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莹莹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三维重建
  • 2篇动脉
  • 2篇形态学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学
  • 2篇神经根
  • 2篇椎体
  • 2篇下颌
  • 2篇教学体系
  • 2篇颈神经
  • 2篇可行性
  • 2篇老年
  • 2篇教学
  • 2篇臂丛
  • 2篇臂丛神经
  • 2篇臂丛神经根
  • 2篇臂丛神经根性...
  • 2篇CT三维
  • 2篇CT三维重建
  • 1篇带教

机构

  • 16篇吉林大学中日...
  • 8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音乐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松原市中心医...

作者

  • 17篇韩莹莹
  • 9篇李幼琼
  • 5篇康春阳
  • 4篇王志佳
  • 4篇程凯亮
  • 3篇刘晓阳
  • 3篇陈加俊
  • 2篇王祥
  • 2篇王佳贺
  • 2篇李东霓
  • 2篇王玉发
  • 2篇高鹤铭
  • 1篇刘丹
  • 1篇成伏波
  • 1篇夏长丽
  • 1篇李玮
  • 1篇王阳
  • 1篇王阳
  • 1篇井月
  • 1篇徐然东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东北地区第二...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虹吸部三维重建影像研究及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通过测量颈内动脉虹吸部相关参数及三维重建函数,模拟颈内动脉虹吸部走形特征,以防止在前床突手术、栓子切除术等外科操作时对颈内动脉的损伤。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7~2018年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U型89例、V型29例。测量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重建后的坐标;通过MATLAB7.0软件重构函数,绘制图像;利用测得坐标计算距离、角度等参数(AD:颈内动脉C4段长度;DF:颈内动脉C5段长度;FI:颈内动脉C6~C7段长度;OF:轴向平面上坐标原点到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分支点的长度;OI:轴向平面上坐标原点到颈内动脉发出大脑前动脉分支点的长度;∠ADF:颈内动脉虹吸部的下角度;∠DFI:颈内动脉虹吸部的上角度)。结果函数公式,U型:0.0963×(X-1.8657)2+(-0.0287)×(Y-5.6018)2+0.0208=(-0.0060)×(X-4.0741)3+0.9782,X∈[-2.8201,-0.6722],Y∈[-0.3803,10.3121];V型:0.2785×(X-1.3346)2+(-0.0702)×(Y-2.9686)2-0.1029=(-0.0187)×(X-3.0730)3-0.0002×(Y-7.3186)5-0.1074,X∈[-2.7631,-0.8702],Y∈[-1.7432,10.2411]。V型的DF和OF距离短于U型(P<0.05),U型和V型的AD,FI及OI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型的∠ADF大于U型的(P<0.05),U型和V型的∠D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前床突为骨性标志的三维重建函数可应用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形态学评估及前床突手术、栓子切除术前的评估中。
钟专康春阳王志佳李幼琼韩莹莹
关键词:前床突动脉粥样硬化颈内动脉虹吸部眼动脉瘤三维重建
浅谈“新医科”背景下的神经病学教学体系改革
2023年
在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背景下,新医科作为四新之一,其人才培养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主导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浪潮,给高校医学教育带来福音,同时也给相关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
韩莹莹康春阳李东霓王志佳刘晓阳钟专
关键词:区块链教学活动
第7颈神经通过椎体隧道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可行性
目的 通过椎体隧道通路方式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为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术式.方法 利用20具成人尸体,模拟椎前通路术式和隧道通路术式进行对比,观测两种术式下可供移植神经根的有效长度.选取30例成年人对颈部...
夏长丽李幼琼井月田勇王祥韩青王阳韩莹莹苏略王玉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合并出血转化二例报告及文献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Solotaire支架取栓术再通率可达79%,高于动脉或静脉溶栓。支架取栓术主要方法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置于狭窄处,覆盖血栓并将其取出,打通闭塞血管,快速恢复血运,与传统的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相比,避免了药物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一大进步。但是,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依然是血管内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与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渗漏在头颅CT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影,二者亦可同时存在,临床上如何区分二者决定着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但对于此问题却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主要从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合并HT患者入手,分析支架取栓后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影像学表现及如何与脑梗死后HT区分。
