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梅

作品数:47 被引量:282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结核
  • 17篇肺结核
  • 16篇结核性
  • 14篇膜炎
  • 14篇脑膜
  • 14篇脑膜炎
  • 14篇结核性脑膜炎
  • 12篇结核病
  • 9篇老年
  • 8篇老年人
  • 6篇耐药
  • 6篇干扰素
  • 5篇药物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耐多药
  • 5篇结核病患者
  • 5篇抗结核

机构

  • 4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结核病...
  • 2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47篇陈红梅
  • 43篇高孟秋
  • 39篇马丽萍
  • 31篇张立群
  • 29篇刘荣梅
  • 23篇李雪莲
  • 22篇宋艳华
  • 21篇吴晓光
  • 17篇黄麦玲
  • 16篇谢莉
  • 9篇李强
  • 9篇孔忠顺
  • 7篇李琦
  • 4篇陆宇
  • 4篇马艳
  • 3篇高静韬
  • 3篇刘宇红
  • 2篇潘丽萍
  • 2篇陈效友
  • 2篇王庆枫

传媒

  • 14篇结核病与胸部...
  • 11篇中国防痨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医生...
  • 4篇中国医刊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多药肺结核危险因素分析及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糖尿病是否与MDR-TB存在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
李雪莲刘荣梅陈红梅张立群马丽萍高孟秋
关键词:糖尿病耐多药肺结核
文献传递
44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征。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44例老年TBM患者(年龄〉65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中位年龄72.5岁。根据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TBM3例、可能TBM41例。发病中位时问20d,63.6%(28/44)患者就诊时为TBMII、III期。临床表现以发热(40/44,90.9%)、头痛(27/44,61.4%)、消瘦(23/44,52.3%)、意识障碍(16/44,36.4%)、呕吐(16/44,36.4%)、脑膜刺激征(15/44,34.1%)为主。仅7例(7/44,15.9%)患者颅内压〉200mm H2O(1mm H2O=0.00978kPa)。44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均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均较为明显,但糖及氯化物降低不明显。32.6%(14/43)患者腺苷脱氨酶〉10U/L。26例患者行头颅MR/增强检查,88.5%(23/26)有TBM征象,主要以结核结节与结核瘤最常见,其次为基底池、侧裂池、软脑膜增厚。8例患者行头颅CT增强扫描,均无明确的TBM征象发现。67.6%(23/34)患者并发脑梗塞。所有患者均并发颅外结核,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3例)、继发性肺结核(15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胸椎结核(6例)常见。36例患者并发其他慢性疾病。26例初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达59.1%(26/44)。2例患者未接受抗结核治疗。42例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30例(30/42,71.4%)患者好转;5例(5/42,11.9%)患者死亡,5例(5/42,11.9%)患者放弃继续治疗,2例(2/42,4.8%)患者治疗后无好转。结论老年TBM患者多表现为亚急性、慢性病程,并发颅外结核病及慢性病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不典型,头颅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误诊率高,预�
黄麦玲马艳陈红梅刘荣梅宋艳华谢莉吴晓光马丽萍高孟秋李琦
关键词:结核脑膜老年人
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被引量:20
2022年
目的:探索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119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由专家组对其制定含贝达喹啉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收集患者服用贝达喹啉前的基线资料,并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电解质(钾、钙、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QTcF值,以及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QTc间期延长的因素。结果:119例患者均完成了72周抗结核治疗,处于停药随访中。其中,5例(4.2%)患者因在服用贝达喹啉24周内出现QTcF>500 ms,提前停用贝达喹啉;114例完成贝达喹啉治疗,包括53例完成24周(24周组),61例完成36周(36周组)。对于完成贝达喹啉治疗的114例患者,其第2周末时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谷浓度最高[1.753(1.365,2.412)μg/ml],明显高于第4周末[0.830(0.586,1.035)μg/ml]和第24周末[1.098(0.909,1.44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2,P<0.001;Z=-7.798,P<0.001),且第24周末时的谷浓度明显高于第4周末谷浓度(Z=-7.826,P<0.001)。无论是24周组还是36周组患者,停用贝达喹啉12周后的血药浓度[0.769(0.500,0.947)μg/ml和0.824(0.642,1.023)μg/ml]均恢复到服药后第4周末水平;停用24周后血药浓度仍接近有效血药浓度(0.6μg/ml)。心电图QTcF值的变化规律与贝达喹啉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服用贝达喹啉后均逐渐升高,停用贝达喹啉前后时达峰,随后均逐渐下降。8例(6.7%)出现心电图QTcF>500 ms;36例(30.3%)出现QTcF>450 ms;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岁)、低体质量指数(<18.5)、低钙血症(<2.3 mmol/L)更容易导致QT间期延长[OR(95%CI)值分别为7.
