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颖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优化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5例,比较不同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前高血压控制情况、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血肿量及治疗方法的预后情况。结果55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预后不良28例(50.9%),死亡12例(21.8%),多见于男性(83.6%)、基底节区血肿(80.0%)、超重肥胖(61.8%)、发病前高血压控制不良者(89.1%)。BMI正常较超重肥胖者(66.67%vs 38.24%),发病前高血压控制良好较控制不良者(100.00%vs 42.86%),发病后6 h内就诊较6 h后就诊者(61.76%vs 28.57%),GCS为9~12分、13~15分较3~8分者(75.00%vs 78.95%vs 12.50%),单纯基底节区血肿较基底节区血肿破入脑室者(60.61%vs 18.18%),基底节区血肿量≤40 mL者较>40 mL者(73.68%vs 32.00%)的预后良好率高(均P<0.05)。基底节区血肿量20~40 mL者中,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者的预后好(100.00%vs 28.57%,P<0.05)。结论控制体质量与血压、早期就诊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等是改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 贾颖田野王景华王毅江荣才张建宁
- 关键词: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血肿
- 血压变异率对青年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差异性的影响
- 田野贾颖安硕魏盈胜孙健江荣才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脑外伤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例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脑外伤(TBI)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优化该难治性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BI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流行病学、伤型、入院时伤情、应用抗生素时间和种类、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血常规、营养、气道管理情况等参数特点与患者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TBI患者以男性居多,伤情较重的居多。第1次应用抗生素时间平均为入院后(19.2±16.6)d;持续使用抗生素时间(40.4±25.9)d;使用抗生素种类平均(3.8±1.2)种;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前培养阳性最多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比例多,确诊后9例应用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不同伤情和不同伤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其预后不同。结论:TBI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因素为伤情较重、有创气道管理、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频繁更换抗生素等。在没有太多药物方案选择条件下,维持患者基本营养可能是促使其转归偏好的主要因素。
- 文晓龙权伟于鹏贾颖王双林魏盈胜裘明哲江荣才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创伤性脑损伤
-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肝性脑病一例
- 2018年
- 本文报道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结合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头部CT/MRI、脑电图表现诊断为肝性脑病和继发性癫痫,经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消失。
- 魏盈胜贾颖安硕田野孙健江荣才
- 关键词:肝性脑病癫痫
- 利奈唑胺替代万古霉素治疗颅内细菌性感染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讨利奈唑胺(LZD)对怀疑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因怀疑为革兰阳性球菌致颅内感染、且连续应用万古霉素≥7d疗效不佳而改用LZD治疗(600mg,静脉滴注,1次/12h)的患者11例。评价LZD治疗颅内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治愈,1例死亡。LZD平均治疗时间为(22.3±5.3)d。LZD治疗后,5例出现血常规的多项指标下降,其中l例死亡,4例停药后恢复正常;血常规指标下降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Q。:21.5)岁,高于未下降者的33(Q。: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中未发现LZD诱导血常规持续异常及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严密监测血常规的前提下,LZD可以作为万古霉素治疗无效的颅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替代选择药物。
- 钱宇高闯龚之涛郭林月黄金浩宋一呜安硕贾颖孙健江荣才
-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利奈唑胺
- 急性脑损伤多模态监测的当下思考
- 江荣才张建宁安硕孙健贾颖魏盈胜田野
- 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施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施行常规西医+中医康复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情况、颈椎前屈活动度、症状消失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χ^(2)=5.126,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颈椎前屈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更高,t=5.863、7.014、14.444,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疼痛、肢体麻木、眩晕、视觉障碍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12.653、12.927、11.510、17.791,P<0.05;观察组颈椎疼痛、肢体麻木、眩晕及视觉障碍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t=10.629、6.935、4.858、6.822,P<0.05;观察组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χ^(2)=6.098,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治疗有助于加速症状缓解,减轻疾病痛感,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更强。
- 贾颖
- 关键词:中医康复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满意度疼痛评分生活质量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首次脑梗死发病前1周内有2~3次同侧的TIA发作,发作持续5~30min的患者30例(TIA组);选取同期无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3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TIA组患者入院时轻度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22例和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和16例。TIA组脑梗死体积为(6.81±2.46)cm3,对照组为(10.39±4.53)cm3;TIA组Ⅰ级预后和Ⅱ级预后分别为24例和6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14例,上述3个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IA可减轻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损害,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预后,可能与其能诱导人脑产生缺血耐受,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 贾颖江荣才王毅安硕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梗死缺血耐受神经保护
- 一例脑出血合并COPD病人使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成功撤机体会
- 目的通过回顾一例脑出血合并COPD病人,术后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脱机困难,最后使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成功撤机过程,与大家分享使用ASV模式撤机的体会。方法此病人为男性,61岁,因右侧基底节区出血,量约100ml...
- 贾颖
- 关键词:适应性支持通气撤机脑出血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