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清伟

作品数:40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政治
  • 6篇农村
  • 5篇主义
  • 4篇中国共产党
  • 4篇农村社会
  • 4篇逻辑
  • 4篇共产党
  • 4篇国共
  • 4篇村社
  • 3篇政党
  • 3篇政治建设
  • 3篇治党
  • 3篇中共
  • 3篇社会管理
  • 3篇社会治理
  • 3篇思政
  • 3篇阶级
  • 3篇阶级斗争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机构

  • 32篇许昌学院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33篇蔡清伟
  • 2篇肖付刚
  • 1篇曹玉松
  • 1篇陈会娟
  • 1篇孙军涛
  • 1篇滕卫双

传媒

  • 4篇理论观察
  • 2篇黑河学刊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理论导刊
  • 1篇中国药事
  • 1篇教育评论
  • 1篇领导科学
  • 1篇决策与信息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中共石家庄市...
  • 1篇党史博采(下...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领导科学论坛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前沿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农业职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证成
2019年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提出应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唯有如此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对“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过程进行证成,形成一个合理的逻辑链条,才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性。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始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理论,遵循的是历史连续性和分期性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史逻辑的续延。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逻辑支点,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新时代党面临的国内外重大时代问题,是对党的建设新时代课题的真实回应和解决路径。
蔡清伟
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的政治学分析
该文仅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其一,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扩大党的政治参与主体.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必然,又中保持中国政治稳定,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其二,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
蔡清伟
关键词:社会阶层中国共产党
文献传递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农村社会管制的镜像分析及其现实启示——基于中共对“阶级斗争”认识的视角
2015年
在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农村社会是以"阶级斗争"为主要手段的专政管制的30年。从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到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个"阶级斗争"逐渐泛化的进程。在这个"阶级斗争"泛化的进程中中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适应"阶级斗争"治村的组织建制,一方面是中共派驻农村的工作队,另一方面是村庄内部的组织机构比如治保组织、贫下中农协会和民兵组织等。改革开放前30年的"阶级斗争"治村为今天依法治村及十八届四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决议"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
蔡清伟
关键词:农村阶级斗争依法治村
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从解放初期到人民公社化运动被引量:6
2013年
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体现了上层的国家主张和下层农民实践的相互博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通过划乡建政、民主建政及土地改革运动构建了乡村基层政权,是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起点;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参与合作化和集体化由最初的自愿被不断强化的社会动员和强制所取代,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建构也发生了由村民作主向政党代民作主的转向;"大跃进"中催生的人民公社标志着高度集中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一步步地将外在于政治的广大农民整合到国家政权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对乡村社会真正而有效的控制。
蔡清伟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演进被引量:1
2015年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治理的思想大体经过了专政管制、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改革开放前构建的专政管制机制采用的是通过运动的治理策略,从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合作化运动到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惩罚弥散化"的"阶级斗争"治村策略的一步步加深。这种"阶级斗争"治村策略的确立是基于对中国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前提下开始探索法律的治理策略,但并不是依法治村的单兵突进,而是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统一"这一主体而合力推进的。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治理思想演变的关键是新中国60多年来土地产权的变化。
蔡清伟
关键词:阶级斗争农村社会治理土地产权
十六大以来农村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十六大以来,我国立足时代新特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社会管理战略地位,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会管理奋斗目标,明确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维度,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四大举措,并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强农惠农富农的农村社会管理实践。
蔡清伟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十六大
倒逼与深化:中共农村社会治理模式选择变迁的逻辑分析
2015年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社会治理变迁过程中的模式取舍尽管充满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遵循了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路径方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转折关头,农民自发的"治理"探索"倒逼"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择取的新策略。多元共治的体制一旦选定,又会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的推行上持续深化发展下去。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择取,显然受制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这一政策变化,具有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特征。
蔡清伟
1949-1956年中国农村社会治理镜像分析——基于“依法治村”的认识视角
2015年
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讲比较重视法制建设,对如何"依法治村"进行了积极的可贵地探索。以《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为标志开创了中国法制的新纪元;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法律准绳,在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并成立人民法庭依法判决土地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一化三改"的立法体系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支撑。在我们肯定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依法治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这期间开展的阶级斗争的政治性运动对以后的治国理政产生的负面影响。
蔡清伟
关键词:农村依法治村阶级斗争
公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民主化的逻辑前提
2012年
当代中国的公众参与是上下互动的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社会分化造就的多元化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民主的政治发展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政治依托和参与空间。中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经验的同时,应根据中国的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
蔡清伟
关键词:公众参与民主社会管理
四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
2007年
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四代中央领导核心都始终重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他们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着力点有继承又有创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不断深化过程。
蔡清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