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煜
- 作品数:417 被引量:1,648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连续性血液净化阻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病早期病情进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陈煜段钟平朱彦涛李颖郭会敏张爱东赵军
- 关键词:病情进展阻断多脏器功能不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病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体外灌流处理对C3A细胞功能的影响
-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体外灌流前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胆红素、胆汁酸、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灌流对以上毒物的清除效果,并进一步观察体外灌流前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C3A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便了...
- 陈煜高虹段钟平
- 文献传递
- 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4-丁酸苯酯干预组(建模前6h腹腔注射)。Westem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评价肝脏功能,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脏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凋亡细胞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试验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于小鼠的生存分析,应用两两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Westernblot方法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蛋白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葡萄糖调节蛋白94随着急性肝衰竭的进展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非折叠蛋白反应蛋白1型内质网跨膜蛋白激酶1α、X盒结合蛋白1、活化转录因子6在急性肝衰竭早期被激活,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和caspasel2在急性肝衰竭晚期表达升高。4-丁酸苯酯抑制内质网应激可显著改善肝炎症[ALT:(1227.7±301.1)u/L与(727.5±412.5)u/L,P〈0.05;AST:(1682.9±580.2)u/L与(744.9±267.5)U/L,P〈0.051,并且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TNFα:1.55±0.47与0.63±0.20,P〈0.05;IL-1β:7.39±2.03与4.51±1.44,P〈0.05;IL-6:0.43±0.14与0.18±0.03,P〈0.05);凋亡细胞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试验和Westemblot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丁酸苯酯干预内质网应激可显著抑制肝细胞凋亡,并降低了剪切型caspase3表达。结论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
- 任锋杨丙章张向颖温韬王欣欣殷继明朴正福郑素军张晶陈煜陈德喜段钟平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脂多糖类炎症内质网应激
- 抑制PTEN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白丽任锋郑素军张晶陈煜段钟平
- 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置管的腿部固定装置
- 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置管的腿部固定装置,其包括腿部容纳件;所述腿部容纳件包括用于固定腿部膝盖上方的第一容纳件,和用于固定腿部膝盖下方的第二容纳件;所述第一容纳件和第二容纳件之间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先确定病人腿部...
- 李颖陈占军邹怀宾孔明周莉陈煜朱彦涛
- 文献传递
- 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126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人家属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涉及对血浆置换治疗的了解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人文关怀等10项内容。[结果]52.4%病人家属对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已有所了解,81.7%家属认为在血浆置换治疗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关于宣教时机,73.8%家属希望在治疗前1d进行有关治疗的宣教,62.0%家属希望宣教所用时间在15min~30min;69.0%家属希望宣教人员由医生进行,47.6%对宣教人员的年龄没有要求,63.4%希望医生或参与治疗的护士能给自己和病人同时进行宣教,62.7%希望能与医生进行一对一咨询,77.8%最需要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策,73.0%希望在已经确定治疗时间的情况下,在治疗前1d医生或参与治疗的护士能去病房再次探望自己和病人。[结论]单纯血浆置换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家属需求和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 李颖郭会敏郑素军陈煜张晓慧段钟平
-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家属健康教育需求
-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内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特点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组织内巨噬细胞在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nilure.ALF)大鼠模型中的形态变化及其在肝脏炎性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实验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及脂多赭(LPS)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各时间点(4、8、16、24 h)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ALT、AST,TBil和TNF-α的含量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D-GalN/LPS联合注射成功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表现为建立模型后ALT、AST及TBil水乎显著上升,于造模后24 h表达最商(P<0.01),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理特点。以细胞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胞质伸出较多微绒毛和伪足者为激活的巨噬细胞判断标准。建立模型后,在同样放大倍数下,肝组织中巨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以8 h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其形态变化反面减弱。与此同时,TNF-α建立模型后其含量逐渐升高,以8 h模型组的大鼠血清内含量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结论肝组织中巨噬细胞参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瘸理生理过程,其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初始阶段及促进炎性反应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李璐高原李珊珊张丹丹马春华许永枫陈煜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巨噬细胞透射电镜肿瘤坏死因子-Α
-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评价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价的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标志物包含热休克蛋白70或抗热休克蛋白70抗体。以包含热休克蛋白70的试剂盒用于ACLF的预后评价,其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等...
- 刘梅王婷段钟平郑素军任锋陈煜刘叶莹魏琳琳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 朱宝申黄卫平李素文孙丽娟尹华春陈煜邹怀宾张华戴二黑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
- HBV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
- 目的探讨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oglobuin,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共有728名HBsAg、HBeAg双阳性,HBVDNA水平高于6log10拷贝/mL的孕妇...
- 赵梦鱼邹怀宾陈煜郑素军段钟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