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洪凯

作品数:509 被引量:2,779H指数:31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跨世纪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4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1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2篇天文地球
  • 14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6篇建筑科学
  • 39篇理学
  • 23篇水利工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7篇公路
  • 92篇石流
  • 90篇泥石
  • 90篇泥石流
  • 78篇危岩
  • 46篇库区
  • 36篇三峡库区
  • 35篇地质
  • 35篇滑坡
  • 34篇路工
  • 32篇边坡
  • 29篇道路工程
  • 29篇岩体
  • 27篇岩石力学
  • 26篇模型试验
  • 24篇地质灾害
  • 23篇水毁
  • 20篇水库
  • 19篇计算方法
  • 18篇隧道

机构

  • 35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47篇重庆交通学院
  • 53篇重庆大学
  • 20篇三峡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兰州大学
  • 6篇枣庄学院
  • 6篇重庆建筑大学
  • 5篇四川省交通运...
  • 5篇学研究院
  • 4篇西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重庆文理学院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交通部科学研...
  • 2篇四川联合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06篇陈洪凯
  • 277篇唐红梅
  • 43篇叶四桥
  • 34篇王林峰
  • 25篇何晓英
  • 21篇鲜学福
  • 16篇翁其能
  • 15篇林孝松
  • 13篇王蓉
  • 13篇陈野鹰
  • 12篇袁建议
  • 12篇周云涛
  • 12篇王凯
  • 12篇吴四飞
  • 12篇王圣娟
  • 12篇李明
  • 11篇刘丽
  • 11篇唐芬
  • 10篇陈远川
  • 9篇梁丹

