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明

作品数:27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腹膜
  • 9篇腹膜透析
  • 5篇心肌
  • 5篇狼疮
  • 4篇血液
  • 4篇转运
  • 4篇疗效
  • 4篇腹膜转运
  • 3篇低血小板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液净化
  • 3篇肾炎
  • 3篇危重
  • 3篇危重患者
  • 3篇连续性
  • 3篇连续性血液净...
  • 3篇抗凝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机构

  • 14篇中山医科大学...
  • 10篇东莞市人民医...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7篇刘思明
  • 12篇叶任高
  • 9篇汪涛
  • 5篇李幼姬
  • 5篇马虹
  • 5篇彭文兴
  • 5篇廖新学
  • 4篇郭群英
  • 4篇马中富
  • 4篇叶慧膺
  • 4篇李志坚
  • 4篇阳晓
  • 4篇董吁钢
  • 4篇郑东文
  • 4篇何建桂
  • 4篇杜志民
  • 3篇郭群英
  • 3篇付庆华
  • 3篇何仲佳
  • 3篇招建华

传媒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振摇对腹膜表面层和腹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振摇对腹膜表面层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振摇组(n=6);振摇组大鼠麻醉后经腹部插入静脉留置针,由留置针管注入25mL含[125I]-白蛋白的4.25%的葡萄糖透析液,在电摇床(100r/min)上行腹膜动力学试验;对照组大鼠则行常规腹膜动力学试验。腹膜动力学试验完毕后,取对照组和振摇组大鼠的腹膜组织,经含1%四氧化锇(OsO4)的氟化碳(FC75)固定液固定后,行电镜检查,经Bouin液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振摇组大鼠的腹膜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为腹腔液体重吸收率明显增加,经毛细血管的超滤率明显下降,淋巴重吸收率明显增加,净超滤量明显下降,小分子溶质转运明显增高。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振摇组的腹膜表面层明显薄于和疏松于对照组,腹膜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振摇使腹膜通透性增高,同时破坏了腹膜表面层,提示腹膜表面层在控制腹膜通透性中起重要作用。
刘思明叶任高彭文兴李鵔王莹汪涛
关键词:振动腹膜透析
腹膜转运与防御机制的研究
叶任高汪涛郑智华阳晓郭群英刘思明杨琼琼陆才生彭文兴余学清
腹膜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超滤失败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在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支助下,课题组对腹膜转运及防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腹膜表面超微结构的研究:课题组发现正常大鼠腹膜表面覆盖着一层...
关键词:
关键词:腹膜转运防御机制腹膜透析透明质酸合成酶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CRF患者83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血浆tHcy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浓度,用多元逐步逻辑回归法分析慢性肾衰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子,比较血浆tHcy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以正常对照组血浆tHcyx+2s为95%可信度上限,CRF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85.54%;CRF患者血浆tHcy水平[(23.16±10.93)μmol·L-1,n=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7±2.89)μmol·L~1,n=40](P<0.01);血液透析(HD)组血浆tHcy水平[(24.12±11.67)μmol·L-1,n=一36]显著高于非透析治疗组[(19.53±8.92)umol·L-1,n=31]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17.34±5.64)μmol·L~1,n=16](P<0.05);83例CRF患者中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的血浆tHcy水平[(26.72±14.21)μmol·L,n=21]明显高于无此类并发症的患者[(20.51±9.07)μmol·L-1,n=62](P<0.01)。相关分析显示,CRF患者的血浆tHcy水平和部分血脂指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但血浆tHcy水平与血脂各?
丁少波陈树明郑东文刘思明陈祥洪黄洪英欧阳英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伴低血小板症的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法对伴有低血小板症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的抗凝效果.方法:将2例伴有低血小板症的MODS患者...
蓝光明周丽刘思明温步优何仲佳李智娟付庆华招建华
关键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抗凝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7
1999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病情的影响。方法203例AMI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组1101例)及对照组(组2102例)。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2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案。结果两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平板运动试验阳性、Holter中LownII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阳性、WagnerSelvester心电图分值以及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住院期死亡等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早期康复组在增加运动量过程中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4例,均于停止递增运动量后消失。结论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廖新学董吁钢叶慧膺马中富何建桂刘思明张育君杜志民廖晓星马虹
关键词:心肌梗塞康复AMI
狼疮肾炎与白细胞介素-12被引量:3
2000年
李志坚李幼姬刘思明
关键词:狼疮肾炎白细胞介素病因发病机制
叶酸联合甲古胺对尿毒症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甲古胺对尿毒症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5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尿毒症患者给予口服叶酸片和甲古胺片,6个月后观察其血浆t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t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颈动脉IMT明显变薄(P<0.01),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也发生了变化,斑块数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甲古胺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浆tHcy水平,减少高Hcy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转归。
丁少波郑东文刘思明黄洪英陈祥洪陈树明
关键词:叶酸尿毒症颈动脉同型半胱氨酸
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对腹膜转运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对腹膜转运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9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8)、实验组(n=8)和冲洗组(n=3);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一次性予50mg/kg体重的戊巴比妥,对照组肌肉注射,实验组腹腔内注射,2小时后两组均每小时补充10mg/kg体重的戊巴比妥,皮下注射;麻醉平稳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行腹膜功能试验(PET);实验完毕,留透析液行白细胞计数,取腹膜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和冰冻切片(phosphin E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腹腔内液体重吸收率增加,淋巴重吸收率增高,超滤功能下降,小分子溶质转运增高;实验组腹膜表面层变薄,甚至消失;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腹膜组织内均未见明显白细胞浸润,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均不高。结论 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引起腹腔通透性增高,其机制可能跟戊巴比妥破坏腹膜表面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动物实验中慎用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尤其是那些跟腹膜有直接关系的实验。
刘思明叶任高郭群英彭文兴李鵕汪涛
关键词: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腹膜转运功能腹膜透析
急性心肌梗塞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QT间期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研究表明,QTd增大与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d较正常人增大;QTd增大可作为影响AMI预后的危险指标之一。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如何,本组对此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资...
廖新学马虹董吁钢何建桂叶慧膺杜志民刘思明胡承恒马中富何文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治疗QT间期离散度
磷脂和表面活性蛋白A在腹膜表面层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利用印片技术、免疫电镜和体外重组的方法探讨腹膜表面层的超微结构、SP-A在腹膜表面层中的分布及磷脂和SP-A在腹膜表面层中的作用。 方法:(1)3个200目铜网分别轻轻接触大鼠腹膜表面2秒后,用乙酸双氧铀负染,负染...
刘思明叶任高汪涛李骏吴金浪王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