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云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电刺激
  • 11篇梗死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7篇蛋白
  • 7篇脑梗死大鼠
  • 6篇功能性
  • 6篇功能性电刺激
  • 4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巢蛋白
  • 3篇低频电
  • 3篇低频电刺激
  • 3篇源性
  • 3篇增殖
  • 3篇突触
  • 3篇内源
  • 3篇内源性
  • 3篇内源性神经
  • 3篇皮质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孙逸...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燕铁斌
  • 12篇向云
  • 11篇彭源
  • 11篇庄志强
  • 9篇金冬梅
  • 6篇郑修元
  • 4篇刘慧华
  • 3篇李胜活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第一届康复医...
  • 1篇跟踪先进康复...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与镜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与镜区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MCAO造模步骤结束后,在大鼠偏瘫侧上肢埋置金属导线连接FES治疗仪。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似手术组、安慰电刺激组和FES组,每组又分为0d、3d、7d、14d 4个亚组,每亚组6只。FES在术后3d开始,使大鼠偏瘫上肢产生伸腕和伸指动作,每天1次,每次10min。在FES刺激前后的各个时间点进行网屏实验以观察各组的运动功能变化;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缺血半影区和镜区SYN蛋白表达。结果:FES组在刺激7d和14d后运动功能较安慰电刺激组明显改善(P<0.05)。脑缺血半影区在刺激3d、7d、14d后、镜区存刺激7d、14d后,FES刺激组较安慰电刺激组SYN蛋白表达水平叫显增高(P<0.05)。结论:FES可以改善急性腑梗死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增强恼梗死周围缺血半影区和镜区SYN的蛋白表达,即增强脑的可塑性,但半影区的可塑性出现早于镜区,且表达强于镜区。
金冬梅庄志强燕铁斌向云彭源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
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bFGF、EGF表达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探讨L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ES治疗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分为治疗第3,7,14天3个亚组.LFES治疗组和安慰刺激组大鼠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术后第3天,LFES治疗组开始接受LFES治疗(频率30 Hz,脉宽250μs,强度为3 mA,每次10 min),观察在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大鼠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NSC巢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梗死侧脑组织bFGF、EGF总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同时采用网屏试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结果 LFES治疗组大鼠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安慰刺激组(P<0.05);梗死侧脑组织bFGF、EGF总蛋白和mRNA表达量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安慰刺激组(P<0.05);LFES治疗组网屏试验评分在治疗第14天明显高于安慰刺激组(P<0.05).结论 LFES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NSC的增殖和bFGF、EGF的表达,并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增强脑的可塑性.
向云燕铁斌金冬梅庄志强彭源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激活的机制与细胞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微环境、基因信号调控和康复治疗等多种因素密切有关,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综述脑梗死后内源性NSC的激活机制。
向云燕铁斌
关键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脑梗死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脑部bFGF、EGF表达和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建立“线栓法”大鼠脑梗死模型,观察FES治疗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行为学)恢复的影响。同时,观察大鼠脑梗死侧组织bFGF、EGF、Nestin的表达量,并对梗死侧SVZ和SGZ区内源性NSC数量的变化进行动态检测,...
向云燕铁斌庄志强金冬梅彭源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神经干细胞BFGF基因
文献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侧皮质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层nestin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大鼠神经运动功能恢复与nestin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拟初步探讨NMS治疗在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60...
郑修元李胜活燕铁斌刘慧华向云庄志强彭源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巢蛋白
文献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侧皮质巢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分为治疗1,3,7,14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于MCAO后第3天开始治疗。电刺激组以表面电极刺激偏瘫侧前肢,FES参数设置的强度以前肢能发生明显的伸腕、伸趾动作为宜。安慰刺激组将FES治疗仪的治疗电极放在偏瘫侧前肢伸肌群的运动点上,但关闭电源不予以电刺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给予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鼠脑梗死侧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治疗3d后,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NS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和14d后,电刺激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但安慰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m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d后电刺激组大鼠脑梗死侧周围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治疗脑梗死早期大鼠偏瘫肢体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FES治疗可促进梗死灶周围nestin的表达,这可能说明了FES治疗的另一个分子机制。
郑修元李胜活燕铁斌刘慧华向云庄志强金冬梅彭源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神经功能巢蛋白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侧皮质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层nestin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大鼠神经运动功能恢复与nestin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拟初步探讨NMS治疗在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
郑修元李胜活燕铁斌刘慧华向云庄志强彭源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巢蛋白
低频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灶镜区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其梗死灶镜区脑皮质突触可塑性变化,初步从分子水平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基本机制。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术后3d,低频电刺激组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7d(20min/d);安慰刺激组安放电极但不予电刺激;假手术组无特殊处置。以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动物脑梗死灶镜区突触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blot技术测定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频电刺激治疗7d后,与安慰刺激组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前相比,镜区皮质突触的界面曲率增大、突触间隙缩窄;GFAP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突触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可诱导脑梗死大鼠梗死灶镜区脑皮质发生活跃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庄志强金冬梅燕铁斌彭源向云郑修元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突触
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8只,每组动物再分为治疗3,7和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低频电刺激组于造模术后3d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模型对照组应用相同的低频电刺激仪治疗,但不予以电流刺激,假手术组不予任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给予平衡木行走测评、转棒上行走测评和网屏试验等功能评定;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低频电刺激组大鼠运动功能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低频电刺激组缺血性半影区的GFAP阳性率较模型对照组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中一个重要机制可能是低频电刺激能增强GFAP的表达,促进缺血后脑的可塑性变化,构成了脑梗死后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
彭源燕铁斌金冬梅庄志强向云刘慧华郑修元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脑梗死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功能性电刺激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探讨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治疗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8只)。行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后第3天,FES治疗组开始接受FES治疗(10min/d,每天1次),安慰刺激组阻断动脉但不予电刺激。在FES治疗后3、7、14d评价大鼠行为学功能(平衡木行走测评、转棒上行走测评、网屏试验1,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NSCs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侧脑组织nestin总蛋白表达量。结果FES治疗组网屏试验评分在治疗后14d时低于安慰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治疗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nestin阳性细胞数和梗死侧脑组织nestin总蛋白表达量在治疗后7d、14d时均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NSCs的增殖并改善大鼠行为学功能,这可能是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机制之一。
向云燕铁斌庄志强金冬梅彭源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巢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