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5篇食物
  • 5篇食物中毒
  • 4篇脉冲场
  • 4篇病原学
  • 3篇电泳
  • 3篇球菌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脑脊髓...
  • 3篇脉冲场凝胶电...
  • 3篇脑脊髓膜炎
  • 3篇副溶血性
  • 3篇副溶血性弧菌
  • 2篇沙门菌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食物
  • 2篇耐药
  • 2篇奈瑟菌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机构

  • 16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作者

  • 16篇叶雪仪
  • 14篇黄胜中
  • 12篇李宇聪
  • 9篇张莉萍
  • 8篇杨丽
  • 7篇袁达康
  • 6篇方昌勇
  • 3篇张巧利
  • 2篇黄勇
  • 2篇罗淑华
  • 2篇李贺扬
  • 2篇叶国安
  • 1篇陈永迪
  • 1篇陈绍丽
  • 1篇李艳芬
  • 1篇莫想换
  • 1篇刘美真
  • 1篇周建孟
  • 1篇邹丽芳
  • 1篇叶雪芬

传媒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PCR在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荧光PCR在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检测和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7~2008年东莞市1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荧光PCR法和传统培养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起细菌中毒的276份样本,副溶血性弧菌荧光PCR法检出率为38.4%,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法检测结果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CR法检出时间快捷。结论荧光PCR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病原体,适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黄胜中张莉萍李宇聪罗淑华李贺扬叶雪仪
关键词:荧光PCR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
东莞市首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2010年10月底东莞市发现的1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标本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PCR鉴定等,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病例证实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该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该病例是我国首例未满月婴幼儿感染B群流脑菌并死亡的病例,提示我们要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张莉萍叶雪仪袁达康李宇聪黄胜中叶国安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球菌B群病原学
广东省东莞市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调查和应对
2016年
2015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出现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患者表现为高热、皮肤瘀点、瘀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经救治无效死亡。从血标本检出1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Nm),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检出7株W135群Nm,密切接触者带菌率为12.5%(7/56),8株W135群Nm序列型同为ST-11型,提示疫情在病例所在车间内造成局部传播。
莫想换刘美真陈绍丽张熙华蔡碧兰温金军林瑞彬黄胜中叶雪仪张巧利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W135死亡病例病原学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8年黄金海岸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2—2018年东莞市黄金海岸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为早期发现该罕见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聚集病例的及时干预和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2—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30株黄金海岸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复核鉴定、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子分型。结果 30株黄金海岸沙门菌抗原式均为6,8∶r∶l,w,每年菌株数量的构成比有随年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P<0.05)。东莞市黄金海岸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链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0%、90.0%、80.0%、80.0%和76.7%;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到100%;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数达到25株,占比为83.33%。30株黄金海岸沙门菌共分为12个PFGE型,其中2种PFGE型包含条带的相似率为100%的谱型分别为DG-GC06型15株和DG-GC12型3株。结论东莞市黄金海岸沙门菌的构成比在2012—201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存在潜在暴发现象,应加强暴发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监测。
杨丽黄胜中张莉萍李宇聪叶雪仪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性病原学特征
2010年东莞市健康人群C群流脑血清杀菌力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2010年健康人群中C群流脑血清杀菌力抗体水平,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共计249份,分成8个年龄组,采用血清杀菌力试验检测血清中杀菌力抗体水平。结果:249份健康人群血清中,C群流脑血清杀菌力抗体阳性率为39.80%,保护率为35.34%,GMT为7.78。结论:东莞地区健康人群对C群流脑的传染有易感性,应普及适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
李宇聪黄胜中叶雪仪张莉萍杨丽方昌勇
关键词:流脑C群
液相芯片技术在东莞市腹泻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了解引起腹泻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季节、年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1年251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使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腹泻病原体。结果沙门菌(13.94%、35/251)、轮状病毒A型(13.15%、33/251)、诺如病毒GⅡ型(8.37%、21/251)检出最多。合并感染33例(13.15%、33/251)。夏秋季腹泻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8.76%、22/251),冬春季腹泻病原体以轮状病毒A型为主(12.35%、31/251)。婴幼儿(<18岁)轮状病毒A型常见(13.15%、33/251),病原体种类检出率较成人高。结论腹泻病原体种类随季节、年龄分布有差异;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可快速筛查腹泻病原体,提供合并感染证据,为临床治疗和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李艳芬叶雪仪陈永迪张莉萍黄勇刘璇
关键词:腹泻病原体液相芯片技术
DiversiLab系统对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物中毒的DNA指纹图谱分析
2015年
目的对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分离的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发生的一起由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的12份样本(6份患者肛拭子及6份食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 Lab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对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12份样本分离出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rep-PCR 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8株菌之间相似度为95.6%~99.7%,聚类分析相似度≥97%。结论 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的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受同一来源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黄胜中叶雪仪李宇聪袁达康杨丽方昌勇
关键词:食物中毒沙门菌属
荧光实时PCR检测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方法及国标(GB)方法,对东莞市2006~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疑食品及生物样品,检测食源性病原体,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及效率进行比较。方法:针对2006~2007年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及国标方法对沙门菌(Sa)、副溶血性弧菌(V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及志贺菌(Sg)等病原菌进行增菌、分离及鉴定,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PCR与GB两种检测方法对突发公卫事件中所涉及样品的目标病原体检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检测方法对肛拭及粪便样检出率,实时荧光PCR方法要比GB法高,对Vp、Sg及Sa的检出也比GB法高。结论:实时荧光PCR与国标检测方法组成实验方案,准确、快速、简便、特异性强,为其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疑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奠定良好基础。
罗淑华黄胜中李宇聪袁达康叶雪仪
东莞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菌株来源为2012—2013年分别从东莞市食品监测、食物中毒患者及散发病例中分离的43株副溶血性弧菌。根据GB 4789.7—2013对43株副溶血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析;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扩增法检测菌株的tdh、trh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43株副溶血菌株中,食物中毒患者、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主要为O3∶K6,占所有病例分离株的83.3%(15/18),25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无优势血清型;4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0.0%,0/43)和头孢噻吩(敏感率为20.9%,9/43)敏感率低,对环丙沙星、磺胺复合、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敏感率为100.0%,43/43);毒力基因结果显示,病例分离株均只携带tdh基因,食品分离株均不携带tdh、trh基因;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腹泻散发病例、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带型相对集中,食品分离株带型相对分散,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同源性较高,不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PFGE带型一致。结论食品分离株种类繁多且致病性较低,病例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且致病性较高。
李宇聪杨丽方昌勇黄胜中叶雪仪袁达康
我国首例感染Y群脑膜炎奈瑟菌CC23病例的实验室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广东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病原学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患者及171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的菌株,进行生化、血清鉴定、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结果生化、血清鉴定以及PCR检测结果均显示,该分离自患者的菌株为Y群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MLST结果分析其属于ST-23克隆群(CC23),从171份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分离到1株Y群Nm,4株B群Nm。Y群Nm属于CC23,4株B群Nm中1株为ST-11110型,无克隆群归类,2株可能属于ST-4821克隆群,1株为ST-5664,属于ST-4821克隆群。结论该病例为广东省首例Y群流脑病例,也是我国首例由Y群CC23引起的流脑病例,提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Y群流脑的病原学监测。
张莉萍叶雪仪熊慧璋黄勇叶雪芬张巧利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