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秀梅 作品数:16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本研究探讨在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共计斑块112个,其中发生脑梗死患者3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42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一致性Kappa值为0.790(P<0.05);不稳定性斑块MR积分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P<0.05);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平均MR积分明显高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无脑梗死患者(P<0.05);平均MR积分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因此,快速三维MR血管壁成像技术能有效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有一定应用价值。 凌秀梅 苏寿红 曾阳东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外静脉通道在64排CTA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015年 随着CT技术的飞跃发展,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成为全身各部位大动脉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由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病变部位血管扫描,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CTA不仅可以直观显示动脉管腔的改变,包括狭窄、闭塞、扩张及瘤样改变,而且可以客观评价动脉壁的增厚、钙化及附壁血栓。CTA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利于外科医生更好地设计手术方案,以利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钟丽华 邱维加 周智鹏 张辉阳 凌秀梅 刘峥关键词:血管造影 PACS系统影像征象分类模块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9年 医学影像学是以图像的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以疾病为主导,按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来进行教学[1],这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影像诊断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于医学影像学来说,对病变的影像征象进行准确的识别、判断和分析是影像诊断的基础,也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随着精准医学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对于诊断和治疗精确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周智鹏 何徽 曾阳东 龙梅 凌秀梅 李啸天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见习教学 低浓度对比剂根据体重个体化注射方案在肺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和注射方案的优化。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CTPA检查的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A、B组分别使用370mgI/mL、320mgI/mL浓度对比剂,C、D两组使用300mgI/mL浓度对比剂,A、B、C三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案,对比剂总量为45mL,注射速率为5mL/s,D组对比剂总量根据体重进行个体化设置(0.6mL/kg),9s注射完毕,速率为3~5mL/s,各组对比剂注射后采用相同速率注射30mL的0.9%氯化钠溶液。结果:根据体重设置个体化注射方案组平均每位患者对比剂用量比常规注射方案减少了16.67%,各组图像血管显示良好,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2,P=0.607>0.05)。结论:在CTPA检查中,在低管电压(80kV)扫描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300mgI/mL),根据体重设置个体化注射方案,患者摄取碘当量大大减少,注射速率适宜,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曾阳东 张辉阳 苏寿红 凌秀梅 刘志永 刘峥关键词:肺动脉 低剂量 对比剂 颈外静脉上段CTA血管造影注射对比剂的护理 2015年 大动脉血管的病变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发病急,病情危险,发病时间无规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快速影像成像是检查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采用高速高压注射对比剂进行CTA成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为CTA成像检查的首选。 钟丽华 邱维加 凌秀梅关键词:CTA 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与X碘油造影在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RT-3D-HyCoSy)在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X碘油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考虑为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进行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RT-3D-HyCoSy)及X线下碘油造影(HSG),对比观察两组输卵管走形及盆腔造影剂分布情况,比较RT-3D-HyCoSy、HSG对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的一致性.结果 18例共36条输卵管,RT-3D-HyCoSy显示输卵管通畅21条(58.3%),输卵管阻塞10条(27.8%),输卵管通而不畅5条(13.9%),HSG显示输卵管通畅21条(58.3%),输卵管阻塞9条(25.0%),输卵管通而不畅6条(16.7%),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且RT-3D-HyCoSy可清晰显示宫腔病变3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例,宫腔粘连1例.结论 RT-3D-HyCoSy具有可动态立体显示子宫输卵管情况、无辐射、无碘过敏等优点,在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症中操作便捷、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李琴 金占强 以善佳 苏丽丽 喻虹祯 凌秀梅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输卵管 不孕症 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剂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和室间隔的CT值,并以CT值的标准差作为对比剂均匀度值。结果:各组对比剂总量平均为A组75.0 ml,B组52.2 ml,C组62.9 ml。B组较A组减少对比剂量约30.4%(P<0.01),C组较A组减少约16.1%(P<0.01);各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A组5.0 ml/s,B组4.0 ml/s,C组3.9 ml/s。B组较A组降低约19.7%(P<0.01),C组较A组降低约21.3%(P<0.01)。三组中主动脉根部、左心室和室间隔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右心室和右心房CT值明显高于B组(P<0.01);B组和C组右心房CT值均匀性高于A组(P<0.01)。各组冠状动脉增强水平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冠脉图像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用量少,对右心腔和室间隔显示好,有利于冠脉显示以及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分析。 周智鹏 张辉阳 邱维加 凌秀梅 苏寿红 陈德勤 殷亮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比剂 镰状细胞病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X线片表现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片表现。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例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X线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25岁;双侧同时坏死9例,其中FicatⅡ期3髋,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下或股骨颈少量骨囊性变,有硬化边,Ⅲ期7髋,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内骨质密度不均匀,关节面下新月形或小囊状透亮区,周围可见骨质硬化,伴有股骨头塌陷变形,Ⅳ期14髋,X线片表现除了有Ⅲ期的征象外,继发髋关节间隙变窄和退行性变。结论: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片表现缺乏特征性,但此病常于青少年发病,且双侧股骨头常同时坏死。 曾阳东 邱维加 何涌 张辉阳 何敏丽 凌秀梅关键词:镰状细胞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 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讨骨肌系统良恶性病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实施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选本院接诊的50例伴四肢肌骨良、恶性病变患者开展研究,借助不同核磁共振线圈进行轴状位、矢状位的有效检查,同时利用单次回波平面技术进行轴向位的勘察,对病变中央、边缘相关指标展开分析对比。结果:良性病变组中央Iso及ADC数值相较于恶性病变组明显提升(P<0.05);两组病变边缘Iso、ADC及FA和Vra比对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骨肌系统良恶性病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实施诊断可获理想效果,应用可行性强。 凌秀梅 曾阳东 苏寿红 刘静关键词:骨肌系统 良性病 恶性病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大鼠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和t-PA溶栓治疗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大鼠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和t-PA溶栓治疗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只,假溶栓组5只。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后行常规MR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成像,观察脑缺血范围。缺血2 h进行t-PA溶栓治疗,缺血24 h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DWI能显示早期脑梗死。大脑中动脉栓塞后24 h t-PA溶栓组神经功能缺陷得分为1.1分,假溶栓组神经功能得分为3分。栓塞后24 h TTC染色脑梗死面积和体积均显示t-PA溶栓组明显小于假溶栓组。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保证实验成功率和准确性。自体血栓栓塞和t-PA治疗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周智鹏 邱维加 张辉阳 曾阳东 苏寿红 凌秀梅关键词:脑缺血模型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