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理
  • 12篇细胞
  • 12篇临床病理
  • 9篇病理学
  • 8篇临床病理学
  • 7篇细胞瘤
  • 7篇临床病理学分...
  • 7篇病理学分析
  • 6篇肿瘤
  • 5篇免疫
  • 4篇血管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肉瘤
  • 4篇螺杆菌
  • 4篇杆菌
  • 3篇幽门螺杆菌L...
  • 3篇胃癌
  • 3篇纤维性
  • 3篇纤维性肿瘤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3篇安徽省立医院
  • 5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庐江县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29篇吴海波
  • 6篇王晓秋
  • 5篇王志华
  • 5篇于东红
  • 5篇黄亮亮
  • 4篇钟文
  • 4篇李恒
  • 3篇承泽农
  • 3篇唐素兰
  • 3篇翁海燕
  • 3篇吴奎
  • 3篇陈柯
  • 2篇陈杰
  • 2篇邢晓皖
  • 2篇陈晶晶
  • 2篇丁敏
  • 2篇周杭城
  • 2篇顾萍
  • 1篇张安莉
  • 1篇彭燕

传媒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安徽医药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a在鞍区病变表达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D1a在鞍区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鞍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CD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CD1a在15例Rathke's囊肿内的正常垂体细胞、3例增生的腺垂体组织和2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100%的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但在76例垂体腺瘤仅7例灶性阳性。CD1a在6例垂体生殖细胞肿瘤、62例颅咽管瘤、1例颗粒细胞瘤和3例垂体细胞瘤均不表达。结论 CD1a可用于鉴别正常垂体细胞、腺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前两者呈弥漫性阳性,后者不表达或呈灶性阳性;由于正常垂体细胞表达CD1a,当有垂体炎时不要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黄亮亮吴海波孙思柏
关键词:CD1A垂体腺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学
上肢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被引量:2
2008年
吴海波于东红谢群
关键词:裂头蚴病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7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中枢神经系统HB的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 74例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平均发病年龄43.1岁。肿瘤多发生于小脑,也可见于松果体、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其中有13例为复发病例,6例为va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肿瘤大小0.5~4 cm不等。组织学上HB由间质细胞和薄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染色间质细胞NSE和α-inhibin(+),部分病例S-100和D2-40(+),薄壁血管CD34和CD31等血管标记(+)。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B较少见,部分为VHL综合征。组织形态上HB有其独有的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辅助诊断。
李恒钟文黄亮亮孙思柏陈杰吴海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VHL综合征免疫组化
肾脏上皮样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3例EAML临床病理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标记及复习有关文献,讨论其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结果3例年龄分别为28、40和32岁,均有腰痛病史,其中1例伴有肉眼血尿,均无结节硬化症。眼观:肿瘤位于肾脏,直径大小分别为6 cm、8 cm和3 cm。3例境界清楚,例2伴囊性变。肿瘤无包膜,2例出血、坏死明显,质脆或韧。镜检:瘤细胞体积大或巨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多核巨细胞散在其中。瘤细胞弥漫性或巢团状排列。2例瘤组织出血、坏死明显,呈浸润性边缘。3例未见典型AML图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HMB-45阳性,SMA和vimentin散在性阳性,CK、EMA和CD10均阴性。结论EAML是一种单一方向分化的,含有大上皮样细胞的肿瘤,瘤细胞较为特异的表达HMB-45。辅以免疫组化可以与其它肾脏肿瘤相鉴别。
王志华翁海燕邢晓皖李传应吴海波王晓秋
关键词:肾脏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 cervicovaginal 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阴道的SCVM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48岁。在无任何症状下常规体检时妇检发现阴道前壁有一包块。临床诊断为囊肿。肿瘤大小3.5cm×2.5cm×2cm,境界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胶冻状。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呈梭形或星形,胞质红染,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的排列结构多样,最常见的为束状和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1/10HPF,不见坏死。散在有炎细胞浸润,主要为肥大细胞。肿瘤内散布有薄壁血管,在中央区较周边区密集,血管周围没有细胞聚集现象,血管壁无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desmin、ER、PR和CD34,不表达α-SMA、S100、HMB45、CD31、CD57、CK。电镜观察见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肿瘤完整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SCVM是一种发生于女性下生殖道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约1/3病例与他莫昔芬或激素治疗相关。免疫标记和电镜观察均显示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组织学上应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吴海波牛俊扬