谢莉朱慧高静韬刘忠泉马丽萍张立群戈启萍聂理会孔忠顺吴晓光刘荣梅陈红梅宋艳华李强吕子征刘宇红陆宇逄宇高孟秋
关键词:药物监测心电描记术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60例老年T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误诊组与非误诊组老年TBM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老年TBM患者中,住院前误诊患者32例,误诊率为53.3%,主要误诊疾病依次为肺部感染11例(34.4%)、未明确部位感染性疾病6例(18.8%)、上呼吸道感染4例(12.5%)、脑血管疾病3例(9.4%)。误诊组发病时间、发热发生率、脑脊液糖水平分别为42.5(20.3,60.0)d、96.9%(31例)、1.5(1.1,2.3)mmol/L,与非误诊组15.0(10.0,20.0)d、75.0%(21例)、2.3(1.4,3.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并发症、并发慢性疾病、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TBM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疾病多,脑脊液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低、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导致老年人TBM误诊率高。
黄麦玲马艳高孟秋宋艳华陈红梅孔忠顺张立群潘丽萍陈效友李琦
关键词:结核脑膜误诊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入选,死亡4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天(1~177天),50%患者死于入院30天内。死亡患者和生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明显不同,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80岁,MBI≤12,脑积水和BMRCⅢ级。结论 TBM死亡患者在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上有特征,高龄、严重营养不良、脑积水及结脑分级为BMRCⅢ级者有较高的死亡率。
吴晓光李雪莲陈红梅马丽萍张立群
关键词:结核脑膜炎发病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对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索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电图QT间期(简称“QT”)的影响,为贝达喹啉临床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北京胸科医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依据纳人和排除标准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给予含贝达喹啉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的第2、4.8.12、16.20.24周末及完成贝达喹啉用药疗程后12个月每12周检测1次心电图。按心率校正、采用Fridericia公式计算的QT值(QTcF值)。首先采用t检验、ANOVA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基线QTcF值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耐药类型组间的差异性;其次,采用独立样本1检验比较治疗期间不同时点QTcF值与其基线的差异;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基线QTcF平均值为(404.90±19.27)ms,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过程中23例(19.2%)患者出现QTeF值较基线延长2>60ms,10例(8.3%)患者同时出现QTcF2500ms。患者QTeF平均值随着贝达喹啉使用疗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至20周末达峰值,且此前各时点QTcF值均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末,QTcF值为(413.51±22.69)ms(t=4.064,P=0.000);治疗4周末,QTcF值为(413.38±17.81)ms(t=4.022.P=0.000);治疗8周末,QTcF值为(414.78±23.71)ms(t=3.796,P=0.000);治疗12周末,QTcF值为(416.23±25.06)ms(t=3.752,P=0.000);治疗16周末,QTcF值为(419.23±29.18)ms(t=4.584,P=0.000);治疗20周末,QTcF值为(425.45±30.84)ms(t=5.865.P=0.000)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个月期间,QTcF平均值在第36周末、48周末分别为(419.10±31.38)ms和(419.60±27.74)ms.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6周末,t=3.698.P=0.000;治疗48周末t=2.790.P=0.007)。QTcF平均值在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12个月期间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周末,QTcF值为(409.70±19.60)ms(t=0.759,P=0.453);治疗72周末,QTcF值为(412.77±15.96)ms(t=2.051,P=0.051)]。在上述观察期内�
谢莉高静韬马丽萍张立群孔忠顺吴晓光刘荣梅陈红梅宋艳华李雪莲黄麦玲李强吕子征刘宇红高孟秋
关键词:药物毒性
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85名,同时行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以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简称T-SPOT.TB检测)、血抗结核抗体、痰...
