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动态观察对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连续MRI检查动态观察在早期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0例,均临床怀疑为早期脊柱结核或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78岁(平均58.3岁).病史1-3个月不等.
- 瞿东滨蔡毅王翔郑明辉邹琳陈建庭王吉兴江建明
- 关键词:脊柱结核MRI
- 新型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 目的: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评价新型颈椎前路轴向(椎体-椎间盘-椎体)螺钉固定对失稳颈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方法:采用8例新鲜人体尸体C5-T1颈椎标本,切除C6-C7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复制失稳颈椎模型,在...
- 瞿东滨郑明辉邹琳黄志平朱青安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生物力学
-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5/6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盘矢径;并模拟轴向螺钉固定,即下位椎体前下缘至上位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测量轴向螺钉最大长度、头倾角以及植骨块深度等。采用一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在C臂X线机透视下,模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结果轴向螺钉最大长度为(41.18±3.92)mm,轴向螺钉头倾角为(25.21±3.58)°。植骨块合适深度应小于椎间盘矢径(17.09±1.50)mm,且大于(11.69±1.63)mm,即略大于12 mm。尸体模拟手术表明,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在C2/3、C3/4、C4/5、C5/6均可以顺利完成,C6/7节段由于胸骨阻挡,无法进行轴向螺钉固定。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具有操作可行性。
- 瞿东滨邹琳杨勇徐准程勇泉
- 关键词:颈椎前路钢板固定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
-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例67例,均为T11~L2单椎体骨折(AO分型A型骨折)且椎体后缘高度维持病...
- 瞿东滨姚欣强王翔蔡毅郑明辉邹琳陈建庭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腰椎后路手术经椎弓根固定椎体高度
- 有限减压骨水泥灌注并内固定术姑息治疗伴椎管占位脊柱转移瘤
- 目的:总结分析有限减压、骨水泥灌注并内固定术姑息治疗伴椎管占位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间采用收治有限减压、骨水泥灌注并内固定术姑息治疗伴椎管占位脊柱胸腰段转移瘤患者14例,其中男9 例、...
- 瞿东滨蔡毅王翔郑明辉邹琳陈建庭王吉兴江建明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姑息手术骨水泥灌注
- 颈椎经纵韧带断裂损伤:颈椎后伸试验检查的诊断意义
- 目的:分析后伸性损伤致颈椎前纵韧带断裂的临床特征,提出颈椎过伸试验物理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临床收治10例颈椎前纵韧带断裂损伤,均有明确外伤史,并经影像学及临床手术证实。
- 瞿东滨郑明辉邹琳蔡毅王翔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
- 关键词:颈椎损伤
- 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包括棘上韧带宽度及厚度,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于棘上韧带附丽部及多裂肌间隙部的厚度。在2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8.0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1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附丽于棘上韧带。于L3/4、L4/5、L5/S1层面,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线间距分别为16.32±6.56mm,27.43±6.36mm,33.65±4.77mm;腰筋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0.81±0.17mm,0.88±0.15mm,0.87±0.14mm,与其肌间隙部厚度差异不显著(仅L4/5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骶棘肌总腱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1.76±0.51mm,1.71±0.40mm,1.78±0.50mm,同层面肌间隙部厚度分别为0.95±0.18mm,0.99±0.22mm,0.98±0.20mm,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模拟手术示骶棘肌总腱膜深面与多裂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可无损伤分离至棘突旁,组织牵开张力小。所有22例均按手术方案完成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显露良好,视野清晰,单节段、双节段切口长度分别平均4cm、6cm。结论:棘上韧带之骶棘肌总腱膜、胸腰筋膜附丽部均强大。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合理可行,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肌肉损伤。
- 瞿东滨郑明辉邹琳车麟
- 关键词:腰椎手术后正中入路棘上韧带
- 保留棘上韧带附丽部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比较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与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例99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入路组,纳入标准:节段为1个或2个节段,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 郑明辉邹琳瞿东滨蔡毅王翔
- 关键词:腰椎改良入路切口长度VAS
- 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纳米钽-钛合金棒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棒并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为临床选用内固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纳米级钽粉(Ta,Tantalum)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两侧具有对称纳米钽涂层的新型钛合金棒。SEM观察微观界面结构、测量孔隙直径并分析金相成分。采用MTT细胞毒性试验和ALP活性检测评价新型纳米钽-钛合金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试样的Ta涂层表面呈粗糙多孔结构,钽粉颗粒间致密熔融,孔隙直径平均在200--300μm之间,加工过程前后成分一致;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熔覆过程并未产生新的元素。两组材料皆可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值,但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性能更为优异,同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熔覆技术可成功实现钽与医用钛合金的冶金结合,并使其拥有良好的表面结构和生物相容性。
- 邹琳江建明杨勇陈长军瞿东滨
- 关键词:激光熔覆生物相容性
- 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辅助拉钩的研制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椎板拉钩等。自动撑开器的放置需较大的手术切口,同时对切口两边肌肉挤压严重,容易使肌肉损伤甚至坏死;椎板拉钩则需固定在关节突关节外侧或横突上,容易损伤滋养血管,甚至导致骨质损伤,
- 郑明辉邹琳陈建庭瞿东滨
-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