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巍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相
  • 3篇血液相容性
  • 3篇自组装
  • 3篇相容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钛表面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
  • 2篇层层自组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瓣
  • 1篇多层膜
  • 1篇药物缓释
  • 1篇自组装多层膜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 1篇纳米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叶巍
  • 4篇刘成珪
  • 4篇张凯伦
  • 3篇汪洋
  • 3篇魏战杰
  • 1篇程龙
  • 1篇刘小斌
  • 1篇王永生
  • 1篇黄晓帆
  • 1篇李源
  • 1篇梅黎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肝素复合涂层在钛表面改性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肝素复合涂层,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人工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预处理的钛试件表面构建RGD肽/肝素复合涂层;对钛表面涂层进行物理表征分析,评价其体内外血液相容性.结果 RGD肽/肝素复合涂层的体外溶血率为0.76%,该涂层可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到(24.5±0.6)s,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减少血小板的黏附与激活,体内动物实验证实该涂层可减少表面血栓形成.结论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形成的RGD肽/肝素复合涂层血液相容性高,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化钛表面.
刘成珪叶巍魏战杰汪洋张凯伦
关键词:肝素自组装血液相容性
RGD肽自组装多层膜修饰钛表面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RGD肽(Arg-Gly-Asp Peptides)多层膜,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氢氧化钠(NaOH)预先处理钛试件,获得多孔、负电荷的钛表面,吸附一层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然后多次交替吸附RGD肽,形成RGD肽的多层膜结构。通过对该涂层进行物理表征测定及体外血液相容性检测,评价其血液相容性。结果 RGD肽自组装多层膜表面水接触角为78.21±1.98°,体外溶血率为0.76%,该涂层还可有效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至(15.1±0.2)s,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粘附与激活。结论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形成的RGD肽涂层血液相容性高,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化钛表面,显示了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叶巍汪洋魏战杰黄晓帆张凯伦刘成珪
关键词:RGD肽层层自组装血液相容性
层层自组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磺化壳聚糖改性钛表面的研究
2015年
目的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金属表面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磺化壳聚糖(VEGF/SCS)多层膜,评价其体外血液相容性,并探讨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化学合成制备磺化壳聚糖(sulfated chitosan,SCS)并对其表征进行分析;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VEGF/SCS多层膜;对钛表面涂层进行表征分析并评价其体外血液相容性。结果钛-VEGF/SCS自组装多层膜表面光整,该涂层体外溶血率为0.567%,可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至(49.29±1.05)s,减少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结论 VEGF/SCS层层自组装形成的多层膜可以提高钛合金的体外血液相容性,显示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
汪洋刘小斌叶巍梅黎魏战杰张凯伦
关键词:自组装血液相容性
肺动脉瓣四瓣畸形行肺动脉瓣置换术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胸闷6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加重,偶有夜间入睡后胸闷憋醒,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6/72 mm Hg,面容正常,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柔和的舒张期杂音,肝脏肋下4 cm,
叶巍全如镜刘成珪
关键词:肺动脉外科治疗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缓释载体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以聚己内酯(PCL)为壳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牛血清蛋白(BSA)为芯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观察其体外缓释VEGF的特性,并检测释放VEGF的活性。方法观察15—18kV电压下制备出来的VEGF纳米纤维缓释载体的形貌结构特征,分别在第1、3、7、15、30天检测BSA和VEGF的释放量分别为BSA/PCL(17%、34%、38%、45%、56%),BSA/PCL.聚乙二醇(PEG)(30%、45%、80%、89%、92%),VEGF(5%、10%、20%、60%、90%),绘制时间.累积释放量曲线(%),检测释放VEGF的活性,并与新鲜的VEGF组和无VEGF组作为平行对照。结果15、16、17、18kV制备出来的同轴静电纺丝直径为分别为(282.00±43.57)、(199.13±32.87)、(182.00±27.74)、(159.00±36.33)nm。VEGF在30d内逐渐释放,累积释放量98%,释放出来YEGF的生物学活性与新鲜的VEG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VEGF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以PCL为壳层,VEGF和BSA为芯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通过调整电压可以控制纳米纤维的直径,该载体还能够保持VEGF的生物学活性并持续释放,同时可以通过加入PEG来调节其释放量。
刘成珪王永生李源程龙叶巍张凯伦
关键词:药物缓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