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贵亮
-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感染骨端清创、重建延长器外固定架及胫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缺损及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 1例出现钉道感染,7例骨折均愈合,术后截骨端骨延长3.5~8.5 cm,平均4.5 cm,无血管和神经损伤的症状。结论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可以一次性解决骨端感染、消灭皮肤缺损,且骨折断端不需要植骨即可达到骨性愈合。
- 鲁秀国王娟王延国翟贵亮周忠水王政冯楠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感染外固定架骨搬移
- 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实施改良椎间孔镜技术的疗效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行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为期6~15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期间的VAS和JOA评分,将其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且对影响治疗效果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其中疗效评定为优的51.25%(41/80)、良21.25%(17/80)、中16.25%(13/80)、差11.25%(9/80),总有效率为88.75%(71/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病时长、Pfirrmann分级、手术节段及临床表现等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以上、病程周期长于12个月、合并腰脚痛、Pfirrmann分级为Ⅵ级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对患者创伤小,45岁以上、病程长于12个月、合并腰脚痛及PfirrmannⅥ级等危险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
- 翟贵亮梁文飞朱洪欣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因素
- 采用腰椎椎弓根厚度预测腰椎管狭窄症的最佳临界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采用腰椎椎弓根厚度(LPT)预测腰椎管狭窄症(LSSS)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LSSS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同时间段常规体检中包括腰椎MRI的健康志愿者48例,分别于L_(5)椎体轴向MRI的T_(2)加权上测量LPT,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LP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PT与年龄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最佳临界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PT诊断LSSS的有效性。结果:两组研究对象LPT与年龄变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SS患者的LPT[(13.25±1.73)mm]明显高于对照组[(8.54±1.88)mm](t=13.7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0.50 mm处为最佳临界值,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5.4%,AUC为0.963(95%CI 0.928~0.998)。结论:LPT的增加与LSSS发病率的增加有关,LPT是预测LSSS准确、客观、清晰的形态学参数,其应用具有创新性及科学性。
- 朱洪欣李楠翟贵亮刘超
- 关键词:椎弓根腰椎椎管狭窄磁共振成像
- 浅谈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深入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连续收集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4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椎体一共有56个,同时进行临床观察和影像学的研究。结果经过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后,4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都减轻,甚至有些已消失。在手术之后的一周内患者均能够下床活动。在经过6月的随访,其中有43例患者的疼痛消失,且无并发症出现,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后经过X线对椎体中的骨水泥进行检查,均发现椎体中的骨水泥均匀的分布,且没有泄漏的现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的为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减轻疼痛,并进一步稳定椎体,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翟贵亮梁文飞王延国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 中胚叶特异性转录子的表达对成骨细胞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中胚叶特异性转录子(MEST)在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对细胞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鼠成骨细胞进行培养,利用siRNA干扰片段下调MEST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及常用增殖指标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MEST表达下调后,成骨细胞的迁移数目为(10.0±1.9)个,明显低于空载组[(23.5±2.1)个]及空白对照组[(25.2±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CK-8实验表明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Ki-67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EST表达对成骨细胞具有促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 王军周忠水翟贵亮师大雷王延国马珂
- 关键词:成骨细胞迁移增殖
-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王延国鲁秀国周忠水翟贵亮郑燕平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骨折32例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骨折往往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自1984年芬兰Ro-kkanen首先报道可吸收内固定物用于临床后,在松质骨骨折治疗上已有许多病例。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可吸收钉治疗松质骨及皮质骨骨折32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高广庭吴建亮杨磊翟贵亮潘士虎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松质骨骨折可吸收钉可吸收内固定物多病例皮质骨
- 桥接系统对四肢和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IFS)应用于四肢和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四肢和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BCIFS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0 ml,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4.5个月,肢体功能平均评分为83.2分,该4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1,t=16.741,t=6.304,t=9.246;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其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4个月,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82.98%。结论:BCIFS手术在四肢和骨盆骨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手术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周忠水王军孟云王延国师大雷翟贵亮冯楠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
- 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腰背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15.57±2.1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87±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73±2.14)分、(2.58±0.24)分,平衡量表评分(45.52±4.20)分、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27.49±2.48)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109.45±3.32)分、Barthel指数评分(75.31±6.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21±3.97)分、(21.58±2.72)分、(83.27±3.20)分、(63.62±5.8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辅以腰背肌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情况。
- 朱洪欣张玉鹏李楠张立鹏翟贵亮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腰椎功能
- 一期病灶清除并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病灶清除术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结核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6~75岁,平均45.4岁。其中累及颈椎单椎体7例、相邻双椎体12例、3椎体4例,合并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病灶3例(包括T5 1例、T12 1例、L3 1例)。1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9分,平均5.7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7~12分,平均10.1分;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21.5°±6.1°;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21例。术前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待红细胞沉降率(ESR)<50 mm/h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节段及病变情况选择颈椎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3~49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颈部VAS评分(1.1±2.7)分,JOA评分(15.1±3.9)分,病变节段Cobb角4.7°±6.1°。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不愈合,给予手术清创缝合后二期愈合。术后未发生颈椎结核复发。结论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根据病变节段采用一期彻底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治疗颈椎结核,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的关键。
- 王延国宫庆娜周忠水王军师大雷翟贵亮
- 关键词:颈椎清创术内固定器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