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应机 作品数:17 被引量:5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更多>>
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科学翻译家李善兰 被引量:5 2007年 李善兰通过开创性翻译《续几何原本》、《代微积拾级》、《谈天》等科学著作,把西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首次引入中国,堪称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翻译大量的科学名词,并创出一条译、研相结合的翻译道路。 于应机关键词:科学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归化与异化 被引量:6 2010年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并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有很强的阐释力。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翻译就是把包含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的模因复合体经载体转换从原作向译作传递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尽可能保证模因复合体的保真度。异化可实现核心模因与附属模因的双重传递,但鉴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无法同时兼顾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时,需根据模因传递最大化原则使用归化策略,以传递核心模因。 谢丹 于应机关键词:模因 归化 异化 论汉英语人体词的隐喻认知相似性——以“手/hand”为例 被引量:1 2012年 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世界过程、生理基础和生活体验,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在人体词的隐喻认知上具有很多相似性。本文拟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汉英语人体词"手"构成的隐喻性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汉英语"手"类词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相似性。 杨珍珍 于应机关键词:人体词 隐喻 北宋僧人赞宁的译学思想 被引量:3 2008年 北宋僧人赞宁是佛学家,也是翻译家。然而他的翻译研究却没有引起译界的足够重视。他编纂的《宋高僧传》开篇就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翻译史研究资料。在《宋高僧传》中,他总结回顾了我国的佛经翻译史,论述了翻译的起源、性质和功能,探讨了翻译方法。 于应机 程春松关键词:译学思想 《宋高僧传》 《20世纪中国翻译史》评述 被引量:5 2006年 方华文的著作《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一书阐述了清末民初、民国时期以及建国以后三个历史时期的翻译概况,其中包括对译品、译者的介绍以及对翻译理论构建情况的介绍,为系统了解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活动的全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测台。作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的译史新作,该书不仅贯通了中国翻译发展史上的历史时空,而且为建立中国自成一体的翻译理论体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一本难得的译史著作。 贺爱军 于应机关键词:译史 翻译理论 知识性 趣味性 兼谈理工类大学的校名英译问题 被引量:6 2006年 理工类多科性大学校名翻译通常有两种译法:“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对其结构的语言和语用分析表明,这两种形式本身都有两种理解,社会语境影响对它们的正确理解。随着教育的发展,理工类多科性大学日益增多,“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译法。 于应机关键词:校名 翻译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翻译,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揭示出词典翻译的本质和特点,能促进词典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翻译质量的提高。对比研究显示,词典翻译是科学不是艺术,应该是等值翻译而不是等效翻译;词典翻译具有辅助认知... 于应机关键词:词典翻译 文学翻译 文献传递 传统译学研究的跨越:图里的描述翻译学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其描述译学研究是对传统翻译观的超越,并使人们对翻译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使翻译理论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单伟龙 于应机模因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被引量:4 2011年 商标翻译在外贸商品交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商标翻译模因图”并配合相关译例,论述了商标模因的跨语言传递过程可分解为模因核的直接复制与模因壳的间接重组,继而装配合成新的模因,最终实现底层的模因“遗传物质”等同,以及表层的商标译名与原名语用等效。另外,商标模因壳的重组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可采取对等替换法与谐音寓意法。 谢丹 于应机关键词:商标翻译 语用等效 ICM的四种类型及其关系 被引量:5 2013年 Lakoff提出的ICM认知模型,依据结构型式,可分为四个子模型: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在对ICM的四个子模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性研究中发现,转喻和隐喻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 黄丙伟 于应机关键词:ICM 命题模式 隐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