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民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柴油
  • 5篇柴油机
  • 3篇微粒捕集器
  • 3篇后处理
  • 3篇后处理技术
  • 3篇捕集器
  • 2篇氧化催化器
  • 2篇柴油机微粒
  • 2篇柴油机微粒捕...
  • 2篇催化器
  • 1篇道路车辆
  • 1篇行驶工况
  • 1篇实际行驶工况
  • 1篇燃油
  • 1篇燃油品质
  • 1篇尾气
  • 1篇尾气治理
  • 1篇相关系数
  • 1篇路车
  • 1篇环保

机构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汽车技术...

作者

  • 6篇刘向民
  • 3篇方茂东
  • 1篇李洧
  • 1篇李孟良
  • 1篇杜传进
  • 1篇詹兴泉

传媒

  • 2篇世界汽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柴油机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年份

  • 4篇2003
  • 2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被引量:15
2003年
本文对当前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类 ,分析了国内外已应用的一些后处理装置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最后对未来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并探讨了柴油机环保技术的发展前景。
刘向民方茂东
关键词:柴油机后处理技术燃油品质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被引量:4
2002年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产生的有害气体HC、CO排放量相当低,一般只有汽油机的几十分之一,柴油机NO_x排放量和汽油机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柴油机微粒排放约为汽油机的30~80倍。因此,微粒排放是柴油机的显著特点。研究已经证实排气微粒能引起慢性肺炎,并加重支气管炎。美国环保局(EPA)的试验证明,吸附在微粒表面的可溶性有机物(SOF)具有诱变作用,其组分的90%以上为致癌物质。绝大多数排气微粒的粒径在0.01~0.1μm之间,能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很容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中并沉积下来,较小的微粒甚至可以进入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大。
刘向民
关键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03年
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几种后处理装置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对未来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探讨了柴油机环保技术的发展前景。
刘向民方茂东
关键词:柴油机后处理技术环保技术氧化催化器微粒捕集器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被引量:1
2002年
(上接2002年第10期) 3被动再生 3.1添加剂再生法 添加剂再生是一种代表性的方案.在柴油中加入铈(Ce)添加剂,使得排气微粒中含有铈的化合物,由此可将微粒的起燃温度降低到300℃以下,这就可以在柴油机绝大部分工况下进行再生.
刘向民
关键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尾气治理
道路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解析方法研究被引量:43
2003年
通过对 2 0 0 1年天津市下市区及市郊道路车辆实际行驶的综合典型工况研究 ,描述了一种解析方法 ;用解析出的结果与世界上通用的行驶工况进行了相关性比较 .结果表明 :该种解析方法科学合理 ,结果可信度高 。
李孟良李洧方茂东刘向民杜传进詹兴泉
关键词:行驶工况实际行驶工况相关系数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快速老化试验方法的研究
论文首先分析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以及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指出PM和NO<,x>是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也是柴油机排放控制的难点与重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柴油机排放标准和测试技术,综合分析了几种可能在近期内实用化的后处...
刘向民
关键词: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后处理技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