庞随随陈加俊孙大华韩莹莹高鹤铭齐心畅孙亚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造影剂渗漏出血转化取栓术血管内治疗
薄层CT三维重建图像下脑膜中动脉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为颅中窝硬脑膜的主要供血动脉,发自上颌动脉,经棘孔入颅后在颅内侧面的脑膜中动脉沟走行,一般分为前后两个主干[1]。目前,血管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措施[2],有文献研究[3-5]报道,脑膜中动脉是理想的搭桥血管;颅中窝和岩斜区手术开颅过程中易损伤脑膜中动脉[6],造成出血、模糊手术视野和增加手术耗时等不利后果。综上所述,
李真胜男程凯亮韩莹莹段浩博罗祺李幼琼
关键词:脑膜中动脉颅中窝棘孔体表投影颅骨标本
呼吸科病房老年病人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对老年病人(年龄≥65岁)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老年病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5例,占92. 77%。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占43. 71%;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16. 98%和12. 89%。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20例,占6. 29%。真菌3例,占0. 94%。不同病原菌耐药程度不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达90%~10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亦达38%~90%,仅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0. 3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亦较严重。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相对乐观,临床可选药物较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几乎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及替加环素最为敏感。结论老年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来更好地控制疾病和防止产生耐药菌。
褚月娇周楚铭韩莹莹刘丹万小旭王佳贺
关键词:革兰阳性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病房
CT三维重建下中老年人下颌管在骨与软组织表面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下颌管与下颌骨、咬肌和皮肤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相关结构的标记和测量,包括下颌管与下颌骨、咬肌和皮肤表面投影的相关参数。结果下颌管在下颌骨、咬肌表面投影测量各参数男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颌管在皮肤表面投影测量各参数男女对比有1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获得下颌管在下颌骨、咬肌和皮肤表面的体表投影参数,其各参数的测量为相关颞下颌支手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段浩博李真胜男白芃程凯亮韩莹莹李浩李幼琼
关键词:下颌管下颌骨咬肌CT重建
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被引量:8
2019年
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1]。复合型人才内涵,'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因此,复合型人才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是全面发展的人才[2]。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不但有利于解决现有医学人才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弱的弊病,显著提高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跨专业地进行接触、交流和研究。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崇尚知识与能力两手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宽—专—交'培养程序.
韩莹莹康春阳钟专权威王志佳金辉赵丹孙大华
关键词:神经内科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实习医生医学生带教老师
椎骨骨小梁组织形态学研究进展
2007年
李玮孙霓韩莹莹徐然东成伏波李幼琼
关键词:椎骨骨小梁组织形态学
CT三维重建下髋臼形态的测量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上下径(SID)参数。结果:总AA为(8.78±5.34)°,其中男性为(7.84±5.55)°,女性为(9.60±5.06)°;总CE角为(33.59±5.91)°,其中男性为(34.55±6.03)°,女性为(32.78±5.70)°;总ACE角(29.01±5.65)°,其中男性为(28.02±5.94)°,女性为(29.80±5.30)°;总AVA为(20.92±5.55)°,其中男性为(20.48±5.08)°,女性为(21.25±5.89)°;总ABA为(51.27±4.16)°,其中男性为(51.71±4.37)°,女性为(50.89±3.96)°;总SID(53.79±3.92)mm,其中男性为(56.55±2.64)mm,女性为(51.46±3.25)mm。AA、CE角、ACE角及SID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国外报道外国人髋臼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男女髋臼形态存在差异,且与外国人髋臼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国人髋臼形态学参数比单纯应用国外数据能更好地指导国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操作,并对国人假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韩莹莹肖成双杨麒巍来颖郝爽马鹤成李幼琼
关键词:髋臼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