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学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2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DTF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核分裂相少见,向周围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21例DTF瘤细胞胞浆均弥漫性表达SMA和Vim,部分病例中的瘤细胞散在性表达S-100和Desmin,而CD34和CD117均阴性。结论:DTF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中间型肿瘤,联合应用SMA、Vim、Desmin、S-100、CD34和CD117标记物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周杭城王志华吴海波陈晶晶
关键词: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支气管副神经节瘤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性,25岁。近来咳嗽明显。CT检查示右肺占位,临床初步诊断为阻塞性肺炎。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侧中央支气管内有一肿块,色灰白,境界清楚。荧光染色后肿物呈玫红色(图1)。支气管镜下予以完整切除肿块。患者术后行PET-CT等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块。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结节1枚,大小1 cm×1 cm×0.6 cm,稍不规则,未见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稍嫩。
孔雪黄亮亮沈倩陈杰钟文吴海波
关键词:支气管副神经节瘤免疫组化病理诊断
成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 yosarcoma,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ARM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 11例患者中7例女性,4例男性。年龄19~60岁,平均41岁。组织学上可见特征性的腺泡状结构,9例经典型均可见部分的实体性区域。1例实体型者由一致的实性细胞巢组成,不见腺泡状结构。1例胚胎性-腺泡状混合型在经典的ARMS的局部区域可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形态。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均表达myogenin、CD56、Vimentin多数表达Syn(66.7%)、S100(55.6%)、CD99(50%)、desmin(87.5%)、MyoD1(33.3%),均不表达CK、CD45。术后随访6个月~3年,4例死亡,3例复发。结论成人ARMS少见,男女均好发,头颈部是最好发部位,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行为。形态学上应于多种小圆细胞肿瘤及透明细胞肿瘤相鉴别。
徐傲陈柯吴海波王晓秋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病理学腺泡状
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缺乏组织学恶性特征的脑膜瘤二例
2018年
例1男,72岁。患者头晕发作2年余,发作时右半侧肢体麻木。1个月前因前列腺炎到外院治疗,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右顶叶占位性病变,怀疑脑膜瘤可能,遂人住本院。本院MRI检查示左侧额顶部大脑凸面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影,信号混杂,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病灶边界清晰,边缘不光整。大小4.7cm×4.5cm×3.7cm,相邻脑实质受压,见片状水肿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1),可见“脑膜尾征”,边缘见条状、斑点状无强化影。
黄亮亮许璐璐葛绾宇李恒王志华吴海波
关键词:脑膜瘤横纹肌样组织学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恶性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SN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NTHP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6例软组织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作为观察对照。结果 5例SNTHPC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平均年龄54岁;发生于左鼻腔2例,右鼻腔3例。术前症状主要为鼻塞和鼻出血。肿块平均直径2.6 cm。镜下见病变位于黏膜下,瘤细胞密度较大,呈短束状、席纹状或旋涡状排列,其中2例可见细胞致密区和疏松区交替分布的现象。细胞间有较多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管腔呈圆形、不规则形或裂隙状,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呈血管外皮瘤样。2例可见少数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界限清楚,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1~3个/10HPF,不见非典型核分裂象。均可见细胞间红细胞外渗,3例可见出血;均可见散在分布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均未见坏死。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和SMA(+),血管D2-40均(+)。6例SFT vimentin、CD34、CD99和bcl-2(+),2例SMA呈灶性弱(+)。术后随访0.5~2.5年,1例复发。结论 SNTHPC是一种好发于成人鼻腔和鼻窦的少见软组织肿瘤,可局部复发但罕见转移。
吴海波邢晓皖王晓秋王志华顾萍陈晶晶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D2-40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