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亮 作品数:6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改良PLIF手术治疗腰椎结核15例报告 :探讨腰椎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和方向的选择。 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15例,男... 丁文元 陈宏亮 李宝俊 申勇 张为 董玉昌 鄣召关键词: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影像学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3 2009年 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是导致下腰痛(low back pain)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认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关节突退变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尤其是MRI表现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旨在为国内学者今后进行相关领域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陈宏亮 丁文元 李宝俊 张英泽关键词:腰椎 关节突 退变 X线 腰椎侧凸软骨终板退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腰椎侧凸软骨终板退变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43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分别测定凹侧和凸侧每个椎体头、尾侧关节软骨的钙化层厚度,均数行t检验。结果 X线片显示椎间隙楔形样变、椎间隙狭窄、终板钙化和骨赘形成。退变的软骨终板潮标明显前移,钙化和骨化层增厚,形成突向外侧的椎体边缘的骨赘。凹侧和凸侧椎间盘关节软骨钙化层厚度分别为(35±8)μm和(72±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软骨终板退变较其他椎间盘退变的X线征象出现早,详细研究其X线特点,对于诊断退变性腰椎侧凸和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宏亮 丁文元 申勇 李宝俊 董玉昌 郭召关键词:腰椎 退变 侧凸 软骨终板 骨赘 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选择性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方略 目的:评价后路选择性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
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6例,其中男2例,女34例:年龄51~76岁,平均6... 丁文元 郭召 申勇 张为 李宝俊 杨大龙 徐佳欣 陈宏亮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69例,男6例,女63例;年龄51~82岁,平均69.3岁;所有患者均行X线、MRI检查,确诊并记录患者侧凸Cobb角;对照组50例,男9例,女41例,均为非腰椎侧凸患者,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滑脱症4例,腰椎管内占位1例,平均年龄62.6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年龄、Cobb角与对应T值的相关性。结果:在69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中,平均T值为-2.8±1.9,分布在-0.9~-4.7之间,合并骨质疏松52例,骨量减少14例;对照组平均T值-1.2±1.6,分布在0.4~-2.8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质疏松程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obb角无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是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骨质疏松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与侧凸程度无明显相关。 郭召 赵强 丁文元 申勇 陈宏亮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腰椎侧凸 双能X线吸收法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结构特点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系统回顾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结果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后路非融合植入物的一类,根据设计可分为动态和静态系统两大类,动态系统包括Coflex器械和椎间辅助运动装置,静态系统包括X-STOP器械、ExtenSure器械和Wallis器械。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可以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正常运动,且对邻近节段无不利影响。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系统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关节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不稳等疾病。结论随着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日趋成熟和各种类型内固定器械研究的日益增多,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将进一步发展,但其远期疗效、确切手术适应证等有待深入研究。 陈宏亮 丁文元关键词:腰椎 棘突 内固定 非融合技术 动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