶向性,常在载药脂质体上结合特异性抗体作为生物“导弹”。本工作将抗鼠疟红细胞膜的抗体共价结合到包裹有氯喹(CQ)的脂质体上,以提高载药脂质体的疟红细胞靶向性,观察其对鼠疟红内期原虫的疗效。
王述姮程道新罗勤安国顺唐朝枢
关键词:免疫脂质体疟疾疗效
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泡球蚴病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率(42.78%,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载药免疫脂质体对泡球蚴损伤程度最强,坏死及纤维化比例最高。这些结果提示免疫脂质体做载体可提高阿苯达唑对泡球蚴的治疗效果。
安国顺程道新
关键词:脂质体阿苯达唑泡球蚴病
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体液及唾液腺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及免疫交叉反应试验被引量:5
1998年
在我国北方,白纹伊蚊叮咬的人群皮肤反应显然较淡色库蚊叮咬反应强烈,尤其是儿童反应更为严重。为了解其原因本研究进行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体液、唾液腺的蛋白分析及免疫抗体交叉反应的比较。经过SDS-PAGE的分析,雄性白纹伊蚊体液有20条蛋白带,分子量由14.5-119kDa;雌性伊蚊有22条带,分子量14.5-119kDa,共同抗原19条带。雄性库蚊有20条带,雌性有25条带,比雄性多5条,分子量皆由15~119kDa。唾液腺:伊蚊有12条带,分子量从21-118kDa;库蚊有15条带,分子量为15-118kDa,有6条带分子量相同。两种不同蚊虫分别以50只蚊叮咬小鼠后,取小鼠血清分别与库蚊、伊蚊唾液腺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伊蚊抗原与抗体反应滴度为140,库蚊抗原与抗体反应滴度为180,伊蚊抗体与库蚊抗原有交叉反应,滴度120,库蚊叮咬小鼠的抗体与伊蚊抗原反应为140。
邹樟程道新徐大为徐大为
关键词:白纹伊蚊淡色库蚊SDS-PAGE电泳
疟疾免疫抑制中T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1990年
疟疾免疫抑制机理是疟疾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约氏疟原虫致死株(17XL,P.y.)感染的 BALB/C 小鼠为实验模型,研究了感染小鼠脾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 T 抑制(Ts)细胞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疟疾感染条件下脾细胞和 T 细胞对 Mφ吞噬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 T 细胞中起抑制作用的是 Ts 细胞。
叶建平程道新
关键词:疟疾免疫抑制T细胞
应用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旋毛虫病循环抗原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利用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McAb R—PHA)方法检测患者的循环抗原(CAg),并作感染兔体内 CAg 动态观察。一、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取旋毛虫病鼠肌肉,剪碎后,加0.5%胃蛋白酶和0.7%盐酸消化液,分装在 Baermann 过滤装置中,37℃过夜,d_2收集幼虫,超声(130W 5min)击碎,再加0.5%NP—40裂解,低温离心15000g 30min,
黄美芳程道新
关键词:旋毛虫病单克隆抗体血凝试验
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保护作用观察
1995年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弓形虫单克隆抗体(McAb)。经克隆化获得2B10、2B11、2G8、2D12;和1D1McAb。用IFA鉴定筛选,2B10、2B11为抗弓形虫整虫的McAb、2G8、2D12和1D1为抗弓形虫膜抗原的McAb。用以上五株McAb进行小鼠保护性试验:1.感染前24小时、48小时分别将5株McAb稀释液注入小鼠腹腔,以104弓形虫速殖子进行攻击感染,结果2B10、2B11,和2G8对高毒株弓形虫感染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将弓形虫速殖子与2B10、2B11和2G8孵育后再攻击感染能明显延长感染鼠的平均死亡时间(MTD);3.5株McAb混合液于感染前24小时注入小鼠体内及与速殖子孵育后也能明显延长感染鼠的MTD。
齐永芬程道新
关键词:弓形虫单克隆抗体
疟原虫免疫抑制因子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影响
1996年
本文观察了伯氏疟原虫中分离、提纯的免疫抑制因子(ISF)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注射ISF后第7天、第12天,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中的B细胞、CD4和CD_8 ̄+细胞。结果:ISF注射组小鼠的阳性B细胞和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P<0.01),而阳性CD8_8 ̄+T细胞百分数则显著升高(P<0.01);ISF的抑制百分率可连续至12天或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果揭示:ISF可通过诱导CD8_8 ̄+T细胞数目增多,同时造成B细胞和CD_4 ̄+T细胞百分数相对下降。ISF可能依诱导CD_8 ̄+细胞的效应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起下调作用,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现象。
徐大为王昳星程道新
关键词: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免疫抑制因子淋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