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津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星火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城郊农业发展的优势、挑战和技术需求被引量:4
- 2005年
- 城郊农业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其发展的快慢对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城郊农业有其突出的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对城郊农业的技术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才能将城郊农业的发展引入到利用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以实现城郊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
- 陈琴苓梁镜财黄洁容孙玲甄双柒赫新洲刘明津冯海灵陈丽莲
- 关键词:城郊农业
- 花生蛋白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研究花生蛋白饮料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原辅料配比为12%花生浆(由花生仁和水按1:10的质量比研磨成,具体见工艺)和6%蔗糖。采用0.03%黄原胶、0.05%卡拉胶、0.10%蔗糖脂肪酸酯和0.10%分子蒸馏单甘酯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获得理想的稳定效果。在25MPa、30℃条件下均质,可使产品细腻、口感滑爽。
- 陈杰徐鹤龙方志伟刘明津龙永惠王春玲
- 关键词:花生蛋白饮料生产工艺均质
- 稳定剂对花生蛋白饮料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花生蛋白饮料的稳定剂研究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稳定荆用量和组合,最优方案为0.03%黄原胶、0.05%卡拉胶、0.10%蔗糖脂肪酸酯、0.10%分子蒸馏单甘酯。
- 陈杰徐鹤龙方志伟刘明津龙永惠冯少光周桂元彭晓江
- 关键词:添加剂花生蛋白饮料稳定剂
- 广东褐飞虱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测定广东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防治水稻褐飞虱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采自广东省广州市、雷州市、连州市、南雄市、海丰县、大埔县和怀集县等7个地方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的抗药性。【结果】广东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抗性仍处于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61.9~3576.4倍),对噻嗪酮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93.4~1497.8倍),对噻虫嗪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61.0~517.8倍),对吡蚜酮抗性处于敏感性下降至中等水平抗性阶段(3.7~11.0倍)。【结论】在水稻上防治稻飞虱需暂停使用吡虫啉、噻嗪酮和噻虫嗪;减少吡蚜酮在褐飞虱防治中的使用次数,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肖汉祥李燕芳凌善锋张扬张振飞李怡峰刘明津
- 关键词:褐飞虱种群杀虫剂抗药性
- 一种花生油无水脱胶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生油无水脱胶装置,包括冷藏装置及与冷藏装置相连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内设有若干彼此平行的过滤片,与冷藏装置相连设有过油管,过油管贯穿过滤装置内的各过滤片,过油管在两相邻的过滤片间设有油孔。此花生油无水...
- 李一聪刘明津李万福周立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含萜烯醇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萜烯醇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至少包括萜烯醇和肟菌酯,其中,萜烯醇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1:30‑10:1,优选为1:10‑5: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复配后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一...
- 高燕刘明津杨彩宏田兴山
- 农村城镇化对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农村城镇化后不同生境鼠类的群落结构,为开展鼠害的科学治理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农村城镇化后鼠类的群落结构,每个样区布放300个夹夜,夹距5 m,夹线间距50 m以上,鼠夹晚放晨收。结果农村城镇化后,城镇与农田结合部成为鼠类最重要的栖息环境,家栖鼠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大幅度增加,野栖鼠类的优势度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城镇和农田结合部,褐家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和危害最大的害鼠;在离开城镇500 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板齿鼠、褐家鼠和黄毛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而在离城镇2 k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小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结论农村城镇化间接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引起农田鼠类群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必须针对这种变化趋势加强鼠害的可持续治理工作。
- 姚丹丹隋晶晶刘明津冯志勇
-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鼠类群落结构
- 一种连续提取花生油脂和蛋白质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是一种连续提取花生油脂和蛋白质的制备方法,它是先将花生蒸炒、脱衣后进行部分脱脂,脱脂后的花生粉浸泡,滤出后磨浆、浆渣分离,然后将乳化稳定剂和白砂糖溶于热水中,经胶体磨乳化,溶融后与浆液混合,均质、装灌封口、杀菌后制...
- 徐鹤龙刘明津王春玲周桂元庞维和
- 文献传递
- 水稻带药移栽对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被引量:5
- 2013年
- 室内采用根区施药,田间采用喷雾和根区施药的方式对移栽前1天秧苗用吡虫啉和吡蚜酮进行处理,以获得对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剂量及施药措施。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2天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300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95.24%;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225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84.13%。田间试验表明,药后33天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225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82.33%~91.10%,对褐飞虱防效达80.80%~89.54%;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300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73.91%~93.18%,均具有较高的防效且它们的持效期达33天,超过一般水稻的分蘖期(30天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采用上述2种药剂的带药移栽可有效控制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 廖永林李燕芳刘明津肖汉祥张振飞张扬朱均权
- 关键词:吡虫啉吡蚜酮白背飞虱褐飞虱
- 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20年
- 水稻(Oryza sativa)是全球重要粮食作物,其高产和安全稳产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稻瘟病是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控制稻瘟病,提高稻瘟病综合防控能力一直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十三五”以来,国家在粮食生产上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在过去10年间,国内外科学家在稻瘟病的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水稻病害的绿色安全防控技术铺平了道路。本文回顾了稻瘟病田间监测技术的智能化、预测预报数据建模系统优化、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及诱抗剂研发以及品种与栽培多生态因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这些技术的稻瘟病绿色防控新策略,讨论了稻瘟病防治面临的药价偏高、农药残留的问题,低毒经济型生物源农药开发缓慢的挑战,展望了基于分子靶标、小干扰RNA(siRNA)以及CRISPR/Cas9技术,多因子综合控制技术的绿色防控发展方向。
- 刘明津汪文娟冯爱卿杨健源陈凯玲陈深封金奇陈炳苏菁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