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碧
- 作品数:72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清水江流域“人工林”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初探被引量:3
- 2015年
- 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从明清以来以"人工林"的资源禀赋创建和形成了区域的林业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生态经济的特征和价值,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清水江林业模式包含特定的经济的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创造性地继承利用。目前,清水江流域有林业自然资源、传统林业生产制度、传统育林技术和传统林业文化优势,在探索生态文明和建立适合地方需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清水江流域尤其所属的黔东南自治州应该基于"人工林"的资源禀赋,研究并继承传统林业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区域生态经济。
- 刘宗碧
-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 诗歌审美的语义诗学构想
- 2012年
- 传统诗学研究的起点是作品,从而学理就是以客体为对象来揭示其包含的美学属性,而不是主体审美活动,诗歌的研究对象"实体化"了,即使关涉作者,那也仅仅是作为作品结构中的要素,存在"主体缺失",进而不是审美主体实践的"辩证关系"研究,使语言在诗歌审美活动中的中介性未能彰显,不能从中剥离出来和独立分析其在诗歌审美建构的规则并上升为方法。笔者企图克服传统诗学这一不足的前提下,基于诗歌语言规范的语义形态特征化,试图从诗歌的审美建构与语言表达的中介关系来探索诗歌审美的语义逻辑规范的基本原理以及诗歌鉴赏、创作的理论方法等,以期拓展诗学理论的研究。
- 谢贵华刘宗碧
- 关键词:诗歌审美
- 我国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谱系被引量:3
- 2013年
- 原生态文化概念的使用构成了我国当下文化的一道景观,覆盖了从文化活动到工商等行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就文化对象而言,其涉及了音乐、舞蹈、出版、教育、宗教、美食、服饰、选美、医疗、旅游、体育、节庆、绘画、摄影、电视频道、生计模式、民间法、食品、民族民间工艺等等。这一概念的使用,从形式到内容综合地看,具有广泛性、多元性、传统性、民族性、实践性、重构性、生态性的基本特征。
- 刘宗碧唐晓梅
-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谱系
- 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体系和话语权问题——基于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观察
- 2015年
- 知识体系影响话语权的建立,乃至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近代中国曾在知识体系方面没有话语体系,而失去了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并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得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有了自己的内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的组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当代中国改革成功的文化基础。针对中国缺乏话语权的问题,习近平提出了建立话语权的两个路径。
- 刘宗碧
- 关键词:话语体系话语权知识体系价值体系
- 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被引量:5
- 2006年
- 由于丈化的异域性和异质性,中西伦理文化表现在价值理念、权益协调、人伦关系、人格模式上都显著不同,各具传统。传统是文化根基,中国当代转型的道德建设应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构,而不能全盘否定。
- 刘宗碧
- 原生态文化项目产业化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前,我国不少原生态文化项目进入生产领域,但其市场性生产所依托的资源或技术一般是传统的。这些传统资源或技术是既定的和特殊性的,从而与货币性的"同质化"财富(资本)生产的市场经济路径之间的某些因素形成矛盾,体现了原生态文化产业化的特殊性,反映了原生态文化活动和发展的规律性。具体包括:文化自身价值目标与商业价值目标的分割和张力;原貌性保持与重构性消费之间的对立和张力;独特性价值保持与普适性传播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基于此,原生态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应解决文化传承与经济需要的双重目标和任务,应在生产性保护中构制文化载体的经典性和传承性,应注重传统维度与现代维度的平衡性,保持开发的适度性。
- 刘宗碧
-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
- 《巴黎手稿》的“劳动分离”逻辑和劳动价值论的初始证明
- 2015年
- "劳动分离"是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重要命题。马克思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即市民社会生产的说明使用的就是"劳动分离"逻辑,如何理解这一命题及其内涵是《巴黎手稿》解读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它是马克思辩证揭示"异化劳动"的发生及其现实化为"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这一内容需要,同时更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如何体现为"抽象劳动"生产的历史机制的解析,即对"抽象劳动"如何与"具体劳动"形成"分离"作为一种历史必然结果和现象的把握。实质上,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揭示以"劳动二重性"为前提的科学说明,首先要把私有财产当作劳动分离的历史过程及其包含的辩证机制揭示出来,这样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得到真正的科学说明。诚然,《巴黎手稿》的"劳动分离"逻辑揭示就是完成这一步的工作并成为后来马克思著述"劳动二重性"的基础,它构成了劳动价值论初始实证的重要环节。
- 刘宗碧
- 关键词:巴黎手稿
- 必须妥善处理生态目标与生计需要之间的关系——关于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问题之一被引量:5
- 2010年
- 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这对黔东南州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该如何协调生态目标与生计需要之间的关系。目前对这一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二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不足;三是出台政策单一,配套不足,缺乏相应的救济功能。要解决上述矛盾,一是要科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特征和区域特征,建立多元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二是必须加大中央财政支付转移,建立分级管理及其相应规划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三是建立适应黔东南州地方特色的林业资源建设、利用的合理体系。
- 刘宗碧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目标
- 论生产关系内在结构的四维规定及其关系
- 2016年
- 按照唯物史观的原则,一切历史生产现象都要归结为"人的自我生产"去理解,从而生产关系不过是主体活动的形式及其社会历史结构,生产关系的研究就是把它揭示出来。具体上,这种主体生产的历史活动的形式在内容结构上包括时间、空间、环节和要素的四维规定。目前学界提出的"三方面说"和"四环节说"只是涉及其中的两维。认识生产关系内在结构需要揭示其"四维规定"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作为事实发生的"现实关系"和作为理论思维的"逻辑关系"。
- 刘宗碧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全文增补中
- “原生态文化”问题及其研究的理论辨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它的使用是富有渗透力的,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时用于"文化保护区"、"民族文化村落";有时用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学",甚至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原生性范式等等。目前在研究范式上主要有实证主义、文化生态学的解释范式和文化再生产理论,它们的论证和主张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相应的偏执和不足。关于"原生态文化"问题,它在本质上是当代人们适应社会转型进行的一种"文化生产现象",是缘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谋求把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中介来进行的自我再生产,在逻辑起点上必须从人的实践发展去理解"原生态文化"这一问题,这是问题研究的科学原则。这一现象针对少数民族人们而言,它是他们利用自己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下,进行传统文化重构而参与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式。
- 刘宗碧
- 关键词:研究范式文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