传媒

  • 70篇重庆交通学院...
  • 50篇重庆交通大学...
  • 32篇公路
  • 26篇中国地质灾害...
  • 25篇重庆师范大学...
  • 11篇人民长江
  • 11篇振动与冲击
  • 10篇重庆建筑大学...
  • 9篇重庆大学学报...
  • 9篇地下空间与工...
  • 8篇岩土工程学报
  • 8篇山地学报
  • 7篇价值工程
  • 7篇应用数学和力...
  • 7篇科技创新导报
  • 6篇地下空间
  • 6篇岩土力学
  • 6篇路基工程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5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6篇2018
  • 25篇2017
  • 29篇2016
  • 29篇2015
  • 23篇2014
  • 28篇2013
  • 23篇2012
  • 46篇2011
  • 37篇2010
  • 33篇2009
  • 20篇2008
  • 19篇2007
  • 24篇2006
  • 21篇2005
  • 24篇2004
  • 12篇2003
5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推移式滑坡形成机制的力学演绎被引量:17
2010年
基于断裂力学、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推移式滑坡的破坏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计算模型进行模拟,搜索到最危险滑动面,并认为滑坡是沿其贯通的。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推移式滑坡的实际破坏状态是比较吻合的,本方法对其他类型的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宝亮彭盛恩陈洪凯
山区公路泥石流病害与防治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物质容量大、流速快、破坏力强的灾害性地质现象,在我国西藏、新疆、甘肃、四川、重庆、云南等地频频发生,对这些地区的公路交通、房屋建设、矿山设施、水电站造成毁灭性打击,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建设、城镇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拦路虎。因而,以公路泥石流病害成因与防治研究破除我国西部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不仅尤为必要,还迫在眉睫。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2014年5月版)一书,便是陈洪凯、唐红梅等为开创公路泥石流研究新方向与开发防治新技术而四处奔走的、辛勤耕耘的产物,是正面回应公路泥石流灾害成因、预防、治理的专著,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回顾全书,其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廖学海陈洪凯蒋鸿正
关键词:公路泥石流公路交通乡村建设房屋建设
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现状(Ⅰ)被引量:20
1996年
岩体渗流是水电、交通、建筑及国防等土建工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个渐为人们重视的重要的岩土工程问题,对边坡、坝基稳定性及基础岩土体的承载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乃至制约作用.通过对40余年来国内外岩体渗流文献的分析、整理,归纳出了岩体渗流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即裂隙岩体渗流计算模型、渗透系数、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本文对前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适用有效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陈洪凯
关键词:岩体渗流渗流场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健康判据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从研究衬砌背后空洞单项指标判据出发,结合实例采用室内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分析了衬砌背后存在不同尺寸空洞时结构的承载力大小变化、病害产生形式和变化规律等。得到了隧道衬砌背后空洞的单项指标健康判据:隧道健康状态时背后无空洞,处于亚健康时背后空洞小于100 mm,病害阶段时背后空洞介于100~550 mm之间,病危阶段时背后空洞大于550 mm。
李明李明陈洪凯
关键词:隧道衬砌健康判据
三峡库区危岩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被引量:80
2002年
危岩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危岩治理应充分认识其发育的环境条件 ,在正确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排水和监测工程 ,采取“清、撑、锚、灌、拦”等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确保危岩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本文以三峡库区万州太白岩危岩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阐述了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陈洪凯欧阳仲春廖世荣
关键词:三峡库区危岩崩塌
环境交通学中的分形理论探讨被引量:2
1996年
基于环境交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文对分形理论在环境交通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交通环境系统具有功能分形特性;交通环境管理具有管理分形特性;交通环境评价则具有信息分形、时间分形和几何分形特性.分形理论为环境交通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洪凯唐红梅
关键词:交通工程
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灾害防治被引量:11
2009年
牛牛坝公路泥石流属于粘性泥石流,沉积区洪积扇典型,沉积物淤埋厚度12~25 m,泥石流在沉积区冲淤变动、加积特性显著,爆发周期3~5a。提出了泥石流隧道治理技术,拟定了治理结构方案,并进行了结构计算。以泥石流隧道附近的泥石流沟为对象,运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初始状态及峰值流量状态泥石流隧道及邻近泥石流沉积物内大主应力的变化规律,发现泥石流隧道顶部泥石流峰值流量出现8 s以后沉积物及隧道结构内的大主应力才达到峰值。治理工程于2003年底修建完成,4a来经历了2次泥石流检验。现场观测发现,该防治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陈洪凯唐红梅鲜学福
关键词:道路工程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阈值研究综述被引量:56
2012年
为更好地对滑坡进行预测预报,将作为滑坡预警重要判据的经验性降雨阈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滑坡产生机理加以评述。提出了经验性降雨阈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受客观统计资料影响较大、降雨强度的选择问题、地区性限制明显、如何进行前期降雨时间选择问题、前期降雨型式的考虑问题、降雨、滑坡的周期性对降雨阈值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经验性降雨阈值应同滑坡产生机理密切结合、经验性降雨阈值应同环境地质背景紧密结合、完善降雨滑坡监测机制,灵活选取经验性降雨阈值。
陈洪凯魏来谭玲
关键词:降雨型滑坡
三峡库区巫山冯家坝滑坡危险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减免由于滑坡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巫山冯家坝滑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对比矩阵,计算权向量,最终确定巫山冯家坝滑坡的危险度等级属于较高危险区。
谷秀芝彭玉麒陈洪凯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滑坡权向量危险度
降雨特性对滑坡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降雨条件是中国诱发滑坡灾害的根本原因,探讨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对降雨特性的响应关系是揭示滑坡成灾机制的关键环节。【方法】递增型降雨和中峰型降雨是重庆境内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降雨型式,据此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分析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对降雨特性的响应问题。通过模型试验,得到了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随降雨历时的系列变化曲线。【结果】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可分成缓变阶段、激增阶段和稳定阶段,且仅在激增阶段后期和稳定阶段时滑坡体才达到饱和状态;递增型降雨条件下各测点记录的孔隙水压力峰值点线斜率小于中峰型降雨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峰值点线斜率,表明中峰型降雨更易使滑坡体达到饱和状态;滑坡表面的裂缝可显著影响降雨入渗特性,裂缝以下部分滑坡体更易发生变形和破坏;运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科学解释。【结论】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量化作用有积极意义。
陈洪凯周晓涵谭玲
关键词:土质滑坡孔隙水压力模型试验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