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发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西成客专嘉陵江河谷工程地质选线研究
- 2020年
- 1.概况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跨越嘉陵江地段属于构造侵蚀峡谷区,线路自川陕界附近的宁强站接出,西南向穿越大巴山-四川盆地陡降段至嘉陵江河谷,跨江后沿右岸宝成铁路通道接入既有广元站,受客专线线路参数和前后站位控制,跨江位置被局限在嘉陵江边须家河村上下游约3.5km的区域。两岸地势陡峻,危岩落石、岩堆及滑坡堆积体、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强烈发育。本段河流有三级通航要求,右岸分布既有宝成铁路,左岸分布川陕二级公路及高速公路.
- 陈建发岳志勤
- 关键词:二级公路宝成铁路不良地质岩堆
-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基础构造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基础构造,旨在有效地消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并满足高速铁路对线路高度平顺性的要求。它包括明挖段基底加固构造和暗挖段基底加固构造,所述明挖段基底加固构造和暗挖段基底加固构造均包括沿地...
- 杨建民喻渝朱颖马建林方钱宝薛富春原郭兵李伟陈建发
- 文献传递
-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基础构造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隧道基础加固构造,旨在有效地消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并满足高速铁路对线路高度平顺性的要求。它包括明挖段基底加固构造和暗挖段基底加固构造,所述明挖段基底加固构造和暗挖段基底加固构造均包括沿地基纵...
- 杨建民喻渝朱颖马建林方钱宝薛富春原郭兵李伟陈建发
- 文献传递
- 油气地层对黄家梁隧道工程的影响
- 黄家梁隧道洞身受天然气和油砂岩的影响,类似隧道在国内还比较少见,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文中根据其危害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其影响,待施工中对设计措施进行检验和完善,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李现宾陈建发
- 关键词:隧道工程天然气地层特征
-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底部隆起变形风险等级的分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底部隆起变形风险等级的分级方法,该分级方法根据无砟轨道对铁路地基的要求,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能影响隧道底部隆起变形的因素,从而能更准确的对待研究隧道段的底部隆起变形进行分级,也更适合用于无砟...
- 张广泽贾哲强陈明浩李东王栋付开隆陈建发王朋王崇艮尹小康
-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底部隆起变形风险等级的分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底部隆起变形风险等级的分级方法,该分级方法根据无砟轨道对铁路地基的要求,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能影响隧道底部隆起变形的因素,从而能更准确的对待研究隧道段的底部隆起变形进行分级,也更适合用于无砟...
- 张广泽贾哲强陈明浩李东王栋付开隆陈建发王朋王崇艮尹小康
- 小安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动力分析
- 2018年
- 川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由于地壳的阶段性隆升、断裂作用和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使岩溶的发育表现出多期叠置性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以西成客专小安隧道工程为例,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勘察设计与现场施工情况,论述了隧道区岩溶地貌类型、发育规律及地下水动力特征。
- 柴春阳杜宇本陈建发王劲光
- 关键词:岩溶发育特征
- 龙门山地区铁路地质选线初探
- 拟建铁路所在区域内动力地质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强烈、强震频发、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艰险的龙门山地区,以龙门山隧道为代表的深埋、长隧存在活动断裂与高地震、构造及岩溶段高水压突水涌泥、高地应力与大变形及岩爆,热害,有害气体(瓦斯...
- 李光辉屈科杨昌义陈建发
- 关键词:地质选线铁路选线选线设计斜坡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成贵铁路岩溶特征及线路选线被引量:6
- 2020年
- 研究目的:成贵铁路途经云贵川三省,可溶岩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段落总长197 km,沿线地表岩溶塌陷、溶洞、暗河等岩溶形态发育,规模普遍较大。为保障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以及为线路方案及工程设置选择提供依据,勘察需查明线路各方案的岩溶发育情况。研究结论:(1)研究区可分为3个区(四川盆地边缘褶皱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过渡带区、云贵高原区)、4种不同的岩溶体系(栖霞茅口组岩溶体系、水平缓倾层间岩溶体系、倾斜岩层岩溶体系、倾伏褶曲封闭式岩溶体系);(2)通过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体系内岩溶发育环境的差异研究,找出岩溶发育的薄弱区及发育高程,使线路平面及竖向上得以最大程度绕避岩溶;(3)通过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水的量化研究,为线路方案选择、工程治理可行性提供了依据;(4)本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铁路、公路、地下工程、深基坑(井)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 张羽军陈建发岳志勤
- 关键词:岩溶岩溶水地质单元选线
- 郑西高铁K921路基底鼓病害研究
- 2022年
- 郑西高铁K888+000~K921+250段路堑出现底鼓病害,轨道扣件系统调整余量已近极限,急需查明底鼓病害原因,研究剩余底鼓量和持续时间,以便开展病害整治。本项目研究成果:(1)现场调查排除了堑坡失稳及其他区域地质条件改变引起路基隆起病害的可能性;(2)对现场样品进行膨胀性参数测试,对结果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底鼓病害由灰土层引起;(3)采用"蔗糖法"测试灰土样品中尚能发生膨胀反应的有效氧化钙含量;(4)采用比对法和代表性现场灰土样浸水试验研究灰土样的剩余上涨量,综合分析认为剩余底鼓量值已不大,可择机进行病害整治;(5)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病害工点已成功治理。本研究在相似铁路、公路路基底鼓病害工点的勘察、设计及治理工作中具有参考价值。
- 陈建发刘祖富王科岳志勤
-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水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