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达康

作品数:45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病毒
  • 14篇流感
  • 10篇流感病毒
  • 8篇基因
  • 7篇麻疹
  • 6篇麻疹病
  • 6篇麻疹病毒
  • 5篇基因型
  • 5篇甲型
  • 4篇疫情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病原学
  • 4篇肠道
  • 4篇肠道病毒
  • 3篇血凝
  • 3篇野病毒

机构

  • 45篇东莞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45篇袁达康
  • 26篇黄勇
  • 24篇杨华可
  • 24篇黎景全
  • 18篇李艳芬
  • 9篇陈永迪
  • 8篇黄胜中
  • 7篇叶雪仪
  • 7篇周建孟
  • 6篇李宇聪
  • 6篇张巧利
  • 5篇陈平华
  • 5篇刘艳璋
  • 5篇刘志权
  • 4篇张莉萍
  • 4篇钟新光
  • 4篇曾耀明
  • 3篇张萌
  • 3篇方昌勇
  • 3篇杨丽

传媒

  • 19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市2008年麻疹病毒基因型分析
2009年
目的:为了掌握东莞市2008年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核蛋白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东莞市2008年麻疹疫情中病人的血清、咽拭子、尿液等标本。对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VERO-SLAM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到的病毒株提取核糖核酸(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取病毒株碳末端450bp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 a亚型。11株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7%~100%,11株毒株间,2、4、5、7、8号的序列相同,9、10、11号的序列相同。各毒株与Ch ina93-2毒株同源性最高,为98.7%~99.3%,与Ch ina94-7毒株同源性为96.7%~97.3%,与其它H1亚型的同源性则为97.1%~98.2%。结论:东莞市2008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 a亚型,与中国其它地区的流行情况一致。暂无新型及传入性的其它亚型出现。
杨华可黄勇袁达康黎景全李艳芬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
东莞市201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型别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引起东莞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的肠道病毒型别。方法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标本中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对非EV71非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采用VP4基因测序进行型别鉴定。结果 2011年共检测608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37份为阳性,其中198份为EV71阳性(占36.87%),128份为CVA16阳性(占23.84%),211份为非EV71、非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阳性(占39.29%)。对其它肠道病毒进行VP4基因测序分型,共获得50个可用序列,通过BLAST在线比对确定型别,1例CVA1,43例CVA6,4例CVA10,1例CVA12,1例CVB1。结论 2011年引起手足口病的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构成比已超过EV71和CVA16,成为东莞引起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CVA6构成比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黄勇周建孟杨华可袁达康李艳芬黎景全陈永迪
关键词:手足口病VP4基因基因测序
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标本、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 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各类标本2 282份,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2 026份,检出率88.78%(2 026/2 282),其中,EV 71、Cox A16、EV 71和Cox A16混合感染、未分型类(即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病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46.25%(937/2 026)、18.36%(372/2 026)、0.10%(2/2 026)和35.29%(715/2 026)。2010年东莞市HFMD病原以EV 71为主,构成比为60.63%(516/851),而2011和2012年HFMD病原主体是其他肠道病毒,其构成比为39.29%(211/537)和44.67%(285/638)。东莞市HFMD全年均有发病,高峰期主要为每年的4—6月(41.24%,941/2 282);男性发病例数(1 483例)多于女性(799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2.73%,2 116/2 282)。分析2 026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其中轻、重症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70.53%(1 429/2 026)、28.97%(587/2 026),死亡病例10例。重症病例以EV 71为主,其构成比为81.43%(478/587),死亡病例均为EV 71核酸阳性。结论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 71为主,2011年和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已经成为东莞市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EV 71仍然是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优势流行型别。
李艳芬杨华可袁达康黄勇陈永迪黎景全周建孟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肠道病毒EVCOX
东莞市首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2010年10月底东莞市发现的1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标本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PCR鉴定等,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病例证实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该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该病例是我国首例未满月婴幼儿感染B群流脑菌并死亡的病例,提示我们要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张莉萍叶雪仪袁达康李宇聪黄胜中叶国安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球菌B群病原学
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发现病例253例,其中确诊病例65例,疑似病例188例,罹...
袁达康黄勇陈平华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疫情分析流行病学
中国首起基控肯雅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共发现病例253例,其中确诊病例65例,疑似病例188例,罹...
张巧利李德琼张永慧陈平华何剑峰丁凡钟新光钟豪杰刘志权黄振宇梁文佳袁达康
东莞市2008年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分析
目的为了掌握东莞市2008年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核蛋白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东莞市2008年麻疹疫情中病人的血清、咽拭子、尿液等标本。对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VERO-SLAM细胞进行培养...
袁达康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
2010-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2010-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特征及变化。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基因扩增、测序得到标本HA基因的核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序列的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得到各标本HA基因1701 bp长度的核苷酸序列,566个氨基酸。2年间有24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但其中有12个位点的改变只出现在单个毒株上。发生明显变化趋势的位点只有145、202、391、468,其中202位点属于Sb抗原决定簇区。受体结合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及二硫键比较稳定,2年间没有发生变化。结论主要功能区域比较保守,无变化。序列中发生明显变化趋势的位点只有4个,其中1个位于抗原决定簇区,属于流感病毒抗原漂移过程中突变的累积。
黄勇杨华可袁达康黎景全李艳芬周建孟李宇政陈永迪
关键词: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
东莞市2011年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2011年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核蛋白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病人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用VERO-SLAM细胞分离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测序技术获得毒株的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0 bp核苷酸序列,并与麻疹各基因型代表株及沪191疫苗株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离到6株麻疹病毒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a亚型。6株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8%~100%。6株毒株间有5株序列相同。各毒株与China93-2毒株同源性最高,为98.7%和98.9%。与沪191疫苗株同源性则为92.4%~92.7%。结论:东莞市2011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a亚型,与中国的流行情况一致。暂无新型及传入性的其它亚型出现。毒株间的变异很小。
黄勇杨华可袁达康黎景全李艳芬周建孟
关键词: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
东莞市2009年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情况。方法:采集疑似流感病人咽拭子分泌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核酸。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血凝试验阳性标本进行血凝抑制实验分型鉴定。结果:全年共检测2489份标本,哨点医院监测标本1235份,爆发疫情及临床住院病人标本1254份。共有667份标本用于分离培养季节性流感病毒,分离到134份季节性流感毒株,总分离阳性率为20.09%。其中季节性H1为36份,季节性H3为50份,B型48份。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共检测2081份标本,有911份阳性,其中新型H1N1为652份,季节性H1为63份,季节性H3为140份,B型56份。监测标本和疫情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1.84%和43.7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008,P=0.931),但两者阳性标本中新型H1N1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54.82%和82.66%,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83.195,P<0.01)。结论:2009年季节性流感分离阳性率高过往年,最高月份达55%。10-12月流感感染中新型H1N1亚型占绝对优势,95%以上。爆发疫情及临床住院病人检测阳性标本中新型H1N1所占的百分率高于哨点医院监测标本。
袁达康黄勇杨华可黎景全李艳芬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