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乐

作品数:151 被引量:1,241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5篇老年
  • 29篇食管
  • 25篇幽门螺
  • 23篇老年人
  • 21篇螺杆菌
  • 20篇幽门螺杆菌
  • 20篇内镜
  • 18篇反流
  • 18篇肠道
  • 17篇结肠
  • 16篇镜检
  • 15篇食管炎
  • 15篇疗效
  • 14篇综合征
  • 14篇反流性
  • 14篇反流性食管炎
  • 13篇脂肪
  • 12篇静脉
  • 11篇肠镜
  • 10篇肿瘤

机构

  • 150篇北京医院
  • 15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51篇许乐
  • 29篇王薇
  • 20篇赵莉
  • 19篇石蕾
  • 19篇罗庆锋
  • 16篇刘方旭
  • 11篇刘晓
  • 10篇姜跃龙
  • 10篇郑小丽
  • 9篇田自然
  • 9篇史济华
  • 8篇张竹
  • 7篇吴曦
  • 6篇王秀娣
  • 6篇蒋楹
  • 5篇刘新光
  • 5篇王化冰
  • 5篇王征
  • 4篇胡伏莲
  • 4篇谢鹏雁

传媒

  • 28篇中华老年医学...
  • 10篇中华消化内镜...
  • 9篇中华消化杂志
  • 8篇中国综合临床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2013中华...
  • 5篇2014中华...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中国医药导刊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中华医学会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刊
  • 1篇胃肠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9
2018年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医院确诊的200例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联用"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和"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检测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测和细菌培养;同时行肝脏B超,评估脂肪肝情况.结果 (1)在血糖、血脂方面,各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肝功能方面,治疗后各组的血清ALT、AST均低于治疗前(P值均〈0.01);治疗后联合治疗C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33.7±7.6)U/L比(45.0±8.5)U/L;(22.0±1.6)U/L比(29.4±3.7)U/L;P〈0.05].(3)治疗后,各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联合治疗C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51±0.27)μg/L比(0.82±0.28)μg/L,P〈0.05].(4)治疗后,各组血清HMW-APN均升高;联合治疗C组的HMW-APN水平高于对照组[(9.28±3.72)μg/L比(7.87±3.96)μg/L,P〈0.05].(5)治疗后,对照组和各联合治疗组的肝脏B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后的粪便菌群积分均有所降低(P值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可通过改善NAFLD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辅助降低血TNFα,提升血脂联素水�
王薇史林平石蕾许乐
关键词:益生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
NNMT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IIE1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王薇石蕾许乐
中国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3)解读被引量:3
2023年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相对于非老年人,老年人GERD具有症状不典型、食管损伤相对较重、并发症较多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专门用于规范老年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南及专家共识。
许乐
关键词:中国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在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2014年我院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且经胃镜确诊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60例,食管压力测定、24h食管pH-阻抗监测证实存在病理性酸性胃食管反流,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埃索美拉唑20mg,3次/d,餐前服用,共8周,数字抽签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1)加用盐酸伊托必利(盐酸伊托必利组)50mg,3次/d,餐前服用;(2)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枸橼酸莫沙必利组)5mg,3次/d,餐前服用;(3)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3次/d,餐前服用;(4)对照组不应用促进动力药。服药4、8周时随访,分别观察4组症状改善情况,8周后复查内镜、食管压力测定、24h食管pH一阻抗监测。结果治疗8周后,盐酸伊托必利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例)、95.0%(38例)、92.5%(37例)、77.5oA(31例);内镜检查结果提示,治愈率分别为70.0%(28例)、62.5%(25例)、72.5%(29例)、67.5%(27例),有效率87.5%(35例)、92.5%(37例)、87.5%(35例)、87.5%(35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食管体部下段蠕动波压力(LEPP)及食管体部异常收缩百分数与治疗前比较,盐酸伊托必利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改善更明显,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pH〈4.0总时间百分比、立位时间百分比、卧位时间百分比和卧位反流次数、卧位反流〉5min次数、卧位最长反流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其他3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盐酸伊托必利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与治疗前比较非酸反流次数减少,差
王薇石蕾许乐
