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逊文

作品数:120 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2篇骨折
  • 19篇关节
  • 14篇股骨
  • 11篇愈合
  • 10篇中医
  • 9篇手术
  • 9篇外固定
  • 9篇疗效
  • 9篇股骨干
  • 8篇腰椎
  • 8篇软组织
  • 8篇手法
  • 8篇髓内
  • 8篇髓内钉
  • 8篇锁髓内钉
  • 8篇内固定
  • 7篇康复
  • 7篇固定术
  • 6篇软组织损伤
  • 6篇骨干骨折

机构

  • 108篇佛山市中医院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医研究院骨...
  • 1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天津骨科医院

作者

  • 120篇陈逊文
  • 35篇陈志维
  • 18篇吴征杰
  • 17篇何利雷
  • 15篇刘效仿
  • 15篇朱永展
  • 15篇钟广玲
  • 13篇沈楚龙
  • 10篇陈渭良
  • 10篇傅强
  • 10篇李焱
  • 9篇谢韶东
  • 9篇徐志强
  • 6篇何风春
  • 6篇江湧
  • 6篇杨海韵
  • 5篇余海波
  • 5篇曹海伟
  • 5篇邹运璇
  • 5篇张兆华

传媒

  • 17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中国骨伤
  • 7篇新中医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九次全国中...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第九次全国中...
  • 3篇世界中医骨科...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国残疾人健...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第九次全国中...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11篇2006
  • 10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3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掌背动脉的逆行掌骨关节面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骨关节缺损被引量:12
1995年
在手各掌骨间隙背侧,走行有4条掌背动脉,在各掌骨头之间,均发出一条恒定的吻合支,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构成掌骨掌背动脉的血管吻合网,并有二条小静脉伴行,与腕背侧血管网吻合向腕掌关节和掌骨供血。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掌骨关节面修复手部关节缺损8例,获得成功。用带伸腱掌骨块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皮瓣,一次修复骨关节缺损合并肌腱和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就地取材,不损伤手部主要的血管和神经,可一次修复多个关节,配合外固定支架,术后立即功能锻炼,保证了骨关节可靠固定和术后早期活动。
左中男陈逊文元启鸿杨志锋何斌
关键词:骨关节缺损掌背动脉关节组织瓣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 2007-11-27/2008-12-01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 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 周龄 Wistar 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 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 pcDNA3-bFGF 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 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 Wistar 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 2,4 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结果:利用 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 pcDNA3-bFGF 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 G418 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 mRNA 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
史德刚栗国梁张积仁黄忠琴许灼新陈志维陈逊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血管生成
内外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附23例报告)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采用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骨大块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肱骨骨折骨不连。方法 :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折端加自体大块髂骨植骨并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髂骨块及骨折端。结果 :所有病例 3~ 6个月愈合 ,治愈率 95 %。结论 :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髂骨夹板式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 ,操作简单 ,缩短骨不连治疗时间 ,治愈率高 ,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方式。
李焱陈逊文吴征杰
关键词:肱骨骨不连植骨外固定
骨宝口服液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4年
陈逊文沈楚龙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DEXA)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骨密度变化 ,说明临床测定骨折愈合程度的方法。方法 :对 171例前臂骨折在正常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区及其相邻两侧非骨折区骨矿物密度 (BMD)变化 ,将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在整个观察期内 ,骨折区BMD值呈显著上升趋势 (P <0 .0 1)。结论 :DEXA对骨折端的BMD跟踪测定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端骨痂生长状况 。
傅强陈志维曹海伟刘效仿陈逊文陈渭良钟广玲
关键词:骨密度骨折骨痂
带掌背动脉的逆行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外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1995年
在手各掌骨间隙背侧,走行有4条掌背动脉,在各掌骨头之间,均发出一条恒定的吻合支,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构成掌骨的掌、背侧动脉的血管网,并有二条小静脉伴行。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岛状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肌腥及骨缺损26例,获得成功,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9cm×8cm。该术式方法简单,实用,可一期修复手指骨、肌腱及皮肤缺损,不损伤手部的主要血管和神经。
钟广玲左中男陈逊文
关键词:手损伤掌背动脉外科皮瓣修复术
平山病1例报告
2010年
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一种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多为青春期隐匿发病。本文报道了一例26岁男性患者,双手握力差,双手部肌肉萎缩,受寒冷刺激后双手无力加重,手指伸展时出现震颤,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双侧小指展肌,指总伸肌,右侧桡侧腕伸肌电活动示神经损害。颈椎MRI提示颈段脊髓轻度萎缩、稍细,颈椎屈曲位示颈4~6椎体平面脊髓后、硬脊膜外间隙内呈梭形(半月形)增厚,混杂异常信号影,符合平山病的诊断。改变有自限性,佩戴颈托结合中医调理,效果好。
郭剑陈逊文曹正霖
关键词:平山病肌萎缩
前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比较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31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其中14例行ALIF,17例行TLIF,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间高度、椎体间角度,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融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ALIF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0ml,TLIF组分别为160min、620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IF组出现2例腹膜撕裂,予缝合后愈合;3例发生腹膜后血肿、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正常。TLIF组出现2例硬膜撕裂,予缝合后愈合;2例神经根牵拉伤,经脱水、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每组术后1年时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椎间高度、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1年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ALIF组疗效优良率为85.7%,TLIF组为82.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ALIF和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ALIF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相对较少。
曹正霖陈逊文吴增晖
关键词:腰椎术后综合征前路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骨科康复与中医理念被引量:13
2007年
江湧陈渭良陈逊文
关键词:骨科康复中医理念
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端生长影响的回顾性研究(附282例病例报告)
骨折的治疗不外乎是复位和固定的过程,而骨折的愈合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很多,除去骨折本身的生理学因素,如骨折部位,创伤程度外,固定方法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选择不同的复位固定方法就成为创伤骨科治疗中...
谢韶东江湧何家雄陈逊文吴峰徐志强何风春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