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英姿

作品数:74 被引量:1,272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4篇诉讼
  • 23篇司法
  • 17篇民事
  • 12篇民事诉讼
  • 11篇法律
  • 10篇效力
  • 9篇审判
  • 7篇诉讼法
  • 7篇民事诉讼法
  • 6篇诉权
  • 5篇调解
  • 5篇异议
  • 5篇判决
  • 5篇公共理性
  • 5篇法官
  • 5篇法理
  • 4篇司法改革
  • 4篇司法规律
  • 4篇诉讼程序
  • 4篇判决效力

机构

  • 71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国立台北大学

作者

  • 73篇吴英姿
  • 1篇张雪静
  • 1篇葛晓燕
  • 1篇李华
  • 1篇陈飞燕
  • 1篇张文郁
  • 1篇周成
  • 1篇马亚莉
  • 1篇孙婷

传媒

  • 9篇南京大学法律...
  • 5篇中国法学
  • 4篇法治现代化研...
  • 3篇中外法学
  • 3篇法学家
  • 3篇法律适用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法制与社会发...
  • 2篇法学
  • 2篇法律科学(西...
  • 2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学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政法论坛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事禁令程序构建原理被引量:33
2022年
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不能满足民事禁令制度的程序规范需要。临时禁令程序是一种独立的程序,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属性,其目的不在解纷,而在于维系权利现状。普通程序无法适应禁令快速反应的需要。非讼程序与禁令程序的本质特征不相契合。诉讼与非讼程序法理交错适用论因理论缺陷无法为禁令程序构建提供理论支持。略式程序契合禁令程序简速裁判的要求。申请人启动禁令程序应当提供表面证据确凿的事实。法院无需对本案进行完整、实质审理即可作出裁定,但不能突破最低限度程序保障要求。临时禁令具有形式确定力和执行力,无既判力,适用“异议—撤销”简式救济途径。禁令保证金有助于保证禁令程序的可逆性。
吴英姿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实践困境与对策被引量:1
2010年
代表人诉讼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手段,但该制度在司法运行中往往处于被搁置状态。当事人适格放宽和判决效力主观范围扩张是该制度得以建立的学理依据。由于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与理论层面的分离。在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上,应当抛弃司法万能论,诉诸包括非诉讼手段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手段。
孙婷吴英姿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群体性纠纷
司法认同:危机与重建被引量:1
2016年
一、司法认同研究的理论价值 “认同”是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认同意味着人们对某一事物在心理上的归属感。微观层面.认同主要是角色认同,包括身份认同、性别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宏观领域的认同是指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执政党认同、制度认同等。认同心理的理论意义在于,认同感显著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据以做出某种选择的准则。司法认同在本质上属于制度认同。
吴英姿
关键词:司法社会心理学政治意义角色认同身份认同性别认同
民事抗诉实证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对Q市检察院近十年民事抗诉数据的分析发现,民事抗诉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包括抗诉标准存在一定的任意性,抗诉事由以实体错误为主,民事抗诉制度的实践出现了目标置换和功能变异。这与民事再审程序立法目标多元与功能定位模糊有着内在关联性。民事抗诉应当回归再审程序的目标与功能定位,从严把握法定抗诉事由的法律解释;调整抗诉审查重点,紧扣程序规则识别抗诉理由;遵循民事诉讼规律,调整民行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吴英姿马亚莉张雪静陈飞燕
关键词:民事抗诉再审程序
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以“能动司法”为对象的讨论被引量:28
2011年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呈现高风险状态。在民众中确立新的共同价值观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规则之治是风险控制与秩序重建的两个基点。能动司法的出现回应了转型时期风险控制、秩序重建的需要,因而获得高度的政治合法性。"能动"应有之意包括:通过裁判确立风险社会的法治信念,重建社会共享价值体系;通过始终如一的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治理模式向规则之治转型;完善民众参与司法机制,让司法成为第一块"公共领域"。能动司法应当建立在对司法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在政治功能与审判职能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平衡。
吴英姿
关键词:社会风险社会秩序法治信念能动司法
司法认同:危机与重建
2016年
司法认同研究的理论价值认同意味着人们对某一事物在心理上的归属感。微观层面,认同主要是角色认同,包括身份认同、性别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宏观领域的认同是指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执政党认同、制度认同等。司法认同在本质上属于制度认同。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社会制度的认可而产生的一种归属感,表现为对该制度发自内心的信任与价值肯定以及在行动上的遵从与维护。在这个意义上,制度认同具有双向的积极功能:制度和规范越是有效。
吴英姿
关键词:角色认同民族认同人民陪审制马锡五现代司法制度性别认同
民事略式诉讼程序初论被引量:11
2022年
略式程序是从罗马法普通程序简化变革过程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特种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简化版简易程序分属不同的程序范畴。各具体略式程序用途各异,但共享核心程序元素而具有家族相似性:略式程序的目的不是解纷,而是迅速形成执行名义;不对主诉案件进行完整、实质审理即作出裁判;其裁判有形式确定力和执行力,没有既判力。略式程序与普通程序相通,但不依附于诉讼程序而独立运行。它在程序标的、程序结构、审理方式和裁判效力上与非讼程序有本质区别。略式程序适合于当事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实质争议、对及时实现权利或寻求预防性保护有迫切需要的案件。其运行机理遵循实体权利逻辑。为确保程序正当性,略式程序保障当事人法定听审权,并赋予当事人异议权。当事人的异议构成实质争议的应当终结程序。
吴英姿
关键词:非讼程序家族相似
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缺陷被引量:50
2009年
实证调查表明,代表人诉讼制度不是法院处理群体纠纷案件的唯一方式。当事人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案件类型、审判成本、外部压力等都是影响法院处理群体纠纷方式的因素。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导致这个在理论上和立法上被赋予高度期待的制度在实际运作中遭遇重重障碍,群体纠纷案件处理结果成为多方力量博弈的产物。该制度的缺陷提醒我们:法治建设过程中不能抛开国外法律制度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文化基础和制度环境,简单化理解,甚至曲解他国立法,"为我所用"式地盲目借鉴。
吴英姿
关键词:代表人诉讼制度群体诉讼
诉讼契约及其边界被引量:6
2015年
既有关于诉讼契约的研究多局限于私法上契约自由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理,淡化了诉讼契约的公法属性。对于诉讼契约的理解,当建立在人权诉权理论、民事诉讼目的论、诉讼行为的相互性和程序效力等程序基本原理基础上。诉讼契约目的在于解决纠纷。这决定了契约的对象、是否涉及公益及生效依据上均不同于民事契约。诉权人权属性决定了其具有绝对性、不可放弃、不可剥夺性,只有法定裁判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判才能导致诉权的消耗。因此,不起诉契约属于民事契约,只发生私法上的效力;公证债权文书、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裁定均不能导致诉权消耗。撤回上诉和解协议等诉讼中契约效力不能遮蔽程序效力。认可诉讼契约效力应当坚持契约法定原则,明确当事人就任意事项达成诉讼契约需具备的程序条件。
吴英姿
关键词:诉讼契约诉权民事诉讼目的程序选择权程序效力
代位执行之我见被引量:25
1998年
文章针对目前理论界对代位执行的性质、执行依据及第三人异议的处理等问题在认识上的分歧加以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代位执行的性质是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执行方法。代位执行对第三人迳行执行的执行依据就是申请执行人据以对被执行人中请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这是执行力扩张的体现。第三人在指定期限内声明异议的,代位执行程序即告终结,申请执行人得通过代位诉讼确定第三人争议的债权债务关系。
吴英姿
关键词:代位执行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代位诉讼强制执行法生效法律文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