关键词:马来酸曲美布汀质子泵抑制剂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中的疗效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补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Hp感染根除治疗失败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5例)。A组患者给予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B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补救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均为10天,治疗结束后4周做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Hp根除疗效。结果:A组56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47例补救治疗成功,其按意向治疗(ITT)Hp根除率和按符合方案(PP)Hp根除率分别为77.0%(47/61)和83.9%(47/56);B组59例完成治疗及随访,45例根除治疗成功,其ITT根除率和PP根除率分别为69.2%(45/65)和76.3%(45/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既往Hp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10天疗法是可供选择的补救治疗方案。
郑小丽许乐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
因消化道出血发现先天性脾缺如一例
2020年
1例患者因便血查因就诊,完善消化道检查,考虑血管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影像检查过程中发现先天性脾缺如。考虑先天性脾缺如合并肠道血管发育畸形,静脉增粗,间断便血。该病临床罕见,故结合文献,对其诊治经过进行了报道。
刘晓许乐
关键词:胃肠出血血管畸形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0 mm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结局,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筛选出病变长径≥20 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变长径(29.72±10.74)mm,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组46例,主要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47.8%,22/46);腔内突出型肿瘤组36例,病变均位于左半结肠,其中约一半位于乙状结肠(52.8%,19/36)。总体的整块切除率81.7%(67/82),治愈性切除率72.0%(59/82),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4%(2/82)和1.2%(1/82)。LST-G、LST-NG、腔内突出型肿瘤3组的治愈性切除率[91.4%(32/35)、63.6%(7/11)、55.6%(20/36),P=0.003]和外科手术率[8.6%(3/35)、18.2%(2/11)和36.1%(13/3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形态为腔内突出型肿瘤(OR=3.396,95%CI:1.014~11.374,P=0.047)和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F2型)(OR=5.508,95%CI:2.216~13.692,P=0.001)是长径≥20 mm结直肠肿瘤ESD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治疗长径≥20 mm的结直肠肿瘤总体有效、安全,但不同类型病变的黏膜下侵犯比例和治疗结局存在一定差异,腔内突出型肿瘤和严重的黏膜下层纤维化是造成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史济华李文彬张晓宇王奕然王征许乐罗庆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总结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92例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胃息肉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老年组患者胃息肉检出率为3.9%。中青年组为2.9%(x2=15.792,P〈0.01)。老年组胃底、胃体、胃窦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32.0%、41.3%、19.8%,中青年组为37.5%、45.8%、11.1%(x2值分别为2.277、1.404、10.289,P值分别为0.131、0.236、0.001)。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胃底腺60.0%,增生性26.2%,炎性11.3%,腺瘤性1.7%,其他0.8%。增生性息肉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比例分别为31.7%和21.9%,腺瘤性息肉分别为3.0%和0.8%(x2值分别为8.525、4.834,P值分别为0.004、0.028)。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胃息肉的检出率偏高。两组胃息肉均以胃体、胃底多发,胃窦次之;老年组胃窦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虽然两组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均以胃底腺息肉为主,但老年组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癌变的风险较大。因而,老年组患者胃息肉应积极去除,并密切随访。
王化冰许乐
关键词:息肉胃肿瘤胃镜检查
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性结肠炎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缺血性结肠炎(IC)通常有比较好的预后,不过当缺血仅仅孤立影响右半结肠时,预后可能往往不好.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缺血仅发生在右半结肠与缺血发生在结肠其他部位患者的临床结局,以探讨其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170例住院的IC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IRCI)患者为一组,另一组为除孤立性右半结肠缺血外(non-IRCI)的IC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结果 共采集170例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IC患者.其中36例(21.18%)为IRCI,内61.11%经治疗后病情仍有恶化,而non-IRCI患者仅8.96%病情恶化;18例(50.00%)IRCI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而non-IRCI患者仅7.46%需要手术治疗;IRCI患者死亡率为16.67%,而non-IRCI患者仅2人(1.49%)死亡.结论 总共170例经结肠镜明确诊断的IC患者,其中包括36例(21.18%)病变仅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患者.IRCI患者的预后比病变发生在结肠其他区域的患者更差.
廖亮王薇许乐吴本俨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老年患者的应用、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PEG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组对照的方法比较PEG与鼻胃管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2例老年患者均在局麻下成功进行了PEG,仅1例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抗生素治疗后短期内恢复.PEG较鼻胃管饲患者更易于接受,导管不易堵塞,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15.6% vs 46.8%,P<0.05)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PE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较鼻胃管饲能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许乐罗庆锋
关键词:内镜下经皮胃造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