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升
- 作品数:41 被引量:2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因子刺激IGF-I基因沉默后的hCASMC细胞PAPP-A、IGF-I的表达及细胞学功能改变的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沉默后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IGF-IshRNA-hCASMC)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IGF-I的表达及其细胞学功能改变,为进一步明确IGF轴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刺激IGF-I-shRNA-hCASMC,用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细胞中PAPP-A、IGF-I的表达。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NF-α、IL-1β、IGFBP4对IGF-I-shRNAhCASMC细胞功能学改变。结果用TNF-α+IL-1β或TNF-α+IL-1β+IGFBP4刺激空白对照(CON)组细胞、阴性对照(NC)组细胞、RNA干扰(RNAi)组细胞时hCASMCs中PAPP-A均有较强表达,RNAi组的hCASMCs中PAPP-A的表达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未行刺激的三组细胞则无PAPP-A的表达。在TNF-α+IL-1β+IGFBP4刺激RNAi组细胞中IGF-I表达量高于仅用TNF-α+IL-1β刺激和未行刺激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NAi组TNF-α+IL-1β+IGFBP4刺激细胞所测的A570值低于TNF-α+IL-1β刺激细胞(P<0.01)。RNAi组细胞经过TNF-α+IL-1β或TNF-α+IL-1β+IGFBP4刺激后表现为显著性凋亡,与CON组及NC组细胞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NAi组细胞经TNF-α+IL-1β+IGFBP4刺激后与经TNF-α+IL-1β刺激后相比细胞更易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因子刺激IGF-I-RNAi的hCASMCs可导致细胞增殖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在局部细胞环境中活性IGF-I增加情况,加剧细胞增殖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
-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王琼姚咏明
- 关键词:炎症因子
- 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救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08-01-2014-08急诊送入我院急救部接受治疗的248例因服用NSAIDs,经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140例(应用埃索美拉唑针剂联合尖吻蛇毒血凝酶粉针剂及口服或鼻饲冻干粉血凝酶治疗),奥美拉唑组108例(应用奥美拉唑针剂联合尖吻蛇毒血凝酶粉针剂及口服或鼻饲冻干粉血凝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85%、88.88%。埃索美拉唑组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3.2±2.1)d、(4.8±1.9)d,埃索拉唑组明显短于奥美拉唑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尖吻蛇毒血凝酶、冻干血凝酶粉治疗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尖吻蛇毒血凝酶和冻干血凝酶粉,止血作用确切,可有效地缩短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的时间,是较理想的急诊处置措施。
- 张宪刘红升苏琴赵晓东姚咏明
-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 人IGF-I基因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有效靶点的设计及筛选
-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
- 文献传递
- 《非创伤性出血的急诊处理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被引量:2
- 2018年
- 非创伤性出血是急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其涉及面广、风险性高且救治要求协作性强,对急诊医师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急诊医师协会非创伤出血急诊处理专家工作组从定义、分类、急诊临床管理策略和抗凝止血治疗等方面制定了《非创伤性出血的急诊处理专家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从急诊救治的临床实操出发,切实突出急诊救治的首要原则:优先保证基本生命体征平稳,然后再诊治具体出血原因。该共识还强调A(air,气道)、B(breath,呼吸)、C(circulation,循环)管理及评估与处置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将临床医生较棘手的止、凝血治疗作了重点阐述。本文针对此版共识/意见的指导要点进行解读,以利于各科医师更全面深入掌握该类急症的处置方法,提高临床救治效率。
- 刘红升赵晓东
- 关键词:对因治疗
- 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形式的急诊识别及治疗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提高急诊临床对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收治的非创伤性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40例患者分为发病后发生NPE组(n=25)及未发生NPE(n=115),对两组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虽然NPE组与非NPE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相似,但两组患者动脉血气中的p H值(p H 7.32比7.39,P=0.002)及HCO3-浓度(20.6 mmol/L比22.7 mmol/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PE组与非NPE组患者的年龄(50.1岁比65.1岁,P=0.0008)和血糖水平(15.4 mmol/L比10.78 mmol/L,P=0.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急诊救治24 h时,NPE组25例患者中20例有效;5例死亡,其中3例暴发性NPE(均在1 h内发病)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脑疝。结论 NPE是脑出血患者中少见且预后差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相对年轻、高血糖及血气偏酸的脑出血患者要警惕早期NPE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该病救治成功率。
- 刘红升苏琴赵晓东果应菲姚咏明张庆红
- 关键词:脑出血急诊室诊治
- 常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与血栓弹力图判断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栓弹力图(TEG)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治疗的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局部伤口、神经毒症状、血循毒症状的第2高分,将患者依次分为非危重组(20例)、危重组(27例)和极危重组(21例)。检测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PLT,描绘TEG,记录血凝时间(R)、血块成型时间(K)、α角和血块强度(MA)。结果 3组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T、FIB、DD和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危重组PT、DD高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极危重组FIB、PLT低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K、α角和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危重组R、K较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延长,极危重组α角、MA小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和PLT与R呈正相关(r=0.379、0.571、0.061、0.645,P<0.05);TT、PT、DD与K呈正相关(r=0.637、0.611、0.521,P<0.05),FIB、PLT与K呈负相关(r=-0.371、-0.723,P<0.05);TT、PT与α角呈负相关(r=-0.687、-0.702,P<0.05),FIB、PLT与α角呈正相关(r=0.335、0.728,P<0.05);APTT、TT、PT与MA呈负相关(r=-0.567、-0.787、-0.679,P<0.05),FIB、PLT与MA呈正相关(r=0.329、0.639,P<0.05)。结论常规凝血功能指标、PLT及TEG对判断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提供精确治疗。
-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王曼赵楠姚咏明
- 关键词:蛇咬伤蝮蛇血液凝固血栓弹力描记术
- 创伤患者急性呼吸困难的快速识别及治疗——兼评“创伤患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诊断与鉴别”被引量:5
- 2015年
- 拜读文爱清主任团队对1例创伤患者输血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回顾性分析,受益匪浅。各大医院急诊科及创伤外科充斥着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需要急诊及创伤外科医师快速识别及精确治疗从而降低临床病死率,故该病例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借鉴意义。急性呼吸困难是临床上不良预后(包括死亡)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1]。当严重创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时,急诊科医师一定要遵循"先救命.
- 赵晓东刘红升
- 关键词:输血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差异表达
-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何红梅
- 文献传递
-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的急救经验,探讨多发伤的致伤因素和早期诊治策略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急救部自2008年1月~ 2013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均给予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ISS≥16分为研究对象,最终入选患者385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分析发现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23例,57.92%)和坠落伤(77例,20.0%);多同时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如:颅脑损伤(207例,53.77%),胸部损伤(162例,42.08%),骨盆四肢损伤(123例,31.95%),腹部损伤(101例,26.23%).随着ISS评分的增高,患者死亡率亦随之增加(P<0.01),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多发伤致病因素多样,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因素.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为主导的综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
- 党伟刘红升曹阳张宪赵晓东
-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
- 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估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16年
-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的临床症候群。脓毒症致多脏器衰竭是引起AKI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AKI也导致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究其原因是临床对AKI干预措施的滞后。通过相关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性AKI(SIAKI),并及时完成预后评估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对SIAKI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发现,其在AKI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治疗、预后的指导价值逐渐阐明。本文对SIAKI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对SIAK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 赵晓东刘红升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生物标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