刘荣梅高孟秋张立群吴晓光谢莉陈红梅李雪莲黄麦玲马丽萍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Γ干扰素释放试验
文献传递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并发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86例经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为TBM的患者资料,其中414例(85.2%)未出现颅神经损伤(无颅神经损伤组),72例(14.8%)并发颅神经损伤(有颅神经损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以及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有颅神经损伤组患者在发热(90.3%,65/72)、头痛(90.3%,65/72)、恶心呕吐(56.9%,41/72)、意识障碍(54.2%,39/72)、误诊率(38.9%,28/72)方面均高于无颅神经损伤组[分别为77.3%(320/414)、66.7%(276/414)、22.7%(94/414)、31.4%(130/414)、26.6%(110/414)](χ^ 2=6.280,P=0.012;χ^2=16.334,P=0.000;χ^2=35.840,P=0.000;χ^2=14.015,P=0.000;χ^2=5.201,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M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为有头痛的症状[OR(95%CI)=4.109(1.806~9.349),Wald χ^2=11.353,P=0.001]、有意识障碍[OR(95%CI)=2.531(1.493~4.290),Wald χ^2=11.901,P=0.001]。72例并发颅神经损伤的患者多见视神经(52.8%,38/72)、动眼神经(56.9%,41/72)损伤,两组颅神经同时受累16例(22.2%),三组颅神经同时受累3例(4.2%)。抗结核药物治疗2个月后随访,69例(95.8%)患者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1.4%)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仅2例(2.8%)患者遗留有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 TBM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误诊率较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较明显,且头痛、意识障碍与出现颅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经有效抗结核治疗转归良好。
李雪莲李洁陈红梅刘荣梅马丽萍张立群高孟秋
关键词:颅神经损伤疾病特征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6a表达
2015年
目的研究miR-146a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izonl一步法从结核病患者、结核病潜伏感染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测定miR-146a的表达。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6a表达较结核潜伏感染和健康对照者显著下降,而潜伏感染者miR-146a表达水平(4.49±0.61)与对照组(4.57±0.25)没有差异。同时,miR-146a下游靶基因TRAF6、IRAK-1以及TNF-α表达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较结核潜伏感染和健康对照者增加。结论与健康对照和潜伏感染者相比,miR-146a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显著下降,推测miR-146a有可能成为鉴别活动性结核和结核潜伏感染新的标记物。
吴晓光张立群高孟秋马丽萍陈红梅宋艳华刘荣梅黄麦玲李雪莲谢莉
关键词:结核病MIR-146A
三种胸腔积液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比较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anse,ADA)、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抽取胸腔积液送检ADA、T-SPOT.TB和Xpert MTB/RIF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ADA为(45.3±22.6)U/L,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3.2±23)U/L,差异有显著性(t=3.893,P=0.000),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1%和84%。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的中位数分别为1000 SFCs(931,1000)和32 SFCs(4,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126.0,P=0.000),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和96%。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3.3%和100%。胸腔积液ADA、胸腔积液T-SPOT.TB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胸腔积液Xpert MTB/RIF(χ~2=30.789,P=0.000;χ~2=45.534,P=0.000)。胸腔积液ADA和胸腔积液T-SPOT.TB的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χ~2=2.314,P=0.204)。三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和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Xpert MTB/RIF对胸腔积液标本的诊断价值则较低。胸腔积液T-SPOT.TB和ADA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
李雪莲陈红梅张立群马丽萍吴晓光高孟秋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Γ-干扰素结核性胸膜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